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15)
2011年5月,工信部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在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相对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提高了2.5个百分点。近期由央行发布的中小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销售和订单情况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部分媒体反映的中小企业“倒闭潮”现象并没有出现,生产经营总体平稳。但是具有民间色彩的报告,普遍反映中小企业状况越来越差。全国工商联对浙江、广东、江苏等16个省进行系统调研,包括民间借贷实际利率、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中小企业户数等16项内容,发现中小企业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艰难。中小企业协会调研报告也显示,自2010年的第三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从108.9持续下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表示,反映中小型企业景气指数PMI普遍下降,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PMI指数稍微下降,许多内资企业纷纷滑落到50%以内,说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超过平均水平,表明中国制造业生产出现萎缩[1]。尽管各个机构的数据差异太大,从全国有约10%~15%劳动力缺口的角度看,我们基本可以预测,倒闭的企业目前大约有10%~15%。在成本上升等压力下,如今浙江、广东、江苏等地,一些中小企业已出现半停工、停工状态。目前,受到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降的影响,一些中小企业已经接到了外商通知,要求退单,可以猜测企业的倒闭或停产的情况短期内可能看不到好转。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温州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造富基地,制造业发达、民间资本活跃、人人具备绝佳的赚钱意识。作为中小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温州拥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是反映中国中小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2008年金融危机后,温州民资外流和企业外迁不断加剧。2009年以来,温州的厂房交易异常火爆,出租与出售的案例明显增多。曾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如今只剩下1/10左右,只有其中的30%在专心经营,其他的企业大多数把重心转移到第三产业、房地产、矿产等行业了[2]。温州的制鞋行业、灯具行业、纽扣行业以及服装行业等也呈现出行业的群体性迁移倾向。目前,温州中小企业必须保证每年30%的利润,否则的话,就无法支付借贷利息,只有跑路。2011年6月,温州有7个企业主逃跑,间接的跑路达到70个;7月份一周之内接连有3家“知名”中小民企倒闭。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对200家中小工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利润受挤压、融资难、人民币升值、汇率风险增加等4大问题。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则直接压缩企业利润。由于一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产能过剩的行业,几乎没有强有力的议价能力,无法有效转嫁上升的成本,使企业利润大幅减少,有些企业甚至发生亏损。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让外贸出口型中小企业无法计算生产成本,比融资、原材料涨价还有人工增加都要头疼。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东莞对美国进出口额出现年内的首次负增长,下降6.9%;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16.3%,自美国进口下降0.7%。美元贬值和欧洲债务危机等正在对东莞外贸产生冲击和影响[3]。
北京有几十万家中小型企业,最为代表的分布区域是CBD、中关村、马甸桥三大热点。涵盖轻工业、高科技电子行业以及休闲娱乐。CBD商务圈每年大约有8000万商务人士在其附近流转,土地价值连城,多年来都已无新楼盘问世,导致CBD及其附近的房价节节攀升,租金达到了中小企业望尘莫及的地步,如银泰、建外SOHO,租金已涨到了每月每平米40000元。为抑制房价,政府不断“加息”并实施货币紧缩政策,这又给担负着“中国制造”的中小企业加大了压力,加上分布在其周围的那些大型企业与之产生的竞争压力,处在各种不利因素环绕中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困难是事实,有关中小企业“倒闭潮”的传闻四起,这是中小企业继2008~2009年全球经济风暴之后的又一次危机。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正在开足马力向着既定目标奋进,企业却面临着电荒、用工荒、钱荒等相继来袭,连同高税负与高成本,形成的“三荒两高”压力下,中小企业利润比刀片还薄,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叫苦不迭。“三荒两高”问题不仅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难题,也是中国经济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经济何时才不会过度依赖廉价的劳动力和廉价的资源来推动发展,政府应当认真对待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用工荒”主要表现在企业用工成本大幅上升。由于第二代农民工在员工供给结构中比重增加,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以及作用于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利益所形成的流入地“拉力”和流出地“推力”都在弱化,导致2011年用工荒涉及工种类别更多、传播范围更广、时间上来得更早,中小企业用工普遍困难。“用工荒”将使中国经济产生最为深远的影响。用工荒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增速远远高于劳动力供给增长速度。进入21世纪,我国劳动人口年龄以每年平均增速约为1%的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另外,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发展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中国人口红利表现出显著消退的迹象[4]。
