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 王文祥
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东大站村被誉为 “阀门生产第一村”,也是津南区历史上第一个 “亿元村”。2011年,该村生产的阀门销售收入达到6.6亿元,税收达到2884万元。多年来,东大站村以加强和创新外来职工服务管理为突破口,坚持真情服务,让1000余名外来职工及4000余名家属切实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
多年来,村集体企业坚持每月10日发放工资,雷打不动,逢节假日则提前发放。与此同时,坚持每年为外来职工发放副食补贴和取暖费。春节前夕,按薪资的2%补贴返乡及回津路费。对患重大疾病的外来职工给予5000-10000元不等的救助款。
此外,为解决外来职工住房问题,村里每年向他们发放住房补贴。村党支部书记王文祥说: “东大站村企业的工人绝大部分是从外地招聘来的,他们承租的房子是村里出资修建的宿舍楼,村里每年还会发给他们租房补贴,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负担。”每年,东大站村在住房补贴等关爱外地职工措施上就要支出100余万元。
今年42岁的安洪勇来自河北省南皮县农村,1993年来到东大站村当上了一名翻砂工,妻子后来也来到这里帮工。安洪勇指着宿舍的暖气片说:“每到供暖期,村里都会发放1500元补贴,相当于免费取暖。”安洪勇现在住的这间宿舍房每月租金是100元,但村里规定外来工可享受男职工每月120元、女职工每月80元的住房补贴。他和妻子不但不花钱,还可以存下100元。 “这么好的地方,我们怎么会舍得走呢?”安洪勇笑着说到。
为了让外来职工安心生产,村两委班子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其子女就学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东大站小学现有学生1060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85%。在这个学校里,外地孩子和本地孩子混合编班,享受同样的教学资源。校长陈艳起说: “孩子虽然来自全国各地,但是到了学校之后就跟到了自己家一样。只要招生时手续齐全,学校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被录取。此外,对于困难家庭的孩子,学校可以通过师生集资的办法给予帮助。”为了改善现有的学习环境,目前,一所投资300余万元的现代化小学正在兴建中。
12岁的小丽两年前随父母来到东大站村,学校的硬件设施让小丽眼前一亮,第一次看到图书室、计算机房的她欣喜若狂。可不久前,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小丽上课经常走神,成绩明显下滑。班主任与她聊了几次,小丽都是默默地流泪。于是,班主任利用午休时间找到她的父母。原来,曾经抚养小丽的爷爷在老家因病去世。找到了原因,老师开始“对症下药”,与小丽聊天的时候,引用典故讲道理,并利用晚上时间到小丽家为其补课。在老师的帮助下,小丽的状态逐步回升,并在期中考试中位居全班第一。
为丰富外来职工的业余生活,村里定期邀请区 “欢乐行”艺术团为村民及外来职工演出。 “今年年初,我们就举办了一场 ‘六五’普法的文艺汇演。”村党支部书记王文祥意犹未尽地介绍起了那次活动。
当天一大早,东大站村的礼堂便聚集了数百名外来务工人员。在村活动广场上,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桌子一摆开就受到外来务工人员的热烈追捧,向法律工作者、司法人员索要资料或咨询法律问题的外来务工人员将服务台围了个水泄不通。不到半个小时,各种法制图书、画册宣传资料等就被一 “抢”而空。 “这样的活动开展得太好了,不仅了解了法律知识,得到了法律援助服务,还能欣赏精彩的文艺汇演,真让人受益匪浅!”一位外来务工人员高兴地说。
随后的演出在激情的旋律中开始,小品、器乐演奏、歌曲等节目异彩纷呈。整台演出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天津在法治建设、新农村建设、镇乡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歌声飘扬,喝彩不断,礼堂里高潮迭起,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河北省人高新德在东大站村已经生活工作了将近20年,他觉得自己已经是半个东大站人了,“企业没把我们当成外地人,而是当成自己的村民看待,东大站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