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沿海米草治理的建议

2012-04-11 16:50许珠华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9期
关键词:互花潮间带滩涂

许珠华

(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 福州 350003)

福建沿海米草治理的建议

许珠华

(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 福州 350003)

福建沿海潮间带滩涂分布米草达9 924hm2,其中宁德市有6 629hm2,占66.8%,已经蔓延成为草荒,严重影响了当地渔民生产、船只航行、生态环境以及国防安全等。文章通过调研分析,提出了几点治理米草的建议。

米草;治理;福建沿海

米草包括互花米草、大米草、狐米草和大绳草等,属于禾本科米草属的不同种。它们在抵御风浪、护堤和促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福建沿海潮间带滩涂分布着互花米草和大米草,已经蔓延成为草荒,严重影响当地渔民生产、船只航行、生态环境以及国防安全等。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利用潮间带滩涂资源,治理米草是一项民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1 潮间带滩涂米草分布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为保护岸堤和开辟海上牧场,福建省有关部门引进了互花米草在罗源湾试种,罗源湾潮间带主要是淤泥质滩涂,最适应互花米草的生长。经过一两年的时间,互花米草长势茂盛,远看像麦禾苗,绿油油的。

为总结经验,福建省有关部门在罗源湾召开现场会,推广了种植互花米草。同时,米草是一年一度开花结实的,草籽随着海水潮浪漂浮传播,并迅速蔓延。据福建省“908专项”调查研究统计,现全省沿海潮间带滩涂分布米草9 924hm2,其中:宁德市6 629hm2,福州市1 691hm2,莆田市58hm2,泉州市851hm2,厦门市16hm2,漳州市679hm2。

2 潮间带滩涂米草分布和生长特点

2.1 米草分布广,根系发达

福建沿海潮间带滩涂米草群落分布广泛,凡潮汐能够影响到的高、中潮淤泥滩几乎都有分布,一般是沿岸线呈条状或集中连片分布,宽几米,几十米,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米草高多在0.5~2.0m之间,平均1.5m左右,但高达2m以上的也有,叶片坚硬且大,生长0.5m以下的米草,多呈匍匐状丛生,叶片小而嫩。米草的根系盘根错节,多密布在0.3m的土层内,生长成熟的米草,根系不仅牢固密布,而且深达数米。

2.2 米草主要生长在潮中带和潮上带滩涂

潮间带分为潮上带、潮中带和潮下带。据调研分析,米草主要生长在潮中带和潮上带滩涂,潮上带滩涂生长着大米草和少量的互花米草,潮中带滩涂生长着互花米草和少量大米草,潮下带滩涂生长着少量的互花米草。

2.3 宁德市沿海潮间带滩涂分布米草多

据调研统计,全省沿海潮间带滩涂分布米草9 924hm2,其中宁德市6 629hm2,占全市沿海滩涂面积的60%以上,主要分布在里山湾、福宁湾、三沙湾、东吾洋和三都澳潮间带滩涂。

2.4 米草分布于淤泥质潮间带滩涂

米草分布于淤泥质潮间带滩涂,沙质潮间带滩涂较少。罗源湾以北至福鼎沿海潮间带滩涂主要是淤泥质滩涂。

2.5 米草一年一度开花结实

米草春天开始生长,夏天生长茂盛,秋天开始枯黄,冬天茎叶枯死。第二年春天又开始生长、传播和蔓延。

3 米草蔓延的危害

3.1 造成栖息环境的改变

米草的蔓延不仅破坏了近岸海洋生物栖息环境,而且与海带、紫菜争夺营养,与贝类养殖争夺空间。我们在调研霞浦县沙江镇小马村时,村党支书介绍了当地米草蔓延的情况。他说,米草在滩涂上大量生长后,滩涂土壤硬化,原来数量多的物种大量减少了,比如章鱼、弹涂鱼、螃蟹等,原来数量少的海洋生物物种变多了,比如星虫、招潮蟹等,也就是栖息环境的改变,出现了种群替代现象。而且养殖在浅海的紫菜、海带,由于营养的问题出现了产量逐年减少、质量愈来愈差的情况。

