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合作制造模式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方案

2012-04-10 21:16万险峰刘启龙罗厚斌张雪荣
湖南有色金属 2012年4期
关键词:制造厂钢厂买方

万险峰,刘启龙,罗厚斌,陈 刚,张雪荣

(1.武钢研究院设备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80;2.武钢工程管理部设备采购处,湖北武汉 430083)

·经营管理·

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合作制造模式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方案

万险峰1,刘启龙2,罗厚斌2,陈 刚1,张雪荣1

(1.武钢研究院设备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80;2.武钢工程管理部设备采购处,湖北武汉 430083)

根据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十五”、“十一五”期间从国外引进了大批先进的冶金技术和成套设备,其中国内有加工能力的重要设备均采用“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的引进方式。结合武钢最近十几年来引进设备的实践经验,对传统合作制造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利弊通过实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分析研究的结果为弊大于利,并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合作制造模式,经过试用效果良好,值得在冶金及其它行业企业的设备采购系统推广应用。

冶金;成套引进;设备;合作制造;模式;改进

“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企业从国外公司引进了大批冶金技术和成套设备,其中关键设备等大多整体从国外引进;国内有制造能力的重要设备往往采用“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的模式引进;简单的和一般的设备等均分交在国内供货,由国内钢厂另行采购。

传统的合作制造模式在冶金企业设备采购系统已运行十余年,现在弊端日益凸现:管理环节过多,程序繁琐,外方专家监制费用超标且效率较低,质量与工期的矛盾难以调合,已严重制约着国内钢厂基建工程对成本、工期和质量的有效控制。本文结合武钢近十年来引进大型成套冶金设备的实践经验,对传统的合作制造引进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与利益进行了详尽客观的分析研究,并做到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研究探索了一种全新的合作制作模式,通过实施,效果良好,值得在冶金及其它行业企业的设备采购系统推广应用。

1 传统的合作制造引进模式

国内引进大型现代化冶金设备始于70年代初期武钢1700项目,当时,基本是整条机组成套进口,引进了炼钢连铸、热轧、冷轧和硅钢生产线。这个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项目的引进,使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钢铁生产水平的差距缩短了近20年,其生产的热轧板、冷轧板、镀锌板、镀锡板和冷轧硅钢片填补了国内空缺。当时采用“全套”引进的模式,引进了整条生产线的技术(包括生产工艺)和设备(包括主机和辅助设备),该方式的优点在于其技术和设备全部由外商供货,便于其在技术、经济、质量、交货期等方面全部负责,缺点是引进费用太高,武钢1700项目花费人民币40亿元。因此,生产线的性能投资比(即生产线性能与设备投资之比)并不高。

“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内钢铁企业进入投资建设高峰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设备和技术。这期间普遍采用“部分”引进方式,整条生产线的技术包括生产工艺、设备设计(全部设备的基本数据、次要设备的基本设计以及重要设备的详细设计)、关键设备以及关键配套件从外商处进口,其余设备根据外商的设计(图纸),在国内转化设计、制造、装配并供货。将这种引进方式称为“联合设计、合作制造”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其生产线技术属于外商,仅部分设备由国内制造供货,其余均按国外图纸和制造标准,在外方专家的监制下加工制造,因此质量确有保证。由于设备的设计、制造标准以及关键配套件均来自外商,而国内设备价格远低于国外设备,同时可节约昂贵的海运费及部分包装费,因此,该方式的性能投资比比“全套”引进方式高。宝钢二期、三期工程中,2050热轧、1900连铸等项目采用的就是该引进方式;武钢2250热轧、二冷轧、二硅钢、三冷轧、三硅钢、CSP连铸连轧等项目也均采用该方式。

“部分”引进方式的具体操作流程是:国内钢厂先通过国际招标与外方签订引进合同,合同技术附件三为设备分交表,明确单台设备及主要零部件从设计、供货、监制到安装等分项内容的国内、国外分工界面。一般分交原则为:关键设备整体从国外引进;重要设备采用合作制造的模式引进。钢厂向外方购买技术资料和关键配套件、特殊材料,在国内再委托设备制造厂家进行合作制造,由国内设备制造厂家按照外方提供的图纸和标准加工,制造全过程在外方专家和中方业主代表的监制下完成。为减短国内供货的合作制造设备的采购、制造周期,在引进合同开启会上,外方应先行提供类似设备的参考图纸给钢厂用户,以便钢厂在外方图纸到来之前完成国内合作制造厂家(如一重、二重、大重、太重或中冶陕压、南高齿等国内设备制造厂家)的招标选厂工作。这样,外方制造图纸一到钢厂就能及时发往国内制造厂家,国内合作制造厂家也便于提前拿到合同以安排生产计划和备料。在详细设计图纸发出之前,钢厂应率领国内合作制造厂家与国外的详细设计者联络,进行设计人员与原设计者就图纸设计问题的交流沟通,提前解决图面问题。

