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渊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泥鳅属硬骨鱼纲、鳅科,是温水性鱼类。泥鳅体延长,亚圆筒形,长10多cm;伴黄褐色,具不规则黑色斑点;口小,颌下有须;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泥鳅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其中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每百克鱼肉达22.6g,是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对环境适应力很强,容易养殖,运输方便,生产成本低,目前市场价格已经达到每千克30元以上,是很好的人工养殖品种。
饲养泥鳅的池塘应为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长、宽比为2:1或3:1,面积以1~5亩为宜,水深80cm-100cm。要求水源充足、光照良好、温暖通风、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附近无污染源,池塘底质为腐壤土,中性或弱酸性粘质土壤。
在放养鳅苗前对池塘进行清整改造。在池中设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排水口要设防逃拦网,防止泥鳅在进排水时逃逸以及在进水时野杂鱼或凶猛肉食性鱼类进入池塘,影响饲养效果。防逃网的材料可用尼龙网片或铁丝网制成。要清除池埂上的杂草,池埂要夯实,不能有小洞外通;如果有条件,可在池埂上修建护坡,或者用水泥板或塑料板在池埂上围造;池埂应高出水面约40cm,防止泥鳅在雨天逆水流逃逸。将池塘底部整平夯实,池底略向排水口一端倾斜,并在排水口处开挖一个面积占全池面积1/3~1/5、深30~50cm的鱼溜,以便在高温季节泥鳅钻泥避暑和在捕捞时集中池中的泥鳅,降低劳动强度;在池底铺上一层腐殖质较多的黏土层,上面再铺一层淤泥。如果池塘中淤泥过厚,应清除过多的淤泥,使淤泥的深度保持在30cm以内。
池塘中四角或对角处,应搭设1~4个固定的食台。制作食台的材料可用网片、木板、竹篾席等制成,面积5~8平方米。食台的四角用竹竿捆扎固定,插在离池底约lOcm处即可。
在放苗前15d左右,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池中的致病菌、野杂鱼和敌害。施用生石灰时,将池水排干或保持水深6~lOcm。每亩用75~150kg,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然后灌水20~40cm;使用漂白粉可带水清塘,每立方米水体用20g漂白粉,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清塘后再在池塘四角和鱼溜中堆放经过发酵腐熟的混合有机肥,如猪粪、牛粪、鸡粪等,培育池塘中天然饵料生物,使鳅苗一下塘便可摄食到天然饵料。有机肥的施用量为每亩150~250kg。施肥后7~10d,池水药性消失,池水变肥,池中天然饵料生物如枝角类、桡足类等出现,水体透明度达到20~25cm,即可投放鳅苗。
泥鳅2龄性成熟开始产卵,4-8月份为繁殖旺季,尾(条)怀卵量4000-7000粒。亲鱼选择标准:体质健壮,运动活泼,无病伤,体色正常,体表粘液多,体长10-20厘米,体重30-50克为佳。鉴别雌雄方法:雌鳅胸鳍短,前端钝圆,呈扇形,体形圆胖,颜色单一,4月上旬繁殖期,用手轻捏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瘦长、颜色花杂,活动迅猛,繁殖季节用手挤压腹部有精液溢出。繁殖方法绝大多数采取自然产卵繁殖。开春后先清理好产卵池,用生石灰消毒,放入清水,待药性过后,将亲鱼按雌雄1:3比例、每亩20kg投入池中进行饲养。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用树枝、棕片、水草等制作鱼巢,固定于池四周和中央池底,让其产卵。早晨把附着卵块的鱼巢取出,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待水温上升约24℃1-2d,可全部孵化出。
孵化出鳅苗长3-4mm,附着在鱼巢上,经一定时间便能自由游动。鳅苗出膜后,及时转移到育种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800-1000尾。在鳅苗培育期,以投喂熟蛋黄、豆浆、奶粉及鱼粉为主,后期改为投喂米糠、豆渣、麦麸等,每天投1-2次,投喂量占放养量10%左右。经1个月后鳅苗体长达3.5cm,移暂养池或稻田放养;约6个月后体长达5cm左右,这时即可投放池塘养殖。
鳅苗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min。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cm的嫩苗4000-5000尾,也可与鲤鱼放在一起混养。选择晴天中午投放。
泥鳅活动适温在18-30℃,在水温25-28℃时生长最快。水温上升到30℃以上,即钻入泥底或草层中栖息。水温下降至10℃以下开始冬眠。次年水温上升5℃以上,开始出穴活动。4-10月份生长旺盛。
泥鳅食性杂,喜夜间觅食,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麸、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料。按照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定”原则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鳅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或高于30℃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泥鳅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鳅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
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检查泥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鳅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腐烂。防治方法:用0.3mg/L的二氧化氯或0.8-1.0mg/L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病灶红肿,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主要在鱼体后半部。防治方法:用1ppm的漂白粉或2ppm的五倍子全池泼洒。
病鳅体表长有白色或白色絮状物。防治办法:用3%食盐水浸洗病鳅5min~10min或用4ppm的食盐水和4ppm小苏打溶液合剂全池泼洒。
病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防治办法:用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泼洒,可治疗车轮虫病和蛇杯虫病;用0.5ppm的90%晶体敌百虫泼洒,可治疗三代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