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节令体育略述

2012-04-11 21:01:30曾芳桂
湖北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节令蹴鞠体育

曾芳桂

我国古代节令体育略述

曾芳桂

我国古代民俗节令体育有着世界其他地方体育的共性,又有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特点,它是依着时令、节气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体育活动,研究节令体育的内容、特征;继承与发扬这些体育活动,对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节令;体育;特性

中国古代体育是在生产实践、教育礼仪、军事训练、健身娱乐、养生保健中逐渐形成的,许多传统体育活动并不是日常的锻炼或竞技,而是按农业节气周期性祭祀祖先和祈福的民俗化仪礼,是因为时令、节气的变化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体育运动,如春节的舞狮、端午的划龙舟、重九登高等。民俗节令体育经过代代相传,传承至今,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古代节令体育的形成、特征对我国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扬具有一定的价值

1 古代节令体育的内容

1.1 春节的舞龙、舞狮、与元宵节的赏灯、百戏

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多样化的节日使节令体育活动精彩纷呈。在我国24个节气中,每个节气都有一定的纪念、庆祝形式,而体育作为全民娱乐的一项运动。理所当然的成为节日重头戏,在一年的开始,春节与元宵节日中,从宫廷到民间都会有隆重的庆祝活动,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观灯的习俗从汉代开始,到唐宋时期盛况空前。唐代每逢上元节,长安全城沸腾,“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除了观赏灯之外,还有舞龙、舞狮、百戏等体育活动,宋代吴自牧《梦梁录》中有关于舞龙的描述:“以草傅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直置灯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狮子是汉代最初从印度开始传入的,当时宫廷里有一种“五方狮子舞”表演。参与人数达到几百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伎》中队舞狮做了细致的描绘。至于百戏则包括歌舞、杂记、角抵、马术等。

1.2 寒食、清明前后盛行踏青、放风筝、秋千、蹴鞠活动

春季踏青由来已久,《论语。先进》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八人,浴乎祈,风乎舞雩,咏而归”到了汉代,踏青在正月“人日”,而唐代以后就从正月十五一直延续到寒食节、清明节。《开元天宝遗事》:“宫中到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蹴鞠运动在战国时期就已流行,但到汉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上至宫廷、权贵之家,下至军队、里巷均盛行。唐代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唐人王建《宫词》“宿妆残粉末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唐代不仅盛行原先的双球门、单球门形式,而且增加了不设球门的‘白打’。在女子中非常盛行。到了宋代得到突破,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圆社”(亦称齐云社)。陆游的《剑南诗稿》(卷一二)中也说:“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干蹴鞠趁清明”。元明朝时期蹴鞠依然盛行,但已经逐渐走向纯娱乐游戏形式,而在清朝因为满族统治者更喜爱狩猎、冰嬉等活动,因而蹴鞠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1.3 端午的龙舟竞渡、射柳、马球运动

在春秋战国时期,竞渡活动已经相当普及,这从出土的战春秋时期的青铜钺上的竞渡纹可以看出。但直到唐代才把在端午节龙舟竞渡这一习俗节令活动固定下来。并且规模宏大,唐张建封的《竞渡歌》为我们再现了当时的热烈场面:“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宋代端午竞龙舟更是别具特色北宋开封竞龙舟花样百出,像“虎头舟”、“鱼形舟”都是唐代所没有的,后世也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龙舟。而从金代开始,射柳与打马球活动也成为端午日必行的体育活动,射柳不仅是“武将耀武之艺”,而且又是一种节日活动,定期在端午等节举行。这种习俗在明代大盛。明初杨基在《端阳十咏》中,专有一咏“射柳”。《宸垣识略》卷三载:“明永乐十一年五月癸未端午节,车驾幸东苑观击球射柳……十四年端午节亦幸焉。”清代北京端午节庆之余,在天坛也举行射柳活动。《帝京岁时纪胜》载:“帝京午节……仍修射柳故事,于天坛长垣之下,聘骑走解。”清中叶以后,射柳活动逐渐消失。马球,史称“击鞠”据传从波斯传入中国。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经过唐代几代皇帝的钦定,击鞠在各个阶层广泛流行,而在宋朝,宋徽宗《宫词》“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争输赢。”就描写了清明日宫中举行蹴鞠活动的场景,宋太宗曾“令有司详定其仪”规定每年三月“会鞠于大明殿”金、元、明三代,每逢五月端午都有大型的击鞠比赛;

1.4 重阳的登高、射箭、狩猎活动

重阳登高的活动自汉代开始,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刘邦时“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袚楔、登高”重阳节登高的习俗自汉代以来代代相传,魏晋南北朝时每逢重阳,各行各业的人都会登高,唐朝时更是“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归”(孙思邈《千金要方》)宋元明清依然流行重阳登高活动,并赋予步步高升之意。而作为“六艺”之一的“射”,早在西周时已经区别于军事体育,而作为一种礼仪与修养的教育存在,在南朝,有重阳节饮酒射箭的习俗,“九与九日马射,或云,秋金之节,讲武习射,像汉立秋之礼”(《南齐书.礼志》)载;