为节省重要设备的引进费用,并确保该类设备的质量品质,这种传统的合作制造模式在冶金企业被广泛运用。买方钢厂与外商为外贸合同的双方,合同标的是设计资料、关键设备、进口配套件和技术总负责,用外汇结算。买方钢厂与国内合作制造厂家为单独的内贸合同,合同标的是引进设备分交在国内加工的部分,用人民币结算。外国公司与国内合作制造厂家并无合同关系,均为钢厂卖方,共同为钢厂提供完整的成套设备,属于上下工序关系。

国内合作制造厂家严格按照钢厂买方提供的国外详细技术资料(设计图纸以及制造工艺标准、装配和试车要领及检验大纲)和引进配套件为钢厂买方制造在线设备、操作更换件及两年备件,国内合作制造厂家在制造前需对买方提供的详细技术资料进行转化。

“合作制造产品”分为A类设备和B类设备,A类设备由买方派遣的国外专家进行最终的质量控制,设备的质量合格证及检查试验记录由国外专家签字认可;B类设备由买方(不包括买方派遣的国外专家)进行最终的质量认可,设备的质量合格证及检查试验记录由买方签字认可。

A类设备,须在买方的国外专家对其质量书面认可后才能出厂。B类设备,须在买方的监制专家对其质量书面认可后才能出厂。

该模式经过十余年的运行,虽然国内各大型钢厂沿用至今,但现在发现弊端颇多,已不适应国内钢厂日益紧迫的工期要求和不断紧缩的投资控制。

2 传统合作制造模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合作制造引进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监制费用失控超标

外商在设备的制造、安装、调试、试生产各阶段均派遣专家来中国提供技术指导、监督等服务,商务合同中约定外方专家在中国工作的日工资,但对服务天数无明确规定。因此,合同总价中,关于专家服务费的条款为开口项,最终按实际考勤天数结算,该项费用占据较大比例。外方监制专家对在中国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十分满意,大多不愿提前回国,尽量延长在华工作时间,有的甚至故意放慢工作节奏,主观上存在磨工现象。

客观上,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设备制造进度滞后,设备延迟交货,导致监制专家在华工作时间远超过原计划时间,监制费用大幅超标,而工作期间外国专家大部分时间处于窝工状态。

2.2 对外方专家难以制约

钢厂与国内制造厂家的合同中另有约定,无论买方是否参与监制,均不能视为国内合作制造厂家按合同规定应承担的质量保证的解除,即不能免除国内合作制造厂家对设备质量应付的责任。这样,外方专家就有职无责,对外方专家的监制工作无法实现考核。

设备质量最终由国内合作制造厂家负责,责任由其承担,因此,大的质量问题绝不敢放过,但为了抢交货期,不影响使用的小问题能过就过;而外方专家注重细节,对于细节问题不让出厂,双方意见存在分歧,业主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协调起来难度较大,影响交货时间、增加成本。

2.3 夸大问题影响工期

外方专家素质(如责任心、能力)不一,买方高额的付出并未得到良好成效,甚至起反作用。外方派到中国的监制专家,有的在本国仅是一般工人,工作经验不足,专业技能有限,经常误判、漏判,严重影响制造进度。即使像德国西马克这样的大公司,为降低人工成本,临时聘请外用工、退休老人也是常事,这些人的责任心、能力、精力都大打折扣,往往为了向雇主好交差,找到小问题大做文章,夸大问题。这种情况在正式雇员身上也有发生,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既可以向公司和用户显示监制工作认真严谨,又可找到借口不开合格证回避监制责任。

西马克公司派驻到南高齿的一位监制专家,在南高齿监制齿轮、减速箱类设备,三年期间,对所检设备从未开出一张合格证。对质量严格把关没有错,精益求精,但把小问题夸大了容易耽误工期,对整个工程不利。

3 传统合作制造模式存在的价值

传统合作制造模式虽存在上述弊端,但是依据德国西马克公司监制专家在中国二重等企业监制武钢2250精轧机组等设备的经历,外方监制专家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两点。