“钱荒”体现在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断增高与融资难度逐渐增大两个方面。造成中小企业体制内融资机会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央行“银根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也导致体制外融资成本“节节攀升”。例如,在江浙一带到处存在最高月息竟达30%的民间借贷利率。在银行偏好大企业,加上银根收紧,同时担保体系不完善等作用下,共同推动钱荒问题的暴露,但更不容忽视其暴露的更深层次问题,那就是企业外延扩大式的粗放发展方式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持续增加劳动力、资源、资金来推动,非常缺乏创新能力。
“电荒”是体现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常态化趋势。2011年上半年,电力供应出现较大缺口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煤、计划电”体制矛盾、电力供需的地区结构性差异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使中小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受到严重的制约。“市场煤、计划电”模式使得发电企业生产热情不高,煤电矛盾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改革电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不断上升的成本涵盖了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资金成本、资源环境成本以及汇率变动等多个领域,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挤压,导致大量微小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在税负方面,中小企业有多达375种的各项政府征收税费和基金,而这还不包括各种摊派、有偿宣传费、协会收费、赞助费、非生产性招待费用、部门下达的报纸杂志费。特别是因承担大量非税负担和成本的外贸型中小企业,被人为地增加了发展和创业的负担和难度。调查显示,反映经常忙于和职能部门忙公关跑关系而耗费精力的中小企业法人占44%;曾因有关职能部门程序繁杂、办事拖拉、效率低而丧失发展新项目机遇的中小企业高达60%[5]。
以上分析的用工荒、钱荒、电荒等“三荒”与高成本、高税负等“两高”共同影响着中小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困扰着当下中国经济的健康运行,同时,煤荒、油荒、气荒以及水荒持续叠加,导致一些最重要的生活要素和生产要素正变得全面紧缺。如果我们把这些现象看作结构调整中的阵痛,但仅仅是在阵痛中只喊痛,而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阵痛恐怕成为长痛。以水荒为例,严重缺水势必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全国有近400个城市缺水,200个城市严重缺水,仅北京水资源缺口就接近14亿立方米。在产业结构体系中,钢铁业、能源业、化工业以及导体、面板、塑化都是每月用水超过千吨的产业,“水荒”迅速扩展的势头势必使这些行业的厂商减产。
在政策全面收紧、“多荒多高”的多重压力叠加之下,中小企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阵痛”,近30年经济发展积累起来的大量民间资本则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造成实体经济过度萎缩,导致热钱化、产业空心化、经济泡沫化的现象接连发生。
2010年以来,央行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1.5%的水平创下了历史新高。宏观政策的持续收紧,银行出现钱荒,融资成本过高,中小企业陷入困境。尤其是6月份以来,由于各家银行要在半年结束前达到监管部门的存贷比要求,进一步收紧贷款,随着这种效应的叠加,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煎熬的炙热夏天。
目前,即使中小企业各种证件齐全,抵押物充足,贷款计划银行内部也批了,但银行提出,因为贷款额度有限,必须先拉等额的存款进来,才能发放贷款。所以只能找担保公司,支付利息和担保费用,最后才能拿到贷款。这样算起来,一笔贷款的实际年利率已经超过8%。有些企业最终付出的年利率一般都达到10%以上,有些甚至超过基准利率的两倍。能够获得年利率为10%的贷款还算是幸运的,如果企业不通过这些渠道从银行获得贷款,就只能去找民间借贷了,那样可能要付出20%以上的年利率。
在不断提高贷款利率的同时,银行对于贷款企业的挑选,也日趋严格和谨慎,一些个别行业甚至遭到了银行的全面停贷。为了防范信贷风险,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的传统制造企业,是目前银行放贷时审核最为谨慎的行业。银行在对这类企业进行审核时,对于抵押物、企业规模、经营者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严苛的要求。银行方面对蓄电池等环保整治行业提出了风险警示,已基本停止向这类企业发放贷款。之前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很常见的联合担保方式,现在已经基本销声匿迹了,转而要求企业必须提供实物抵押[6];总体来看,那些受到宏观调控影响较大、成本压力较大的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更大。同时,一些抵押物较少、资金需求量较大的贸易型企业,也面临不小的融资压力。在原材料涨价、用工荒、电荒、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压力下,日益艰难的融资困境,众多中小企业面临又一次严峻考验。
