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湖北地处祖国中部,江河湖泊密布,物产丰富,特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风格浓郁、异彩纷呈的民间工艺美术。湖北民间工艺美术是中国民间美术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受荆楚文化影响,民间文化气息浓厚,历史积淀悠久。湖北各民族社会生活中民间工艺美术非常丰富,构图布局、造型设计、审美意识、艺术意境,不是凭空的主观想象,而是客观反映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生活背景,反映生活、自然的美景,动物的神态,奇花异草的形状和颜色。其范围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礼乐仪式、年节时令和宗教活动等。进入新世纪,湖北民间工艺美术发展迅速,各种手机饰品、纸制工艺品、竹木工艺品、金属工艺品、树脂工艺品、水晶工艺品、陶瓷工艺品、石料工艺品等产品层出不穷。它们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多的体现了荆楚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彰显了湖北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特征,传承了地区民间文化。
湖北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漆器工艺。历史沿革,由最早的漆器、汉绣、竹艺、木雕、泥塑、石雕、年画、陶艺、石膏工艺、贝雕、布艺、绢花等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显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富有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
考古资料显示,早在商代的铜器、漆器花纹中,就发现嵌有鄂西北的绿松石。因极具楚韵遗风得名的“汉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图案丰满,装饰性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器十分发达,湖北荆州和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非常丰富,有生活用具、乐器、艺术品、兵品等,漆器的彩绘艺术精致,纹饰图案内容广泛,千姿百态。在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中,出土了同一时期的竹筐、竹篓、藤篓。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的一柄竹扇,造型颇为别致。这一时期,楚国的木雕工艺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出土的战国文物木雕小屏。1973年在湖北江陵发掘出土的西汉土坑木椁中,发现了一只木雕船的模型。
起于隋唐的黄陂泥塑,历史源远流长。泡桐镇被誉为“泥塑之乡”,当地艺人雕塑的归元寺五百罗汉闻名于世。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随身带去大量绿松石的饰物,用以装饰西藏拉萨著名的大昭寺。同一时代,湖北蕲州的蕲竹就名扬天下。人们将蕲竹分别制成日常用品,馈赠亲友,蕲竹由此闻名,唐代诗人韩愈曾赋诗称“蕲州笛竹天下知”。明永乐年间,湖北均县(今丹江口)草店开始了木版年画刻印,这里是湖北木版年画出现最早、水平最高的地区。此外,早在明代隆庆年间,马口(今汉川集镇)的制陶业已达到一定规模。明清两代,应城就已经用上等的石膏精工磨制成石膏枕头。清代乾隆年间,我省民间艺人就开始了菊花石的发掘、雕刻,也能用贝壳加工,制成各式清美的工艺纽扣和罗钿镶嵌家具。清嘉庆年间,湖北开始生产工艺扇,品种有羽毛扇、纸折扇、绢扇等,产地分布在洪湖、仙桃、武汉和赤壁一带。民俗专家认为阳新布贴至少有200年以上的历史,武汉绢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绢花艺人吸收宫廷的传统制作绢花技术,兼采南北民间绢花技艺,发展原有的制作通草花、括绒花工艺,制作绢花。
近代,黄冈、蕲春、浠水、广济(今武穴市)一带的花篮、果盒等竹编制品非常精巧,广济已故艺人章水泉被当地民间誉为“竹艺之圣”,他制作的竹器,曾于1915年、1940年分别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和日本东京、大板博览会上获奖。[1]现如今,湖北民间工艺美术人文荟萃、种类众多,品精质优,它们是荆楚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杰出创造。
原创性,是艺术创作中最宝贵的精髓和内核,是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原创是颠覆性的,同时也是建构性的,尝试原创,既要大胆,又要谨慎。原创的特点是背离原有规则,颠覆原有约束,艺术的原创性是艺术价值的集中体现。
