民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2012-04-12 05:47:40谢亚婷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2年8期
关键词:民法市场经济观念

■谢亚婷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宏观调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法律调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经济法律规范是市场经济重要的行为规范。当务之急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配套完善的法律。

与此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包含了许多质的变化,其重要内涵是市场主体应为自由、平等、开放、竞争的主体。市场经济是主体多元化的经济,这些主体可以是公有的,也可以是私有或混合所有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都能自由地进入和退出市场。由于民法的性质,特别是对市场主体之规定,决定它在市场经济中仍处于基本法的地位。下面仅从三方面说明这一问题:

民法在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中仍处于基本法地位

法律体系是法律的内部结构,即指一国现行法,无论其外部表现形式多么零乱,都可视作不同部门组成且部门间相互联系的一个统一的系统或整体。国家可以根据法律规范所调整的对象,把法律划分为若干部门,如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各个法律部门有各自的特点,互相配合,互相照应,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因素是部门和规范。其横向结构是分为不同的部门、制度;其纵向结构是规范制度、子部门、部门、部门群,实质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层次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包含着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另一方面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制约,呈现出固有的特殊性。表现在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紧密结合,并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这种特殊性反映在法律体系,特别是法律层次划分上。保护人民的财产权、人身权始终是法律的首要任务,而财产权、人身权制度都是由民法规定的。

民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由于长期采取行政命令的方法调整经济,民法对经济生活的作用未得到足够重视,影响了民法作为基本法的地位。很多人认为只需要经济法,民法只是管公民的生老病死之事,法律价值不高。当我们深入研究民法时,从 《民法通则》的内容看,尽管其条文较之各国民法要简单得多,但 《民法通则》基本上概括了市场经济主体进行经济活动最基本的一般行为准则,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市场经济是一种横向经济,它要求经济活动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均等、竞争的条件均等、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均等。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反映在民法上,就是对市场经济主体的规定。民法已限定主体范围包括公民、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企业法人、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法人、联营法人、法人合伙等,主体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第一,市场经济主体必须作为独立的自主的主体进入市场。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进入市场的主体的独立程度,这就要求有主体制度确认和保障。民法给主体提供了这种依据。例如,《民法通则》设立了法人制度,对法人的成立、合并、分立、终止等事项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

第二,进入市场经济的主体。基于自愿发生等价有偿的经济活动,即在商品交换,交换主体意志始终是充分体现主体自身的自愿性、能动性。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自愿、等价有偿,适用于主体的最基本的法律准则。

第三,主体必须具有依法从事经济活动广泛行为的自由。民法适应这一要求。通过大量的任意性规范允许和鼓励主体基于自身利益进行广泛的生产经营决策和市场选择。

总之,市场经济主体对权利义务的要求表现在对民法的肯定上,民法的核心内容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满足了主体的自身要求。

增强民法观念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首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是认识、确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也是树立、增强民法观念的过程。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民法观念的形成。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战略的逐渐明确,我国的民法观念也得以初步确立。这方面突出地体现在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规定上。改革开放以来,对国有企业民事主体地位的认识有个过程。国有企业是否是民事主体,改革之初有过激烈的争论。

其次,在我国从总体上看民法观念仍然薄弱。一是历史上形成的“重刑轻民”现象和在改革中出现的 “重经轻民”倾向仍然存在。民法观念不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二是对法律的继承性、共通性认识不足。新中国的法律是在摧毁旧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创立的。在彻底废除旧法体系的基础上创立新法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一过程完全割裂了我国法律与一切私有制法律的联系,使我国处于萌芽中的民法观念未能延续下来。三是“民法”一词在字义上往往被误解为 “公民法” 或 “保护公民权利法”。有些人从这一角度理解、解释民法,致使许多人只知有经济法,不知有民法。

观念的变革是制度变革的先导。社会主义市场观念的形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基础。民法观念的树立,带动了民事立法的发展。改变民法意识淡薄的状况,增强民法观念,是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猜你喜欢
民法市场经济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市场经济
《民法总则》第171条第3款评释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1:24
论习惯作为民法法源——对《民法总则》第10条的反思
法律方法(2018年1期)2018-08-29 01:13:42
民法总则立法的若干问题
健康观念治疗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商情(2012年48期)2017-11-08 11:46:59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