蕉城区二都村潮间带滩涂原是生产驰名中外的二都蚶和三都湾缢蛏、蛏苗的主要产区,1981年为了保护二都垦区堤坝而引种互花米草,目前互花米草已沿堤线向外蔓延并延伸到潮下带一带,侵占了100hm2余的潮间带滩涂,二都蚶、缢蛏和蛏苗几乎绝迹,每年直接经济损失3 000多万元。

3.2 与潮间带滩涂植物争夺生长空间

由于湿地生境发生改变,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衰退、破碎,大片红树林消失。宁德市沿海分布的红树林是我国大陆红树林自然分布的地理最北界,主要是以秋茄为主。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宁德市沿海分布的红树林数量居全省第一。由于米草的蔓延,涉海工程建设占用以及群众的盲目砍伐等原因,红树林面积逐年减少,现只剩下110hm2,有的被米草围困,且长势令人担忧。

3.3 造成海水水质下降

2004-2010 年连续7年的宁德沿岸生态监控区监测结果表明:宁德沿岸生态监控区的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水体呈富营养化的态势,海水水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海洋生物多样性降低,生境受损,珍稀物种生存和候鸟迁徙受到威胁,与米草的蔓延有直接的关系。

3.4 影响海水交换条件

影响海水交换条件,堵塞航道,影响船只航行,给海洋渔业、运输业甚至国防等带来潜在危险。在福安市湾坞半屿村调研时,当地村民反映说,米草侵占了航道,船只难以通行,只好停靠到离村庄较远的码头,给渔业和运输业等带来困难。

3.5 影响渔业生产

笔者在蕉城区碗窑村和福安市湾坞半屿村调研时,了解到,湾坞半屿村是拥有3 000多人口的渔业村,靠潮间带滩涂养殖的渔民有1 400多人,因米草侵占了潮间带滩涂就有大量劳动力闲置和失业,有的渔民无奈只好外流打工,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就业压力。

3.6 损害海洋景观和海洋生态

米草茎叶一年一度开花结实后生理性枯死,枯死的茎叶变成海漂垃圾,成为海洋污染物,损害了海洋景观和海洋生态。

4 利用和治理难,且成本高

米草的快速蔓延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福建省相关科研院所以及当地渔民在宁德、罗源、泉州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米草治理的相关试验工作,但存在利用和治理难,且成本高。

20世纪90年代初,省、地、县相关部门立项研究,利用米草栽培食用菌。由于割米草、冲洗米草(除去盐分)等费时,成本比割山上的杂草高,最终难以推广。

据蕉城区碗窑村村民反映,多年来沿海渔民为了除掉生长在潮间带滩涂的米草,养殖缢蛏、菲律宾蛤仔(花蛤)、泥蚶等,雇佣了外来劳动力进行除草治理,1990年治理费为3万元/hm2,而2010年涨为5万元/hm2。

相关科研院所立题研究,利用人工机械(割米草机)的方法清理米草。由于米草生长在潮间带,是淤泥质滩涂,操作碰到困难,且难以斩草除根,同时成本费用也高,仅人工费用220元/hm2。

福建兴华高新技术研究所在治理米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利用经省科技厅组织鉴定的“滩涂互花米草除控剂”治理潮间带滩涂上分布的米草。2009年在霞浦县小马村和罗源县选屿村沿海开展治理潮间带滩涂生长米草的试点工作,其结果是地下根系的丝根、走茎、地下芽及地上芽枯死腐烂,米草彻底灭除,经对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监测,未监测出“滩涂互花米草除控剂”残留量,效果较好。但从试验成本估算,要花费66.7元/hm2。但要大面积推广使用“滩涂互花米草除控剂”还得开展中试工作,同时应考虑海洋环境的安全性。

5 米草防治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海域勘界只明确到县(市、区)之间,沿海村镇滩涂使用权划分不清,难以全面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防治行动,防治返滩后容易出现纠纷。

治理工作中缺乏政府的组织领导。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与扶持政策措施不足,治理往往是渔民群众自发的行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严重不足,难以形成规模治理,因此,治理存在面积小、见效慢、易复发和难持续等问题。

防治主体或组织机构不明确,缺少总体规划的指导。到目前,福建省尚未提出米草治理的总体规划方案,因此,更谈不上制定出台鼓励和扶持政策措施,难以形成全社会和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合力。