3.1 在中方和外方之间起联络员的作用

外方监制专家是外商公司质量部外派驻制造厂家的监制代表,与设计部门的同事沟通联络更方便快捷,在语言、专业上有优势、无障碍,在设计者和制造者之间,是一个很好的专业翻译,可快速有效协调解决图纸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帮外方的设计人员答疑、改错、变更,提供设计后续服务。

在中方项目经理和外方项目经理之间,能使双方的沟通快捷畅通。例如发往制造厂家参与组装的进口配套件在数量、质量上存在异议时,监制专家在现场能及时见证确认,并向外方项目经理直接汇报,在得到授权之后他能马上赔偿或通知补供,解决问题。在整个设备制造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当然上述联络沟通事宜,均应是外商应尽的义务,理应由外商承担费用。但份内份外工作难以分清,最终只能由买方买单。

3.2 有一定监制效果,但越来越弱

为了使外方监制专家的工作卓有成效,中方业主赋予外方专家足够的权限。钢厂与国内制造厂家的合同中约定,国内合作制造厂家向买方提交质量合格证书及检查试验记录是国内合作制造厂家发货及买方支付货款的前提。A类设备,只有得到外方专家签发的产品合格证,中方业主才向设备制造厂家支付货款。

中国人请外国专家来做监工,十几年前传统的合作制造模式刚起步时还有些效果,当时,中国制造工人刚照着外国图纸制造产品不敢马虎,加之又有外国专家在旁边当监工,干活较精细。随着制造产品的增加,对待外国图纸的态度也稍有松懈,加上外国几个大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越来越多,同样的图纸卖给几个厂家,质量部里几个质检员不够用,外聘人员鱼目混珠,监制专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有限。

设备的制造质量关键是靠加工机床的精度来保证。同时,随着国内设备制造业技术能力和装备的提升,特别是多年与外商合作制造积累的技术积淀,国内制造设备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完全可以满足钢厂用户的需求。

因此,传统的合作制造模式监制费用高,协调起来难度大,效果并不理想,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4 合作制造模式的改进与优化

总结归纳传统的国内合作制造设备采购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外方专家监制人月数失控,费用超标,效率低下,外方专家责任心、能力有限,钢厂花高价钱请外方专家驻厂监制效果不理想。

为了改变现状,钢铁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引进设备合同谈判过程中,曾经尝试将外国专家的设备监制费用以及安装调试服务费包干,限额使用,将监制人月数限定死,但外方坚决不同意。理由是国内设备制造由中方钢厂负责组织,交货期不受外方控制,如果将监制人月数包死,延期交货会给外方带来风险。按传统的国内合作制造设备采购模式,延期交货造成的额外费用均由买方业主承担。外方对工期不负责任,工程拖期,外方还多挣监制费。所以,监制费用包干这条路行不通。

鉴于中国当今已成为了世界工厂,国外大公司大多在中国建有制造基地或设有合作厂家,如日本三菱公司在常州建有宝菱公司,达涅利在常熟有制造基地,西马克梅尔公司在上海有加工基地。近年来,为了节约投资成本、减少建设周期,在仔细分析、研究传统设备引进模式后,武钢在引进大型成套设备时,决定将传统的合作制造模式加以改进,将分交在国内合作制造的A类设备,由原来的“钢厂负责组织采购、制造、供货”改为“由外方负责组织采购、制造、供货”。

在武钢四硅钢、四冷轧工程引进项目技术交流时,武钢与外商商议,将分交在国内合作制造的A类设备,由原来的“钢厂负责组织采购、制造、供货”改为“由外方负责组织采购、制造、供货”,制造还是在中国国内进行,但其过程由外方负责组织控制,钢厂业主从外方手中拿到的是一台完整的设备。结果,日本三菱公司、达涅利公司表示接受。

改进优化后的合作制造设备引进模式,与传统的合作制造模式相比,设计还是属于外方,关键配套件均采用进口,制造还是在中国,监制还是外方专家。国内制造设备方面,由钢厂业主组织改为由外方负责。以前为分体采购,一台设备分成进口部分、国内部分,外汇、人民币分开花,一台设备有两个供方,两个供方互相牵制。现在改为整机交货,将外汇和人民币费用捆在一起招标,外商同国内制造厂家联合投标,供方只有外商一家。这样图纸、资料、配套件、特殊材料的交付、清点、质量异议,设计图纸的修改、变更,监制专家的派遣、产品的验收以及最终的质量、工期控制等合作制造全过程均由外方负责,管理流程大大简化。