为了保证企业资金正常运转,在融资上,许多中小企业都会形成互保关系,其中一家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将由其他若干家互保企业中的一家为其担保。在银根紧缩与回收流动性的背景下,银行信贷额度全面紧张,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老板被迫出逃,也在不断上演。于是,一旦一家互保链条上的企业,由于资金紧张而未能及时还贷,形成的资金缺口,就可能形成更广的传导效应。毋庸置疑的是,各种成本越来越高,产品的价格却没有相应提高,传统制造业的利润已经被挤压得非常微薄。在利息和利润的落差中,许多企业主选择进入其他利润相对较高的领域。这其中,自然也无法排除一些制造企业将用于生产的厂房抵押,换来贷款,投资其他行业。民间资金倒腾的目的就是要让钱流动起来,钱只有流动起来才会有增值空间。在这个形势下,靠实业赚钱,投入太大,周期也太长了,当实业产生的利润已经难以消化融资成本时,实业资本转向民间借贷市场,信贷资金也流向了非实体经济领域。
2011年以来,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在苦苦支撑,境况普遍不佳。而来自银行方面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远超一般贷款增速,2011年新增信贷总额与2010年同期相比缩减不大,证明中国信贷走过了一轮稳健宽松紧缩的完整周期。但是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依然没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依旧待解。一般来说,在比较成熟的市场,如美国,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比例占15%,从股市上融资占37%,从债市上融资占48%。因此,解决中小企业目前的困境,要加快金融业对中小经济的开放,就是放开民间金融[7]。
从长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是让中小经济进入金融领域,2010年5月颁布了中小经济36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允许中小经济进入银行业,但这方面进展不尽如人意。要加速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其中解决之道之一,就是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近些年来,国内小贷款公司的发展不可谓不快。走在温州街头,人们随处可见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招牌,这些数量庞大的民间融资机构几乎每家都生意红火。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在7月21日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0%。目前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高达24.38%,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
从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看,民间金融的存在合乎“帕累托改进”。作为福利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帕累托最优”的内容指的是,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使用资源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生产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而不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也就是说,任何变革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福利有所增加,而不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这就意味着生产资源的配置已经使社会经济福利达到极大值。根据这一含义,“帕累托标准”就是指一项变革不使任何人受损而使一些人获益,社会福利会因此而增加,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按照帕累托改进标准,由于我国现阶段,各大商业银行存在服务效率低和经营机制呆板的弊端,其贷款往往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存在一些缺陷,如贷款金额小、笔数多、涉及面广,各大商业银行从盈利性和安全性出发,会谨慎对待向中小企业贷款,注定了对其授信业务的交易成本会较高。
民间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方式、发展背景、产权设置相近,二者具有无法替代的亲和力。从民间金融机构的兴起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民间金融机构所面向的市场是国有金融机构忽略的市场,主要面向的是中小企业,不是对原有市场的重新瓜分,而是一种市场扩大的现象。对国有银行来说,民间金融机构的兴起不会造成较大的业务经营上的利益损失,这无疑极大地减少了金融体制改革中的阻力。
中国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的道理在民间金融机构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得到证明,那就是制度变迁往往发生在“帕累托改进”的领域。开放民间金融机构,将其纳入到我国正规金融体系之中,可以使政府、中小企业、民间金融机构实现“三赢”,而其竞争对手——国有银行的传统业务却几无损失,整体的社会福利因该项改革措施而得以增加,这应当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1] 江南.浙江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堪忧[N].人民日报,2011-09-15.
[2] 袁定波.民间借贷案缺席判决突出“金融化”隐现[N].法制日报,2011-09-13.
[3] 李金度.为中小企业“贷”来新希望[N].辽宁日报,2011-09-13.
[4] 谭亲璐.多方“会诊”开“药方”[N].湖北日报,2011-09-11.
[5] 李木子.急需拓宽民间借贷的阳光化方式[N].证券日报,2011-09-09.
[6] 伍莉.规范非正规金融发展[J].特区经济,2011,(8).
[7] 刘希卫.浅谈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