原创性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它要求创作者有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巧,深刻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抽象概括能力,要克服保守思想和审美从众的现象。其专业素养,应该是“心明”、“眼亮”、“手巧”,形成拥有充分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体系,风格独特。湖北民间工艺美术原创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三情三化”上。
第一,真情造化。民间工艺美术缺少真情,就像鲜花没有了水的滋润,很快就会凋谢。民间工艺美术家只须怀揣一份真情去创作,要“胸有成竹”,不仅要有丰富的阅历,更要有丰富阅历而积淀下来的丰满、鲜活的真情,如此,自然会有丰硕的收获。例如,湖北工艺美术著名品牌汉绣,是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针法与国内“四大名绣”相异而富有湖北地方特色的新绣法,有铺、平、织、间、扣、掺、套、垫、压揽等近三十种汉绣针法和三十多种图案花样,在用色上,汉绣采取块面式分层破色,层次分明,对比强烈,色泽鲜艳,绣品浑厚,图案感强,富有装饰性。产品有绣衣、绣床单、缎子绣花被面、绣屏等众多品种。这些是石首的绣林镇、洪湖的锋口镇和汉口的绣花街的艺人们,满怀执着地真情,用一代人或几代人潜心研究而造就成的艺术成果。
第二,热情美化。用热烈、积极、主动的情感,真诚地观察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把心中积淀的热情与现实中蕴含的物境融为一体,用恰当的形式加以美化和装饰,这就是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源泉。例如,湖北阳新布贴是一个古老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她的造型、色彩都很独特,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征。在阳新布贴三十余个品种中,其样式随着乡风和制作者审美观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如小孩子隔涎隔饭、护胸和保暖用的兜兜,其外观样式随着儿童年龄、穿着季节的不同,而千姿百态,变化万千。这是倾注了一位母亲全部的爱而创作出来的,爱与美化同在!又如阳新布贴书包等多见的仙桃图案,单从这一造型来看,实在是够简单的了。但是纵观一件件布贴实物,却让人欣喜地领略到这一简单造型的多样变化:她时而从正中纵剖成块,时而在桃尖处横割成块,时而于内部饰一小桃,时而在桃中饰出花叶,时而将铜钱等物饰于桃内,时而在纹样间添加装饰,时而在色块上进行变化……真是样式百出。热情的妇女善于巧妙装饰是阳新布贴的另一造型手法,也是一种创造!
第三,激情点化。现代中国画家石鲁说:“刻意求生活,生活则不活;以情求生活,生活即活。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也。”[2]要在工艺美术创作中寻找灵感,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将大自然中的花、草、鱼、虫,山川、人物等众多事物,进行抽象、取舍,以激情点化,创造出一个灵动而美好的工艺作品。例如,西兰卡普,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人的花铺盖。相传西兰是土家山寨最漂亮最聪明的姑娘,她满怀激情把山里的百花都绣完了,就是没有观察到半夜开花半夜谢的白果花(银杏)。为了绣出白果花,她独自半夜爬上高高的白果树与白果花儿对话,不料被坏嫂嫂发现了,哥哥听信嫂嫂谗言,用板斧砍断了白果树,西兰摔死了,她的绣花艺术却被土家人传下来了。西兰姑娘用对大山满腔热忱、对土家人无限热爱,创造了鄂西土家族精湛美好的工艺美术作品。
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在造型艺术中,艺术性主要表现在通过线条、色彩、光线效果、布局和对比度等表现艺术家审美意境所达到的程度。艺术性对艺术品来说是极端重要的,没有艺术性就没有艺术品。湖北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性表现有独到之处,具体表现为:
第一,注重写实,但不是客观形象的重复。写实是一种很强有力的艺术创作方法,主要指如实描绘与再现。是指通过很精微的捕捉或者是在表达上能够和人造成普遍的沟通,用具体的造型和动态,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法。湖北民间工艺美术的写实性表现在,其形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真实的反映生活中的人物、动物、景物,用民间美术特有的变异、夸张、简括手法,将生活的真实再现出来,形成独特的艺术形象。比如孝感剪纸“喜鹊登梅”,其主要纹样是喜鹊和梅花都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动植物,但喜鹊停歇在梅枝上的造型,却是经过抽象提炼后的形象,具有典型性和符合整体构图需要的纹样形式。
第二,强调表意,以简练粗犷的手法表现物象的意态,传达吉祥、喜庆、纳福等美好愿望。如武汉艺人龙云华的木刻船,根据湖北水多船多的特点,经艺术家仔细观察,从船只的意态入手,创作出了湖北跨子船、小型襄河船、龙凤船、巡抚官船、端午龙舟、汉江麻雀尾船等不同风格的艺术船,作品精巧别致、水乡风韵独特,具有强烈的艺术表意性。
第三,重组虚构,将多种艺术的形象集中起来,创造一个新的形象。民间艺术家接受的是师徒传承式教育,对于构图法则,透视原理等不看重,他们注重天马行空的想象,民间审美的认知模式,将多种艺术形象按照民俗认可的方式放置在一起进行构图,符合大众的美学观念。如曾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第五届百花奖创作者路光荣的立体贝雕——《黄鹤归来图》,就是将诗赋、书法和楹联,微刻、金石和照明、音响和传统走马灯融于一体,巧妙地把黄鹤楼、龙、船、灯等艺术形象、将艺术欣赏与现生活结合起来,灯光闪烁、古乐悠扬、黄鹤楼辞赋的朗诵,把人们带到了古雅迷人而又有现代光华的胜境。