改进后的优势主要有:

1.设备质量更有保证。将设计图纸、进口配套件、国内加工件、整机装配等制造全过程要素均交由外方负责,外方对最终整机质量负全责,责任主体明确唯一,不存在原来“设计与制造分家,两家负责,两家都不负责”的互相推诿现象。外方会更加重视对质量的控制,从设计到制造,外方都不敢马虎。因为一旦有质量问题,外方负有赔偿责任。

2.设备交货期更有保证。改进之后,外方会对设计、制造、包装、运输等合作制造全过程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利用各阶段的时间。以前外方把自己设计的时间留得很宽松,把国内制造这一块周期压得很紧,现在这种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之处得以改善。以前监制过程中不顾工期的磨洋工、吹毛求疵现象将不再出现,因为外方需要控制设备最终总的交货期。

3.减少浪费,设备制造成本会降低。为了竞标,低价拿到订单,外商会千方百计从各个方面控制成本,减少浪费。在设计阶段,外方设计人员会不怕麻烦地更多选用中国的材料和标准件、配套件,这样既可以减少图纸转化的工作量,又可以降低原材料、配套件的采购成本。在制造阶段,外方项目经理会更合理调配使用自己的监制专家,可采取少派人、间断派人、派兼职人等方式,提高监制专家的时间利用率,这样可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监制人工费,杜绝了以前常见的监制专家窝工现象。

引进合同采取国际招标,报价越低越有优势,在这样的压力下,外商会想尽方法提高效率、降低监制费用和国内设备制造成本。买方业主从中受益,节约工程造价,质量和工期将进一步得到保证。

5 结 语

将分交在国内合作制造的A类设备,由原来的“钢厂负责组织采购、制造、供货”改为“由外方负责组织采购、制造、供货”模式已在武钢轧板厂改造工程双边剪项目上初次尝试,达涅利公司提供设计图纸和齿轮箱、剪刃等关键配套件,在其常熟基地合作制造,武钢只与达涅利公司存在合同关系,在合同附件分交表中,设备明确划分为“达涅利中国外供货”和“达涅利中国内供货”两块。现已整机按期交货,说明这一改进效果明显。

目前正在建设的武钢四冷轧工程中,酸轧联机的卡洛塞尔卷取机也是采用该引进模式,引进合同的卖方为日本三菱日立公司,三菱公司委托常州宝菱公司合作制造,整机交付。其优势在于省钱省事,质量工期均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这种引进后的大型冶金设备合作制造引进模式,值得在冶金及其它行业企业对外贸易、设备采购系统中推广运用。

[1] 陈克.引进大型冶金设备的技术成套方式与投资控制[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0,(1):17-19.

[2] 为文.我国冶金设备引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机电新产品导报,2001,(7-8):90.

Actuality and Improvement of Cooperative Manufacture Mode in Large-scale Metallurgical Equipment

WAN Xian-feng1,LIU Qi-long2,LUO Hou-bin2,CHEN Gang1,ZHANG Xue-rong1
(1.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WISCO,W uhan430080,China;2.Projec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of WISCO,W uhan430083,China)

A large number of advanced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were introduced from abroad in‘Tenth Five-Year’and‘Eleventh Five-Year’period by the large-scale 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in China.For the equipments which can be manufactured in the domestic,the method‘joint design,cooperative manufacturing’was adopted.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introduction of equipments of WISCO in the last ten years,various pros and cons of the traditional cooperative manufacturing model in the actual practice are discussed in an example analysis.The conclusion of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re is more harm than good.Then a full new cooperative manufacturing model is presented.After the trial,good effect is achieved.It is worth to promote the use in the equipment procurement system of metallurg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metallurgy;sets of imported;equipment;cooperative manufacture;mode;improve

F253.9

A

1003-5540(2012)04-0072-05

万险峰(1967-),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冶金设备研究工作。

2012-06-30

猜你喜欢
制造厂钢厂买方
汽车制造厂水处理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德国萨尔锻钢厂
德国萨尔锻钢厂
信用证交单不符时买方拒付货款权利证成
买方常见违约问题分析、应对及预防
“建设城市绿色钢厂及钢厂搬迁的研讨会”召开
今年房企并购已达467宗
迷你学霸“制造厂”
影像记忆 艰难的起飞
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诚信博弈分析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