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以人为本”就业指导长效机制探讨

2012-04-11 16:50:42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吴丽红徐盛栋
河南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以人为本毕业生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吴丽红 徐盛栋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就业指导长效机制探讨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吴丽红 徐盛栋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确保高职院校学生充分就业不仅寄托着百万家庭的希望,关乎学校的生存发展,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保障。因此,应将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作为促进学生有效就业、优质就业的重要环节,并将其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

1.“以人为本”就业工作理念是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各高校都在积极改革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目标从“以就业率签约率为目标”向“就业优质服务”转变,服务理念上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模式,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就业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措施,也是大学生“以人为本”价值的最终体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人才、一切依靠人才,同时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不仅满足人才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人才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激发并开掘人才的潜能价值,协助大学生成就人生理想。高职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协助人才打造个人品牌方面,既拥有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又能藉此提升高职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人才品质,从更高层面上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长效机制

1.学习机制。开展“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着力推进全员化就业工程,形成“全员参与”、“人人都是就业工作者”的良好局面。促使专业教师补充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共同推动学生就业工作。任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行业需求等情况;各专业老师在指导毕业生综合实践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就业,帮助学生化解就业过程中的的各种疑惑,指导学生紧密贴近社会需求,合理调整就业方向,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专职就业指导人员通过以个体辅导为点,全体指导为面,在学生中深入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形成健全的学习培训机制,不断丰富和提升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以传播就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动力机制。主要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一方面,要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通过采取就业奖励机制,促使各就业指导部门与职业指导人员保持积极工作的持久动力,深化服务指导,提升学生就业品质。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连续5年开展就业工作考核与奖励工作,并出台了详细的就业工作过程考核细则,开展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的评比工作。通过评比,充分发挥了各二级学院的行政职能,调动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就业工作氛围。

3.压力机制。在当今中国,由于高等教育扩招,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比比皆是,给高职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高职毕业生一方面要避免“毕业即失业”的窘态,另一方面要与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同台竞争岗位,除了要有一技之长外,还要有良好的心态。

(1)畅通就业信息渠道。重点依托网络信息化平台,完善就业指导网站、班级QQ群、毕业班班主任QQ群以和用人单位QQ群,建立多方联动,积极有效的就业信息平台。举办微型专场人才招聘会,更具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2)开展新型的就业指导方法。采取有效途径对在校生开展就业指导。最近一年来,该校对近300名学生组织开展了“就业能力提升工程”,从百名企业家进校园到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从个性简历制作到举行模拟招聘会等,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指导与培训,为学生就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3)深化提升就业服务。近年来,各高校就业工作逐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部分二级学院成立了就业服务小站,在毕业生返校实习交流、毕业答辩等过程中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好评。

4.环境影响机制。就业压力逐年递增,学校要鼓励学生成长成才,拓宽学生发展渠道。对于自主创业的学生,要建立相关机制保护学生创业成果;对于毕业生进行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解读,并对已创业成功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支持,如,帮助学生进行大学生创业园区的申报,以获得政府的支持;鼓励应届毕业生征兵入伍,助其实现保卫祖国的远大理想;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全省统一的“专升本”考试,以进一步提升其文化水平。

5.办学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改革办学体制。首先,鼓励专业指导教师定期进入企业考察学习,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就业指导能力;其次,聘请优秀企业家进校兼职,既可作为专业建设指导者,又可作为就业指导的兼职教师,转化实际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最后,选择专业对口的优秀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办学,探索长效的合作育人与合作就业机制,既可以缓解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两难局面,又可以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就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结论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实际工作中,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相互借鉴学习,实现就业指导过程中“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目标。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以人为本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