目前对于米草的入侵机制、防治技术、生态监控、生态修复等方面基础研究不足,尚未找到一种安全、高效且适合大面积、长时期推广使用的根除方法。化学措施的成本较低,但药物残留和生物毒性安全测试等尚未获得权威机构认证,尚不得知大面积长期使用是否存在生态负面风险,暂时无法大面积推广;种植红树林等生物替代措施的成本很高,推进难度大。

6 几点建议

6.1 制定优惠政策

建议福建省政府成立专项防治领导小组,指导全省治理工作,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鼓励和优惠政策,按照“谁投入、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财政支持、多方投入、市场运作的治理资金投入机制,吸引中外公司(企业)和沿海渔民参与治理米草。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条件下,从事水产养殖的,可获得不低于10年的潮间带滩涂水产养殖使用权,在使用期内可允许继承和发包,按国家有关规定免交所有税收,使用期满,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取得该潮间带滩涂的养殖使用权。退草还滩种植红树林和用于景观、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的费用,由所在县(市、区)政府财政安排,可从海域使用金增收比例分成中列支,省、设区市相关部门给予支持。

6.2 制定治理米草规划

前几年,福建省海域划界工作已经结束,明确了各县(市、区)之间管辖的海域(包括潮间带滩涂和浅海)。为了便于管理,按照“政府发动、属地负责、科技支撑、群众参与”的原则,由县(市、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制定治理米草规划,省和设区市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业务指导,同时各县(市、区)制定的治理米草规划报设区市政府备案。明确属地管理责任,分工协作,以镇村为治理单元,全面动员,落实米草治理任务、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分期组织实施,力争取得实效。

6.3 充分发挥治理后的潮间带滩涂作用

总的原则是退草还滩用于养殖贝类(泥蚶、缢蛏、花蛤、牡蛎等),退草还滩种植红树林,退草还滩用于景观工程、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潮上带适宜种植红树林,从治理米草种植红树林试点效果的情况分析,潮中带和潮下带种植的红树林效果不如潮上带,主要原因是受藤壶的影响,死亡率较高,潮下带基本死亡。潮中带和潮下带适宜养殖贝类。

福建是闻名中外的“四大贝类”(泥蚶、缢蛏、花蛤、牡蛎)之乡,潮间带滩涂是养殖“四大贝类”的最佳场所。全省潮间带滩涂分布的米草9 924hm2,若治理后将其60%用于养殖贝类,每年每亩可生产贝类1t,每吨价格按1万元计,价值达8.9亿元。若平均每个渔民耕耘0.67hm2计,可就业8 900多人。若治理后将其10%用于种植红树林,全省沿海可增加红树林面积992.4hm2。红树林一方面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是各种海鸟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另一方面可起到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水质和空气的功能,对促进福建沿海经济建设环境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6.4 建立沿岸滩涂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

对于沿岸海洋生态敏感区和典型海洋生态的区域,应以政府补贴、林业部门建立红树苗圃并无偿提供苗种的方式,鼓励企业及周边乡镇、村甚至个人连片种植红树林并落实长期管护、保育职责,保护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开发滨海旅游,形成全民动员、多层次、多主体全面综合治理互花米草的局面。

6.5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治理潮间带滩涂米草涉及部门较多,且涉及渔民切身利益,沿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治理米草,以及充分发挥潮间带滩涂作用作为一项涉及民生工程来抓,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按照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订出每年治理米草的实施方案。同时,对治理米草和开展水产养殖的,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培训和指导。

6.6 加大科研攻关,探索利用途径

加大对米草治理技术的科研攻关,加大研究经费和技术力量的投入。如,对已开发的除草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科研单位组织鉴定和申请国家农药生产与使用许可,并尽快推广使用,促进规模化治理。

探索更多的综合利用途径,米草是乔本科植物,干草含蛋白质约8%~12%,并含有适量脂肪、粗纤维、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可开展米草造纸、饲料和肥料等开发试验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互花潮间带滩涂
互花米草化学治理对天津附近海域水质和沉积物质量的影响
2009—2018年互花米草对广西榕根山滩涂时空格局的影响
滩涂互花米草生长盐分区间及其化感作用
霞浦滩涂
基于植被物候特征的互花米草提取方法研究——以长三角湿地为例
基于海陆融合DEM的大尺度潮间带提取方法
上岸的鱼
福建闽江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特征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
潮间带4.0MW风机吊装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