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理论发展与模式更新研究( 专题讨论)全球视角下民主政治模式的分类与建构特点

2012-04-12 03:00张艳萍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民主国家政治

卫 灵,张艳萍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249)

民主政治理论发展与模式更新研究( 专题讨论)全球视角下民主政治模式的分类与建构特点

卫 灵,张艳萍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249)

编者按:正如世界上其他一切长久存在的事物一样,民主本身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演变,而西方民主理论所经历的变化更为剧烈。对于民主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在西方独特的历史氛围中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在这样漫长的一段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民主理论的认知并没有保持统一的面貌。民主的核心含义和根本价值没有发生改变,但对民主的外在表现与实现方式却出现了迥然不同的认知。从古代、现代,再到当代,民主的理论形态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历史上,每一次民主化运动都伴随着民主理论的一次巨大发展,推动了西方民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给西方民主理论家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使他们重新审视已有的民主理论,重新界定民主概念,研究理想的民主模式。鉴于此,本刊特刊发由卫灵、张艳萍、李鹏、王升平等学者撰写的关于民主政治理论发展与模式更新研究的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对民主政治理论研究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纵观全球的政治发展,世界各国虽然对民主内涵的界定千差万别,但从政体层面来看,建构并完善民主政治模式,是大多数国家政治发展的普遍途径。虽然民主政治模式存在多样性,但通过对典型国家民主模式的考察,并对民主政治模式的建构和发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模式;政治发展

一、民主政治模式的分类

纵观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民主政治存在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早发国家模式,另一种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后发国家模式。早发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在历史上先行一步,故其在发展目标、方向、途径等方面均有一种示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因早发国家的成功先例而使一些发展中国家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道路设计自己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本国实践形成自己的民主政治模式。根据权力配置方式与效果的不同,在当今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民主政治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西方国家模式

英国模式。在世界民主进程中,英国以其中庸、妥协、渐进式的演进给人以深刻印象。1689年“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妥协的君主立宪政体。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对君主立宪制进行了不断改进,其政体形式虽没有明显变化,但民主在几百年里却得以长足发展,直至今日,依然是为民主而奋斗的国家和人民所羡慕和称道的,不论这种民主的本质如何,其否定专制制度的进步性以及特殊的演进方式仍为后来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英国政体以议会为核心,以两党制为国家权力运行机制。英王是象征国家的“虚位元首”,其一切政务活动完全服从内阁的控制与安排;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包括政府、内阁及其直属机构、政府各部、枢密院和司法行政机构,其中内阁为英国政府的核心机构;英国实行两党制,国家权力通过两党在大选中角逐保持运转。英国的政体模式对许多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产生了很大影响。

美国模式。美国民主进程就像一部民主实验史。实验指它具有一定的理论、规则、潜在的目标,尤其是它的和平性质[1]。宪政主义,即制定一部规定政治运作的最后的、亦是最高的法则,这是美国民主的一大特色,也是美国革命给19世纪和20世纪整个世界民主进程所提供的最宝贵、也最引以为自豪的经验。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按照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总统总揽行政权力、国会独揽立法权力、法院在它们之外独立行使司法权力,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美国实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两党通过竞选实行权力交替运转;在国家结构上实行联邦制。美国政体代表着西方民主政体的另一典型,对世界的民主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法国模式。法国的政体以多变著称,第五共和国开创的政体模式不仅是法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确立了西方民主政体的一个典型。它的政体既不同于英国,也有别于美国,是介于议会制和总统制的一种民主政治模式,但既包含总统制的因素,也包含议会制的因素。法国政体模式是对英、美两种政体模式折中和妥协的产物。法国是实行多党制的典型国家,多党林立、彼此势均力敌,往往由几个政党联合才能形成议会多数派,由总统任命议会多数派成员为总理并组成政府,议会多数派与总统是否同一派系,制约着总统实际权力的行使。因此,有的学者把法国第五共和国政体比喻为“可变性的政治体制”。

