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院校如何培养符合新时期发展的体育记者

2012-04-12 02:09
湖北体育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新闻学体育院校

李 征

体育新闻是对人类的体育运动、健身活动及相关信息进行的一种报道。体育运动的竞争性、超越自我性、审美性以及广泛兴趣性、普及性等,使体育新闻报道成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精神食粮之一。体育新闻与体育一样,都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报道体育运动内容本身,还在高尚的人文精神方面拓展,帮助读者开掘人生的意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正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中国新闻事业的现状及未来走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体育新闻传播教育孕育而生。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为适应社会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一些体育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纷纷兴办体育新闻专业,体育新闻传播教育迅速发展,同时也产生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我国体育新闻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体育新闻发展现状

在我国空前发展的新闻事业中,体育新闻称得上是应运而放的一朵奇葩。它自身特有的悬念感、刺激感和愉悦感所带来的吸引力和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力,使体育新闻已成为各新闻媒体争取受众、扩大自身影响的主打产品。据1998年国家统计局等机构联合进行的中国居民媒体接触习惯调查显示,体育新闻是居民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体育新闻成为热门受欢迎,除了本身的特色以外与近些年对其的大力开发和拓展密不可分。喜欢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出体育新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影响有限到影响剧增的变化进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西方先进的新闻传播理念及先进的传播技术也随之传入我国。新思想、新技术对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的现代体育新闻传播事业影响深远。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我国的体育产业也取得了巨大发展,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体育娱乐、体育健身知识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都促使我国的体育新闻消费机制逐渐发展,并转向以满足受众的各种体育需求为中心。

1.2 我国体育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

为满足体育新闻事业的高速发展,一些体育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纷纷开设体育新闻专业。从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开始算起,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超过20年的历史。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20个左右,他们主要分布在:

一、体育新闻专业设置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在我国体育新闻教育院校中,体育院校承担着主要任务。所有涉及体育新闻教育院校中体育院校占45.5%。尤其是上海体院、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院、成都体院等10所体育院校,都开设有独立体育新闻专业。这无疑是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的主流力量。

二、综合性大学的体育新闻教育主要依托该校体育学院,很少单独有体育新闻系综合性大学中仅南京师范大学率先在传播学院设立体育新闻专业。但总体而言,综合性大学体育新闻教育的规模和水平与专业体育院校还无法相比。尤其像重庆大学和鞍山师范大学等,仅在体育学院的课程设置中增设部分体育新闻学课程,并未形成独立体育新闻教育体系。

三、民办院校及其他社会办学形式也加入体育新闻教育行列当前全国民办院校及其他模式办学中开设体育新闻者还属少数,但这些少数派却可从侧面反映社会开始对体育新闻教育重视的趋势。2004年,广东行知专修学院招收150名体育新闻方向的学生湖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汉语言文学本科阶段考试,也开设了体育新闻科的考试科目。

2 新时期我国体育新闻对体育记者的要求

和谐社会对记者业务素质的新要求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担负着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以及各项决策,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使命。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战略方针和决策,其不同的执政方式和施政内容以及当时的社会形势都对新闻媒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这也必将会对新闻媒体的一线人员——记者的业务素质提出不同的要求。面对当前和谐社会的新形势,需要具备什么新的要求呢?

2.1 政治要求

体育报道从业者同样应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和工作准则,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服务意识,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来为公众服务。而且还要认真贯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体育新闻报道同样应注重社会效益,讲究社会责任。体育记者要在真实全面、客观公正、遵纪守法、坚持真理、廉洁奉公、团结合作等各个方面加强自律,并落实到行动上。

2.2 素质要求

2.2.1 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

体育运动弘扬的是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体育记者也应具备这种可贵的精神。“超越自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老子说:“自知曰明,自胜曰强。”王通(隋代思想家)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都提倡战胜自己的缺点、弱点、错误,才能成为强者与英雄。记者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能成为强者,必须具备“超越自我”的优良’心理素质。

2.2.2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体育新闻工作者提高素质,主要靠自身修养与努力,但外因条件也必不可少。各类新闻媒体的领导与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应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关心爱护体育记者,多为他们创造学习进修的良好环境与条件,形成优秀体育记者、编辑、编导、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2.2.3 体育敏感性突出