2 节令体育的民族文化特征

2.1 节令体育中的图腾崇拜与宗教礼仪

人类早期的体育活动总是带有原始的、神秘的色彩,而且往往同宗教、祭祀、婚姻、劳动等活动结合在一起。宗教节日和祭仪作为载体则为传统体育活动提供了固定的时间和场所。都与图腾崇拜、祭祀、结合在一起。图腾崇拜是人类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宗教信仰现象,龙是华夏众多民族普遍崇拜的图腾,而狮的形象也并非最初记载中的西域贡狮,它是在佛教传入后,被美化和神化的狮子,能镇宅僻邪,古代舞龙舞狮活动的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炎黄子孙把龙作为左右人们生产、生活和平安的神灵,一直作为神圣和祥瑞的表征去崇拜和祭奉。可以说它们都是在自然属性的动物基础上经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产物,体现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宗教崇拜;我国古代三月三日的‘上巳节’女巫在河边举行‘消灾驱邪’的仪式,人们也纷纷去河边用泡了香草的水洗浴,洗去积垢,祓除疾病与不祥,史称这种礼仪为‘祓禊’。这一节日活动体现了一种宗教的仪式。其次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与射柳活动也都带有宗教仪式的内涵。过去,人们一直以为端午是祭祀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民俗节日,闻一多先生在《端午的历史教育》与《端午考》中做了详细的考证,他指出“‘端午’最初叫‘端五’,与古代人的五行观念和五龙传说有关”,认为:“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总之,端午是龙的节日,它的起源远在屈原以前。”赛龙舟本来是南方崇拜龙图腾民族的半宗教半社会性的群众活动。这是划龙舟或竞渡的本意。而射柳也是源于古代鲜卑、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的祭天活动。在辽金两代,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程式化的礼仪,专用于祭祀活动,称为“射柳仪”或“瑟瑟礼”。《辽史·仪卫志》记载:“行瑟瑟之礼,大射柳。”又《辽史·国解》载:“瑟瑟礼,祈雨射柳之仪。”

2.2 节令体育中的军事需求

中国古代体育中,许多的体育活动都是伴随着领土的扩张,军事训练的需要而相伴的,例如,放风筝、蹴鞠虽然在寒食,清明时节是普通百姓参与的节令体育活动,但在民间流传早期是用于军事活动中的,例如放风筝,在唐代以前并不是以娱乐形式存在,汉代韩信“制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宋高成《事物纪元》)。梁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军围困,大臣羊侃曾用风筝系上诏书,招来援军救驾。风筝最初的作用只是军事上传递消息的工具,以后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玩具。辽金两代的射柳主要是一种祭天的仪式,射柳发展到宋代,已成为军事训练的主要项目之一了。据《演繁露》记载:“千辰三月三日,在金陵预阅李显忠马司兵,最后折柳环插球场,军士驰马射之。”这是宋代阅兵中的射柳活动,显然已从前代祭祀仪式的束缚中脱离出来而成为军队训练的一项主要内容。而据《说苑》记载,蹴鞠相传为黄帝发明,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也是发展到唐宋时期,才从以前的军事训练中摆脱出来成为民众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马球运动、射箭、骑马狩猎都具有明显的军事特征。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则天开创选拔军事人材的武举制度,就对射术特别重视。直至清末,射术一直是军事武艺的主要项目。

2.3 节令体育中的休闲娱乐

体育在上古时期作为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而存在,主要为原始图腾崇拜、迷信与禁忌等祭祀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活动具有的娱乐功能为体育进入传统节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到唐代,中国节日风俗出现划时代的裂变,节日完全从原来的崇拜、迷信、祓禊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娱乐型、礼仪型,发展成为具有综合性质的节令风俗,这为体育活动正式进入节日风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体育在节令中的功能从娱神转化为娱人,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节令体育,让参与者达到娱乐身心的功能。春暖花开之际,成群结队的出去踏青,或漫步绿荫,或嬉戏池畔,达到休闲娱乐的功效,《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笑以为宴乐,帝呼之为半仙之戏。”

3 传统节令体育对当代群众体育的影响

3.1 节令体育能提高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

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一道屏障,是扩大传统文化影响的一条渠道,也构成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传统节日体育是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节令体育活动更是将人们凝聚起来,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达到民族文化的认同。

3.2 节令体育能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丰富社区文化

节日活动具有群众性,很多人自发会聚在一起,尤其是体育比赛更是将许多人,甚至别的区域和其他国家的人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周期性的临时市场,往往形成了“体育文化搭台,经贸旅游唱戏”。通过节日体育活动的开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丰富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

节令体育具有历史传承性和与节令相关的形式固定性,都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充实、完善。中国古代体育史上这些通过民俗节令而发展起来的体育活动形式,由于它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环境的影响,使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它们既保持着古朴的民俗节令的神韵,又闪耀着新时代的光彩,正日益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对共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节日文化进行有利引导,制定更加完善的竞赛机制,与现代体育运动很好的结合起来。

[1]蔡治淮.体苑撷英——古代民俗节令体育及其他[J].紫禁城,2008(6):34-36.

[2]苗福盛,等.唐宋蹴鞠对比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4):130-133.

Festive Sports Outline in Ancient China

ZENG Fanggui

Chinese ancient folk festive physical education both shares sports generality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and has special soci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nge of its solar term,and forms a unique sports activity.The paper researches contents,features of festive sports,and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sports activity,to improve the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and to enhance national cohesion has a certain value and meaning

festive;sports;characteristics

G80-05

A

1003-983X(2012)02-0161-02

2011-11-13

曾芳桂(1974-),女,湖南娄底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武汉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43007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2

猜你喜欢
节令蹴鞠体育
蹴鞠
立 秋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五月节令百草之艾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熏
紫禁城(2020年6期)2020-07-24 09:24:06
正月节令百草之柏叶
紫禁城(2020年2期)2020-05-25 08:02:10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蹴鞠趣“史”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廿四节令鼓队震响华大20年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