湖北民间工艺美术的群众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民间手工艺生产表面上看是一种个人劳动,但实际上它的创作过程与流传过程是在群众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另一方面,民间手工艺体现了群众的审美经验、习惯和情趣。
民间工艺美术品,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众所周知,湖北民间女红水平较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好的绣花样,一个好的剪纸纹样,大家聚集在一起,相互借阅、传递、观摩、讨论,然后加以应用改进,最后形成广为流传工艺样品,必须经过许多人增、删、改和加工、充实、发展这样的程序,一代一代人依时代要求、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艺术趣味,和创作者的所爱、所想、所盼,保留和继承前人留下的精华部分而不断承传或变异的。所以,人们往往把这种群众性的创作看成是一个乡镇、一个民族的才智象征,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标志之一,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物质财富、进步程度和人民的聪明才智、鉴赏力和创造力的水平。[3]
民间工艺美术品,体现了群众的美学观点和审美情趣。湖北平原面积大,湖泊众多,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群众生活富裕,适宜制作民间工艺美术品的材料众多,这对制作工艺美术品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形成了注重作品实用性、装饰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审美情趣。湖北工艺美术的美学观点是讲求民俗性和随意性,注重表现美好事物和富有吉祥寓意的物象,用最直观朴实的造型手法,去表现人们的期盼、祝福和理想。如洪湖羽毛扇,民间又称孔明扇,因洪湖属荆州地区,而三国时的孔明也常用这种羽毛扇,而得名。它是选用各种鸟禽之翅、尾毛,按羽毛的自然生长规律,色泽纹理,制成扇面,再配漆竹、牛骨、象牙等材料作为扇骨,扇柄尾还吊一根丝线结坠作装饰,十分精巧。她具有扇子的实用功能,具有湖北的地方特色,还有缅怀诸葛亮的纪念意义,符合湖北人的审美意向。
民间工艺美术是地方性很强的一种艺术,她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融在一起。民间工艺美术家描写的是自己最熟悉的内容,熟悉后才能产生感情,带着炽热感情去创作,作品才可能打动人心。地域风貌不同,风土人情不同,审美观念不同,决定工艺美术地方性特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湖北的工艺美术新鲜、独特、清秀、动人心弦,题材以表现富饶、宁静、美丽、可居江南风光;可亲可爱的熟悉的湖北人物;江汉平原的花鸟动物草虫;湖北的民俗生活等为主。它充分利用本地的材料,利用材料的自然特性,利用材料自身给予人们的美感作用,进行创作,突出地方文化的内涵。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人有崇凤的习俗,湖北民间工艺美术品中,无论是木雕石刻,还是剪纸刺绣等,表现凤凰的题材较多。如凤鸟纹漆鼓、龙凤汉绣被面、凤舟、孔雀凤台、凤门帘、凤石刻等,姿态优美、活泼可爱。湖北石料丰富,材质品相上等,适宜雕刻精美的工艺美术品。湖北恩施的菊花石雕,其石底呈黑色,石中白色花纹晶体排列有序,酷似怒放盛开的菊花,故名菊花石。其形态娇美,像植物菊花一样,有绣球状、凤尾状及蝴蝶状等,花形各异,千姿百态,花瓣伸展转折,婀娜多姿,花纹细腻,剔透玲珑,相映成趣。菊花石料自然生成,绝无雷同,作品就其自然形态雕刻而成,特色鲜明,均为孤品。鄂西北的郧县、郧西、竹山等地的绿松石雕,结合绿松石体态活泼,软硬度差异,颜色艳丽的特点,设计创造出多种人物名作,在造型结构上,讲究新颖、生动、饱满和完整。在雕刻技法上,具有南方玉雕的风格,下刀干净利落,纤细入微,清晰简练。湖北特有的百鹤玉石纹理清晰、新颖、别致,再现了浅海相生物的自然生态之美,是目前世界上罕见的新品种。百鹤玉工艺品高雅古朴,集科学美与艺术美于一体,主要工艺品种有条石、方石、圆石、玉雕动物、玉镜、玉器等,是湖北独有的工艺品,地方性得天独厚。
湖北民间工艺美术是最原生态的艺术,有着深厚的工艺底蕴,这片热土也因此凸显出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特征,是美术的根系所在。我们必须给予重视、梳理、挖掘、整理、研究、扶持和推广,弘扬荆楚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扩大其在全国的影响力,这对湖北、对湖北人民、对现在、对将来,都是流芳百世的大事业。
[1]张朗.湖北民间美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石鲁.石鲁学画录.[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3]刘益众.民间工艺美术的情感特征.[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