体育新闻还具有相当显著的不可预测性,这是体育专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不可预测性不仅体现在运动竞赛结果胜负上,还体现在运动中人的情感、思想、意志等的不可提前预判性。音乐和歌舞活动中表演者的情绪等大多是预先可以判断的,而体育活动过程的变幻和结果的不确定等因素往往使运动员、教练员乃至观众等的外部表情、体态语言、内心情感等千差万别和难以琢磨,这往往是体育新闻报道引人入胜的地方。不了解这些体育的特质,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赛场新闻报道。

2.3 技能要求

体育新闻工作者要加强职业培训,使其真正熟练掌握深入采访、客观报道、科学评论、正确编辑的种种方法技巧,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工作作风。除此之外,作为体育新闻工作者还应掌握輿论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经济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知识,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新闻工作者。体育记者应是体育运动爱好者,并熟练掌握运用电脑、驾驶技术、摄影摄像技术、英语会话等技能,以胜任体育新闻工作。

3 体育院校体育新闻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办学规模盲目扩张与办学条件现状出现失调

处于起步阶段的体育新闻传播教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大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体育新闻传播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背后,不少高校在一无师资二无教材三无设备的条件下就大胆贴出招生简章,而且招生人数动辄上百,招生范围波及全国,导致学生抱怨、教师喊冤,招架不住只好纷纷“落马”,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有的学校在“三无”情况下招收80名“体育新闻专业”的学生,由于无法开课,只好内部消化转到其他系部。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体育新闻教育是廉价教育,将新闻传播专业视同一般文科专业,认为采取大班放羊式教学就可以满足需要,投入资金极为有限,结果教学质量低下,既误人又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众所周知,开设新闻传播专业除了要具备一般图书资料、计算机设施外,还需要可供学生演习的大量照相机、摄像机、编辑机以及照片冲洗暗房、模拟演播室等新闻实验室。比如一套电视采编设备,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上千万元。一般的高校很难有此财力支持这样的高投入,倘若强行开设此专业,打折扣的只能是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

3.2 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体育新闻教育者应具备特色鲜明的专业素质、跨文化传播意识和多方面知识修养。因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尚处起步阶段,绝大部分体育新闻教师仅由普通新闻或体育专业教师担任,以体育新闻学为研究领域的教师并不多,而以培养体育新闻师资体育新闻研究生的院校更是只有三家。因此,体育新闻师资队伍构成的不合理,导致了严重的“两张皮”现象出现。即新闻学老师教授新闻学,体育学老师讲授体育学。一旦牵涉体育新闻学专业课程,要么是新闻学教师没有体育学知识,要么就是体育学教师无新闻学理论。“两张皮”式教学模式只能导致体育与新闻的严重脱节,不可避免地步入“体育+新闻=体育新闻”的误区。

3.3 体育新闻传播教学与实践相脱离

体育新闻传播教学与实践相脱离,主要体现在教师体育新闻传播实践经验的欠缺和培育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体育新闻宣传岗位工作要求两方面。体育新闻传播是一个非常强调实践性的学科,所以从业教师不仅需要相当的新闻理论基础、政策水平和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新闻素养和新闻媒体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但目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教学队伍中来自体育新闻采编一线的编辑、记者少之又少,因而使得一些新的实践经验无法迅速地反映到体育新闻教学中,造成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在这种纸上谈兵的培养方式以及广大体育新闻系的学生平时缺乏实习、见习锻炼机会的情况下,等毕业之后来到体育新闻阵地前线时也只能是一件“半成品”,一切都要从头学起。本应在校就修炼好的技能本领不得不在新闻媒体第二课堂进行“回炉再教育”,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4 对策与建议

4.1 把好生源质量关

目前选择体育新闻专业的学生往往带有很大盲目性,考生报考时一般更多地看重新闻而非体育新闻。在各校招收的体育新闻专业学生中,据初步统计近三分之二并不了解体育,甚至是对体育一无所知,其体育实践能力往往会更差。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闹出笑话。同样,体育新闻学又是新闻学的分支,所以对新闻的热爱也很重要。一个对新闻都不理解的学生,很难想象他会学好体育新闻。所以学校应在招生宣传时,明确地将这些信息传递出去,使每一个准备报考的考生有一个明确的自我评价和个人定位,从而使得招收到的学生能真正热衷于体育且热衷于新闻。

