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平
(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烟台264006)
海洋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陈 平
(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烟台264006)
随着陆地资源的匮乏,人们逐渐把目光投向海洋,随之而来的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也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引入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以全新的视角剖析当今国内海洋资源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战略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可持续发展;海洋开发;海洋管理;科学发展观
随着人们对开发海洋认识突飞猛进的发展,开发、利用与管理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和新趋势。近几年来,我国海洋开发领域不断扩大,由近海向远海、由浅海向深海不断推进。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速发展是以牺牲海洋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是由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面对日益枯竭的海洋资源和污染严重的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开发的首要前提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能不能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充分认识海洋开发对人类的重要价值的同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海洋开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近海海域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陆源污染物超标排放对海水造成严重污染。生活用水、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污染构成了陆源污染物的三大来源。一组数字显示,渤海年污水量超过49亿t,严重污染面积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就增长了近两倍。《2010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渤海沿岸75%的检测排污口存在超标排放现象,129个排污口全年4次监测均超标排污,原本蔚蓝的渤海湾如今已经演变成了“城市污水沟”。
(2)水产养殖水污染严重,对海洋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减和养殖产业迅猛发展,海水养殖业也由半集约化养殖方式转为高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由于采用网箱养殖,对鱼产品进行高密度放养,并依靠大量投喂外源性饵料获得尽可能多的鱼产品,导致生产中产生的鱼体排泄物、未被鱼类吸收的饵料、氮、磷等营养要素以及抗生素药物大量进入了海水,造成水质恶化,同时滋生大量病毒细菌,增加病害。这种超容量高密度养殖还会导致海水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重,赤潮发生率提高。
(3)海洋油气开发活动对海底生态环境和海水质量的影响逐渐显现。除了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水、钻井泥浆和钻屑等污染物外,溢油事件更是时有发生,从2010年7月在大连发生的输油管道爆炸事件,到最近刚刚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漏油事件,无不对海洋环境造成灾难性的破坏,由于海水的流动性和整体性使得海洋污染没有边际,因此溢油污染所造成的影响通常是大面积的、长期的,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更是不可估算的。
(4)不合理的滨海旅游、围海造田和岸滩砂石开采等开发活动对红树林、滩涂湿地、珊瑚礁和海草床等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掠夺性的,对海岸带环境也造成了不可恢复的影响。据资料显示,我国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万km2减少到1.8万km2,珊瑚礁面积及长度也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55.6%和59.1%。过度的海岸带开发活动,不但使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受损,面积缩减,而且会造成海滩侵蚀后退,海水渗透倒灌,海洋灾害不断,甚至危及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
我国海洋产业一方面存在过度开采和资源衰退的问题;另一方面又陷入开发不足和利用率不高的僵局。近海渔业资源开发过度,而深海资源却开发不足,这是海洋产业布局不合理的典型表现。我国传统海洋产业,如渔业、船舶业和运输业等仍占很大比例,而新兴海洋产业,如海水农业、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洋生物制品以及未来海洋产业,如深海采矿业、海洋能利用等尚未形成规模。
我国海洋产业科技水平发展整体相对滞后,传统海洋产业科技含量低,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生产粗放、分散,集约化程度低。新兴海洋产业由于开发难度大,风险高,再加上创新管理体制陈旧,研究力量分散,创新能力不足,吸引、培养人才的条件和能力不高,导致科研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对海洋产业的贡献率不高,未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立法上,我国现有海洋立法很不健全,尚未形成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协调性的正规海洋法规体系。有些法规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实施细则和具体操纵规程,可执行性差;有些法规实质是行业的规章制度,不具备法律效力;有些法规权责分工相互矛盾,难以形成和谐的海洋资源管理体系。
实现海洋开发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人与海洋的协调性、海洋产业发展的持续性、海洋资源利用的永续性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其实质是以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为途径,逐步走出一条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相协调的道路。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以陆域经济支撑海洋经济发展,以海洋经济拓展来巩固和提升陆域经济”的观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切合实际的战略和对策,才能正确处理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调整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一方面要在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全面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一致,有计划地规划岸线、滩涂和水域;另一方面要按照生态优先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新兴海洋产业发展,做到传统产业支持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提高第二、三产业比重。
要使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必须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优化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着力建设一批海洋产业区和新兴海洋项目,逐步形成深海、近海和海岸带3条海洋产业带,提升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促进提高海洋产业集中度,增加产业聚集力,带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形成特色鲜明、辐射面广以及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
面对世界海洋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以海洋资源的高效与循环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建立发展海洋综合服务保障、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高新技术体系,启动数字海洋工程、海洋蓝色食物计划以及深海探测计划,大幅度提高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海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逐步缩小和世界海洋科技强国的差距,使我国海洋科技总体水平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快速升级,提高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海洋经济增长方式从海洋资源消耗型向海洋资源节约型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海洋产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人才密集的产业,对现代科学技术依赖性很强,要在吸收和采用国际最新的科技成果的基础上,组织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重点海洋科技创新项目。海洋产业的特点为高产能、低消耗和低污染,要充分利用海洋再生资源,开展集约化经营,通过高科技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海洋发展在低水平上重复的现象。发展海洋科技事业必须处理好高投入、高技术、高效益和高风险之间的关系,要从科学上的可行性,设备、技术和开发的可行性,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保证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的衔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建立与海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是关键。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为青年海洋科技人才营造施展才华的轻松环境,优化海洋科研人才结构,培养和建立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海洋科技队伍。要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尤其在海洋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关键性技术方面,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为快速提升研发能力做好保障。利用市场机制,大力拓展投资渠道,积极推进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资本参加开发海洋,增加社会力量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健全的海洋法规和有序的管理体制,在全面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积极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配套条例、规定和办法等,弥补我国立法方面的空白,尽快建立一部海洋资源开发综合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必须建立统一集中的海洋执法体系,从法律层面分清权责,对执法队伍的地位、职责范围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让各个海洋执法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切实保护海洋资源,提高海洋经济效益。海洋资源开发的管理不仅要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及违法必究,做到执法严格、严明和严肃。只有始终坚持依法治海,把海洋开发活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为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要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工作,规范海洋开发与管理秩序,不断完善海域使用论证的配套制度体系,为海域使用论证工作提供明确依据,为保护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保障。①做到切实按照海域使用论证的要求建设用海,真正发挥海域使用论证的预测、选择和导向作用,形成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发挥海洋资源的整体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②进一步深化海域论证的实施细则,构建完善的海域使用论证技术支撑体系,对海域开发方向和保护海域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政策的确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加强民主监督,引入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格权益,促进用海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效遏制海洋开发活动中存在的“无序、无度、无偿”的现象。
我国海洋经济开发事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要以海洋资源为主体,以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的关系为中心,对海洋开发与人类需求的问题进行整体思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做出准确的海洋经济发展定位和战略选择,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开发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