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可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高等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因此,许多精品课程的教学录像是在实训场所甚至是生产一线实地拍摄的。现就参与拍摄和制作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经验,与大家交流探讨。
前期拍摄是完成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关键,拍摄时必须做到准确完整客观的记录,以便于后期的进一步编辑和制作。
(一)实训场所的拍摄。现场拍摄至少需要使用两部专业摄像机,其中一部是主摄像机,另一部是辅助摄像机。原则上主摄像机对准老师,辅助摄像机对准学生。讲课开始后,主摄像机首先应该给出一个全景画面:主体是老师,陪体或者说前景是实验仪器,背景是实训场所的设备或者是黑板;然后慢速、均匀、一步到位地把镜头推至老师的中近景;保持好固定镜头的景别大小不动。在同一时间段,辅助摄像机拍摄学生的中近景,要采用固定镜头,不宜采用运动镜头,这是为了在后期的非线性编辑的过程中,适度地插入这一固定画面就可以部分覆盖主摄像机所拍摄的较长推镜头。这样,两部摄像机所拍摄的镜头经过合成编辑之后,就会得到本次教学录像课的一组开头画面:实训场地的全景、全景的推进画面、表现学生的固定画面,再接推进画面最后落幅到讲课老师的中近景上。讲课过程中,老师会讲解到摆放在工作台上的仪器,甚至会拿起来进行讲解,这时主摄像机要保持中景或者全景不变,辅助摄像机要把镜头对准仪器进行特写拍摄,由于仪器大多是玻璃材质不好聚焦,这时最好把摄像机的自动聚焦调整为手动聚焦。随着课堂的深入,老师和学生会有一些互动环节,甚至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实验等等,这时主摄像机的画面主体不能单单是老师,而且还要兼顾到学生,可以拍一个以老师和学生为共同主体的中景或全景画面;辅助摄像机拍摄近景或者特写,展示实验的具体操作和细节。在实训课进行到尾声时,一般都是老师的总结性发言或者是布置课后作业,这时,主摄像机应该再次对准老师,拍近景,直到老师宣布本次实训课程结束时,摄像机再拉一个全景以示结束;辅助摄像机此时应对准学生,拍摄学生听讲或者是记作业的神态动作。这样两部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既有表现老师的,也有展示学生的;既有整体的,又有局部的,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体现教学的思想性及画面的形式美。
(二)生产一线的拍摄。除了在实训场所进行拍摄,我们还可能在生产一线拍摄。比如在公路工程检测的教学活动中,用灌砂法来测定路基的压实度就只能在施工的公路上完成。户外实验拍摄与户内实验拍摄基本相同,但对于准确曝光和背景选择有更高的要求。一般人认为,户外光照充足,在准确曝光上不会存在什么问题,其实不然,户外虽然光线充足,但是光线的反差也很大,有的地方很亮,有的地方又很暗,特别是老师和学生围成一圈,蹲下身子低头做实验时,人脸和实验仪器几乎完全笼罩在阴影之中,而他们所处的背景又非常的明亮,如果这时用自动光圈来曝光,那么师生做实验的画面就会非常的暗,所以应该采用曝光补偿的方法,或者采用手动调整的方法提高两挡光圈。另外户外拍摄有更广阔灵活的空间,如何选好背景也是一个问题,原则上所选择的背景要简单,要与主题相关联,对主题的表现要有意义;如果所选择的背景过于复杂或者说与主题的表现无关,那么就应该舍去。比如刚才提到的用灌砂法来测定路基的压实度实验,它的背景可以是延伸的路面,也可以是修建的桥梁,除此之外的背景都应该用长焦和大光圈虚化掉。
现场拍摄完成之后,教学录像的前期素材就已准备完毕,然后我们把两部或多部摄像机记录的素材采集到电脑,打开非线性编辑软件,把主摄像机记录的素材拖到主轨作为节目的主线,把辅助摄像机记录的素材拖入插入轨作为节目的辅助画面,然后通过时间码或者现场声音使两路信号同步,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节目的编辑了。
(一)画面的基本编辑。主轨画面虽然是一个完整的长镜头,但是如果不经过画面编辑,那么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不会太完美。首先是信息量不够;其次是摄像机、老师、环境这三者的空间变化较小,场面调度不够,画面枯燥乏味;再说在现实的操作中,讲课老师难免会出现口误、拖沓的动作等等,这都需要后期的剪辑或者覆盖。所以主轨画面要与插入轨画面一同进行编辑,主轨画面作为叙事的主线,插入轨画面作为补充。比如说,主轨画面的老师需要学生呼应时,要调用插入轨的学生回应画面;老师学生做实验的细节需要展示时,要调用插入轨的特写画面;主轨画面由于老师自身原因或技术原因有瑕疵时,也要调用插入轨的画面;甚至单从画面的表现形式上看,当老师的画面持续时间过长时,也要适时插入学生的画面。
(二)剪辑点的选择。无论是主轨画面与插入轨画面的编辑,还是单纯主轨画面的剪辑,都存在剪辑点选择的问题。许多情况下主体是有动作的,主体动作转换一次,就可以提供一个剪辑点,比如说,老师在实训现场讲述实验仪器或者做实验具体到一个操作细节时,除了老师的语言之外,往往还会伴随一个身体或者是手上的动作,那么我们就把剪辑点安排在这一动作的过程中,此时及时切换插入轨的特写画面,让观众看清楚实验的细节。这样我们用主轨和插入轨上两个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表现同一个动作,剪辑点就会被运动所掩护,不易被观众察觉,这样镜头的转换不仅流畅而且更有利于表现教学内容;再比如说,老师在实训场所讲课时也会在身后的黑板上书写板书,有一个身体的转身动作,如果不加处理的完整记录也可以,并且许多精品课程的教学录像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老师侧身开始的过程中选择一个剪辑点,在老师侧身结束的过程中再选择一个剪辑点,然后把两个剪辑点之间的画面删除,这样的剪辑虽然费了力,但更有力度,更有节奏感,更有利于画面形式和主题的表现。
在实训场所,有从窗户射入的自然光,也有室内的人造光源,光线较为复杂,所以在拍摄时,首先要调整好摄像机的白平衡,防止画面的偏色;在室外拍摄,如果遇到阴天,也要调整白平衡。其次在聚焦和曝光时,一定要以主体为标准。
现场拍摄时,两部或多部摄像机要尽量避免相互拍到;尽量保持同时开机,并且在拍摄过程中不能关机;如果在拍摄过程中需要调整机位,不可两个或多个机位同时移动,必须始终保持一个机位静止,使其在正常状态下拍摄,这样就可以保证后期的编辑制作中至少有一路信号是可用的。
现场拍摄时,为了拾取到清晰的声音,讲课教师必须戴上无线麦克风,拾音话筒固定在教师的领夹上,接收装置连接在主摄像机的话筒输入端。如果条件允许,学生和辅助摄像机之间也应该连接拾音话筒。
在后期编辑制作的过程中,为了实时监控两轨画面的同步,主轨和插入轨画面的两路声音信号要重合,但在编辑结束后,插入轨的声音信号要被拉掉,只留下主轨的声音信号。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字幕作为强调和说明,便于观众的准确理解和学习。
[1]李宪武.两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方式比较[J].现代教育技术,2009,(4).
[2]蔡丽霞.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摄制方法和技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7).
[3]彭亚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4]杨维荣.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5]邵远芬.浅谈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拍摄[J].安康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