4.2 强调人文积淀

加强人文基础教育新闻本身就是讲究“笔杆子”,没有一定的文笔和人文意识或基础,很难将一场激烈的比赛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或观众。从宣传角度讲,体育新闻受众的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各阶层,不具备文史哲等综合和分析能力,也很难满足各文化阶层的需求。新闻是靠文字或图像来反映实践,不同文化阶层需求也各不相同。体育新闻写作如何把握这样的度就得依靠良好的文、史、哲功底。因此在招生时,一方面要强调考生的总分,另一方面也应重视学生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成绩。

4.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评价体育新闻人才最重要的指标是其实践操作能力,我们的教育重点理应转向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体育新闻本科生毕业后将面临进入媒体就业的压力,没有良好的体育新闻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将难以在“门槛”相对较高的媒体发展,体育新闻教育根本目的也由此丧失。因此必须加大体育新闻实践课程的比重,如增加体育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课程的课时数。要强调体育新闻实习在体育新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鼓励学生自己走出校门,寻找实习或媒体兼职的机会。

4.4 加强院校间联系交流

加强各体育新闻院系之间联系加强联系、广泛交流,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各种交流和联系中,最基础者莫过体育新闻院系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体育新闻院系之间的广泛联系包括相互观摩、学习、借鉴或指正。诸如2005年7月25日“全国首届体育新闻传播讲习班暨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体院成功举行,无疑给予众多体育新闻教育者和从业者都提供了绝佳的交流和学习机会。

但仅仅体育新闻院系之间的交流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积极和综合性大学的普通中文、新闻等院系加强联系交流。体育新闻学隶属于新闻学范畴,无疑需要诸多新闻学理论的支持。体育新闻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教育水准及人文方面的积淀。但体育院校毕竟是以体育项目教育为主,人文方面的积淀还不是很厚实,而综合性大学的普通中文、新闻等院系恰好有了这方面的基础,所以加强体育新闻院系同综合性大学中普通中文、新闻等院系之间的联系,可以拓宽体育新闻教师的知识面、增强其理论水平。加强体育院校新闻院系同综合性大学普通中文、新闻等院系之间联系,包括聘请这些大学中普通中文、新闻院系的教授、专家前来讲学或授课或派体育新闻教师前往普通中文、新闻院校进修学习等。这对提高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学术氛围和学生的理论水平都将十分有利。

4.6 加强体育新闻院系和媒体之间互动

体育新闻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各体育媒体,因此与媒体打交道将不可避免。况且体育新闻学生要到体育媒体去实习,搞好同体育媒体的关系就更显重要。体育新闻院校同体育媒体间互动和联系,同样可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即体育新闻教育者可通过去体育媒体参观、兼职或其他方式来加深对体育新闻实践的掌握和理解,从而也使实践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只有“走出去”方可了解媒体真正需要什么样人才,以及我们应该培养什么的体育新闻人才来满足社会需要。“走出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主动地“请进来”。体育新闻院校应主动搞好与体育媒体之间的关系,利用邀请体育媒体从业者来学校开讲座和授课的方式,更好地促进体育新闻尤其是实践教育的发展。通过互动,不仅可以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原则,另外通过与媒体的直接联系接触,还可以让学生对体育新闻专业有更直观、更具体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能从实践环节中检验和加深对体育新闻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媒体则可以从这种联系中获得对自己真正所需人才的确切认识,从而向体育新闻教育院系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来帮助教育者正确定位教育方向和选择有效的途径和手段。这对体育新闻教育和体育媒体来讲,无疑都具积极而双赢的效果。

5 小结

在新闻事业蓬勃发展、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大环境下,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体育新闻传播教育规律,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形成准确的办学定位、合理的发展规划、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控制规模、调整结构,保证质量、增进效益,经过各方面不断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体育新闻传播教育就会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展,为社会媒体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应用型体育传媒人才,为体育和媒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郝 勤.体育新闻学[M].北京:高等体育出版社,2004.

[2]黎 莎,等.体育新闻专业课程的设置[J].体育学刊,2002,7.

[3]董 柯.现代体育新闻报道的特征与趋势[J].传媒观察,2007,5.

[4]金炳华.新闻工作者必读[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

[5]杨 华.新建新闻传播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N].中华新闻报,2004-09-14(2).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新闻学体育院校
体育新闻中的辞格运用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论体育新闻报道内容和形式的改变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体育新闻娱乐化现象思考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