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宁县实施环京津风沙源治理1期工程水利项目的成效与做法

2012-04-11 13:26丁明星韩秀峰敖玉强屈志成
海河水利 2012年6期
关键词:环京津治沙全县

丁明星,韩秀峰,张 永,敖玉强,屈志成

(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局,河北丰宁 068350)

《环京津风沙源治理规划》是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点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水土保持和水源节水项目是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13年来,丰宁在实施环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利项目中,立足于京津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水土流失严重县、农业大县和国家贫困县的实际,把实施水利项目作为生态立县战略的重点工程,依照“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建设生态屏障,为当地增资源拓财源建设生态家园”的理念和目标,把环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当作一项政治任务,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创新机制,规范实施,实现了工程建设、管理、运用的良性发展,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1 项目区概况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边缘,北靠内蒙古自治区,南邻北京市,东靠隆化县,西邻赤城县,全县总面积8 765 km2,辖26个乡镇、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5%。由于多年来一直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加之资源依赖型和耕作粗放型的传统生产方式,到2011年,丰宁县仍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丰宁是潮河、滦河的发源地,白河流域的汤河、天河和滦河流域的牤牛河均发源于此,是北京、天津2座城市的重要水源地。全县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分为坝上、接坝、坝下3个不同类型的地貌单元。从水土流失分区上,这里既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又是距北京最近的风沙区(县城大阁镇距北京怀柔区界仅18 km),同时还是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区。自然以及传统的资源依赖性和粗放型的生产生活方式,使这里成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区。据2002年全国第2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解译成果,在全县8 765 km2面积中,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高达4 579.8 km2。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退化、土地沙化、环境恶化,在4 579.8 km2水土流失面积中,沙化面积达2 200 km2。不仅使当地水、旱、风沙灾害加剧,而且直接威胁着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和供水安全。2000年春夏之际突发的16次沙尘暴,是大自然向人们亮出的黄牌警告,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先后有1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丰宁视察,并作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等重要指示,由此拉开了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序幕。

2 工程布局和建设成就

丰宁列入环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县后,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改善生态环境为山川增绿,发挥综合效益为农民增收,以构建“坝上风口固沙,沿城沿路防沙,牤牛河畔治沙”三大工程体系为目标,对全县的防沙治沙工程实行统一规划、分区布局,按照水利、林业、农牧部门的职能明确分工。水务局承担的水土保持和水源节水工程项目主要安排在牤牛河和潮河流域的部分乡、村。13年来,按照“统一规划、分区实治、注重效果,逐年推进”的原则,累计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248 km2,共营造水保林13 759 hm2,封禁治理9 591 hm2,种草 33 hm2,修梯田 417 hm2、谷坊坝4 580座、护村护地堤防40 km、沟头防护12 km、水平沟344km、金属围栏10.3km、工程作业路11.5 km,修建节水工程1 326处,打井254眼,修蓄水池33座,配套机电喷灌设备663台套,输水管路130 km。累计完成国家投资6 358万元,地方投劳折款1 062万元。

3 防治效果

防沙治沙水利项目的实施,既为项目区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防风固沙工程体系,又为“三农”和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基础,发挥出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1 生态效益

通过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40%提高到83%,削峰减沙能力达到60%以上。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3 150 t/(a·km2)减少到 500 t/(a·km2)以下,有效地遏制了风沙危害,过去风起沙扬的状况明显改善,全县8级以上大风次数从2000年前后的20多次减少到2010年前后的5次左右,其中沙尘暴及扬尘天气从2000年的16次递减到2011年的3次,并且扬沙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大为缩短。天蓝地绿、山清水秀、风轻气爽的生态环境初步形成。

3.2 经济效益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让农业增产,为农民增收。在植物措施上,侧重发展生态、经济效益双优的山杏、大扁,共营造山杏、大扁6 000多hm2。先期治理的工程,每1 hm2山杏林平均每年保守产值可达2.1万元,6 000多hm2山杏、大扁林全部发挥效益后平均每年为农民增收1.2亿元。400多hm2梯田相对于坡耕地每年可增产粮食62.5 t,农民增收1 250万元。水源节水工程侧重于新、老果园和时差蔬菜等特色产业的水利配套,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2 260多hm2,年增收效益可达1 690万元。随着林草植被逐年郁闭和生态日趋好转的发展形势,森林木材、果品、山野菜、药材等将成为当地的绿色银行。

3.3 社会效益

环京津风沙源水利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多方面的,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潜力。一是国家投资治理风沙,使众多农民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实现靠生态就业、靠生态脱贫、靠生态致富。二是通过防沙治沙项目实施,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抵御水、旱、风、沙灾害的能力,实现了生态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通过工程建设期间的广泛宣传、教育和培训以及工程发挥出的显著生态、经济效益,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4 具体做法及经验

4.1 政府主导,健全组织

为加强治沙项目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行政组织领导;由发展改革局牵头成立了治沙办公室,负责全县治沙工程的组织协调;水务局成立了以局长负总责、分管局长具体抓的领导小组和治沙办,具体负责水利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的乡镇,均成立了一把手负责的管理组织,负责本乡镇项目实施期间的组织协调和后期管理。全县上下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协调联动,保证了治沙项目的有序进行。