2.东亚模式

在后发国家中,东亚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发展道路以及在此过程中创造的新颖的民主政治形式,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就东亚的政治发展而言,“东亚国家和地区首先确立权威体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后逐步推进民主政治,这一变迁模式构成东亚政治发展的鲜明特征。”[2]由于东亚地区在历史上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东亚各国在逐步推进政治转型和发展民主政治过程中,普遍意识到东亚必须创造出适合自己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主形式,尽管目前“东亚模式”的内涵仍然较为模糊,但在权力配置与运行机制上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崇尚社群主义与主从关系,在法制基础上强调人格魅力,强调和尊重国家权威,拥有一个支配性政党,强国家、弱社会等。

在关于推动民主进程问题上,东亚国家达成了一些共识,这些共识将直接推动东亚民主政治的发展。第一,民主作为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始终得到东亚各国的关心和重视;第二,东亚各国在发展民主政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东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而不应该全盘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第三,亚洲、特别是东亚在发展民主政治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虽然存在一些不够完善或者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种发展趋势和发展成就则是众所公认的;第四,虽然西方模式不能适应东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现状,但并不等于说民主制度应遵循的一些共同原则,如人权、法治、有限政府等,也不能适应东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现状。在东亚的政治发展中,重要的问题不是东亚要不要发展民主政治,而是如何发展具有东亚特色的民主政治的问题。

3.社会主义模式

就民主的性质而言,当今世界各国实行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民主:一是资本主义民主,二是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类型的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体现。就具体形态而言,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一样,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不同的实践模式。较为典型的是: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

苏联模式。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结合俄国的特点把苏维埃制度作为国家的政体形式。1917年列宁在著名的《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共和制,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的唯一形式”[3]。其主要特点是:拥有工农武装力量;同工农群众有密切联系;其成员根据人民意志选举和更换;保持与各行各业的联系,推动旨在消灭阶级及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是党能用以激励、教育、训练、领导千百万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广大群众的工具;它把立法职能和法律执行结合为一个统一的过程。十月革命后,俄国和其他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在政体的建立和建设方面基本上都遵循这一思路。斯大林时期,列宁的上述思想有的得到了贯彻、有的没能实现、有的被极端化,最终形成了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苏联模式。

中国模式。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和建设,基本上继承了苏联模式,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又有发展和突破,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模式,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毛泽东特别强调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苏联模式的经验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国体和政体;第二,坚决反对“全盘西化”,也就是说,他既反对照搬西方模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也反对照搬苏联模式,建立苏联模式的无产阶级共和国,而主张采取具有本国特色的“第三种形式”[4]。在实践中,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都产生了一些弊端,如高度集权、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在斯大林时期和毛泽东晚年时期造成了严重后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及东欧各国都力图克服这些弊端,但收效甚微,直到戈尔巴乔夫照搬西方模式的所谓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和东欧国家剧变以及苏联模式的破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此转入低潮。与其相比,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枝独秀”,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对传统的中国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并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证了中国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健康发展。

二、民主政治模式建构和发展的特点

当今世界,追求民主是大多数国家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并融入世界民主进程。纵观这些国家民主政治模式建构和发展的历史,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建构民主模式的共同取向

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宏观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由蒙昧到科学、由野蛮到文明、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表现在政治领域就是各个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由低级向高级、由低质态向高质态不断发展变化、上升前进的政治文明运动过程。这一过程的主流取向是由专制政治向民主政治、由不完善的民主政治向完善的民主政治的演进。这一过程不可逆转,除非遇到人类不可抗拒的灾难,它都不会停止前进。当代社会已展现出民主继续扩张的无限潜力和光明前景。人类自身的进化,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知识水平的提高、交往的扩大和眼界的开阔,社会日益公正化、大众化等等,都为民主创造了条件,推动着民主的形成和发展。

2.实践模式的差异性

虽然民主政治是世界许多国家现实存在或者理想建立的制度安排,但由于不同国家或者同一国家政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会面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形势和任务,因此各国民主制度的具体实践模式各不相同。西方国家是自由民主政治的发祥地,但却产生了英国、美国、法国等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尽管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民主进程最初都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启动的,西方文化不仅影响了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方向,也影响着各国民主的道路选择。但是,由于西方文化与各国文化接触的方式不同,发展中国家接受西方文化的程度以及发展中国家对西方文化态度上的差异等,都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民主进程,尤其是建构了发展中国家纷繁多样的民主实践模式,如“东亚民主”、“南亚民主”、“伊斯兰民主”、“非洲民主”以及“管理民主”、“有指导的民主”等民主模式。

3.西方国家的主导作用

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中,西方国家的主导作用成为不争的事实。首先,西方国家以其强大的国力,运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手段试图支配和干涉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尾随于西方之后。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这一现象尤为引人注目。其次,西方国家由于其民主成功的先例与示范效应给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模式转换带来了困难。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盘参照西方民主模式与本土文化传统不相适应,而重新选择又不得不遵循西方的民主原则。再次,西方民主模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在形式上已经相当完善,而发展中国家建构和发展民主政治模式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范围内不可能出现另一种与西方民主模式相抗衡的力量,西方国家的主导作用具有不可避免性。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会出现福山所说的“历史的终结”,“西方的自由民主政治可能成为‘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5]。

4.落后国家的艰难选择

民主作为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在是否走民主道路的问题上,发展中国家经历了被动型政治选择和主动型政治选择两个阶段。伴随着资本的全球扩张,19世纪,西方的民主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广泛回应。由于高效率的社会组织方式和不断创新的思维方式使其在经济、技术和军事等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民族,因此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追求民主主要不是来自社会内部的客观要求,而是来自外国的文化入侵,这些国家的民主诉求主要是基于谋求民族独立而作出的被动型的政治选择。20世纪末,民主成为一种时代精神已具有普世价值,民意成为政权合法性的唯一基础。赤裸裸的专制统治已难以公然行世,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进程更多的是基于人民在政治上主宰自己命运的要求。

5.道路的曲折性

民主代表着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趋势,但其进程却一波三折、步履维艰,显现出进两步退一步的发展特征。在西方国家,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逆流曾一度使民主受到巨大的挫折。在发展中国家,民主在不同的文化壁垒前受到阻滞,也因各国的低度发展水平而削弱了势头。直到20世纪70年代,民主的前途仍然晦暗不明,人们对民主在不同文化区域的普适性也怀着深深的疑虑。20世纪末,民主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它的认同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实践中,并非任何国家的民主选择结果与自己的期望相一致。一些国家通过努力,建立起了初步的民主结构,有些国家甚至还建立了较为成熟和定型的民主体制,民主起到了调节利益冲突、缓和矛盾、化解政治暴力的作用,并在一些国家起到了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例子在发展中国家极为少见。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在民主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它引发了发展中国家普遍的、持续不断的政治动荡,并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出现停滞和倒退的现象;西方的民主模式暴露出一些弊端,金钱民主、金钱政治在发展中国家蔓延。另外,与多党制、议会民主相伴而生的是相互扯皮、低效、官僚机构臃肿、腐败等现象的产生,这些负效应是发展中国家在民主化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难以克服的问题。

民主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政治诉求已经毋庸置疑,且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民主模式。西方国家企图将其民主模式作为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模板,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就中国的政治发展而言,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方面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合理选择,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范式和参考。

[1]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77.

[2]郭定平.论东亚资本主义发展模式[J].社会科学,1991,(7).

[3]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5.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

[5]王邦佐,等.新政治学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295.

D082

A

1007-4937(2012)02-0024-04

2012-01-06

卫灵(1956-),女,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战略和中印外交战略比较研究;张艳萍(1975-),女,陕西铜川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战略和政治发展转型研究。

王雅莉〕

猜你喜欢
民主国家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