4.2 推行“六制”,责任到人

遵照治沙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要求,借鉴《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项目的建管经验,探索出“政府持帅,业主负责,招标承建,监理把关,乡镇配合,注重实效”的建管思路,在此基础上,严格按基建程序实行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施工合同制、资金报账审计制、竣工逐级验收制”的建设管理办法,从开工到竣工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机制健全,组织严密,保证了项目的规范实施。

4.3 统筹规划,精品带动

一是在年度治沙任务批复后,工程技术人员在编制作业设计时,在遵循传统的规范标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坚持以防治水土流失、治理风沙为前提,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目标,实行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农、林、牧、副统筹安排的原则,做到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防沙治沙与脱贫致富、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创建出“山上抓绿化,沟道谷坊坝,环山水平沟,河道修护坝”的工程措施模式和“阴坡松、阳坡杏,侵蚀沟道栽杨树,埂沿沟坎沙棘带,沟膛缓坡建果园”的植物措施模式。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对所有包工、施工人员一律遵循先培训后上岗、先按作业图定位放线再破土动工的原则,技术员、施工员、监理员跟班作业,做到干一处成一处,建成一条小流域、增加一处精品示范工程。如,凤山镇的尖饼沟、花盆、郝松沟、佟栅子,波罗诺镇的杨树沟,西官营乡的庞营、千松沟等20多条小流域,均成为水保生态示范工程、县委和县政府的创先争优工程、广大干部群众的民心工程。

4.4 明晰产权,管护到位

按照县政府《关于强力推行拍卖“四荒”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规定,在项目实施前,首先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等不同形式,逐山、逐沟、逐坡地落实到户,签订合同,明晰产权。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当地乡、镇政府负责行政管理,各承包户负责后期管理运用。做到不治无主山,不栽无主树,一沟一坡有人管,一草一木有人护,形成国家投资治荒山、户主管理工程成果纯受益的新格局。由于责权明确、管护到位,13年来的治沙工程没有因暴雨而毁坏的、没有因放牧、乱砍滥伐遭人为破坏的,完好率和保存率达90%以上。

4.5 注重宣传,制度保障

多年来,丰宁县把宣传工作和制度建设作为实施项目的软实力来抓,营造了良好的项目建设氛围。一是每年工程开工前,首先召开动员大会和培训会统一思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展及时召开调度会和观摩会,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介进行长期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土保持宣传月开展重点宣传,并且在各项目区内设置永久性标志碑和宣传标语,使治沙项目的目标、意义和效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在制定实行“六制”建管机制和“四荒”开发治理等规章制度的同时,县政府还出台了 《丰宁满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的决定》《丰宁满族自治县禁牧封山工作管理办法》,强力推行“全县、全年、全天”禁牧制度,有效地巩固了治理成果,保障了治沙等生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4.6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多年实践表明,任何工程项目只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才能赢得民心、增强项目的感召力。13年来,丰宁县牢牢把握治理风沙、致富农民这一主线,共营造以山杏、大扁为主的生态经济林6 000 hm2,扶助200多户农民发展果园150多处,建日光温室大棚微喷灌溉20多处,修护村护地堤防40 km,工程惠及全县24个乡镇、199个行政村,受益人口达8万余人,人均年增收150元。英守屯村利用水源节水工程把山坡地建成无公害有机蔬菜大棚21 hm2,使60户农民户均纯增收入3万元。庙沟村137户农民靠山杏、大扁收入人均增收300多元,初步实现了“治理风沙,改善环境,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良性循环。

5 建议

(1)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全县尚有2 000多km2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然而治沙项目每年仅下达小流域治理20 km2,由于治理投入规模小、速度慢,形成局部治理好转、大范围未治理的区域仍在恶化的趋势,急需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治理规模,加快治理速度,以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国生态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

(2)治理投入偏低。治沙小流域工程投资定额为20万元/km2,与同类工程项目相比明显偏低,加之随着近几年物价上涨给定的人工费、材料费定额与市场实际价格相差悬殊,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市场行情,参照北京等地标准,把小流域治理定额调整为60万元/km2以上、水源节水工程每处4万元以上,使各项措施更加完善、一步到位。

(3)坡耕地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建议2期工程把坡改梯工程作为重点,并对先期治理项目区的坡耕地进行补治,以形成完整的综合防治体系,增加并保护基本农田。按照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理念,2期工程应适当加大沟道治理、护村护地坝、水源节水工程所占比例。

(4)治沙项目1期工程实施13年来,成就巨大,效益显著,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希望2期工程及时跟上,并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搞好顶层设计,推动防沙治沙项目深入持久地开展。

猜你喜欢
环京津治沙全县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环京津贫困带背景下河北省涞源县扶贫实践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乘势而上勇闯“五关”跨越发展——环京津市、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让张承保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全国人大代表萧玉田坚持十年关注环京津贫困带问题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