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的观点看“中医”

2012-04-10 08:36韦衮政
环球中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肺气病理

韦衮政

中医这个古老的医学在现代还兴而不衰,引起世界的关注。中医是古代认识大自然、认识人类、认识疾病而产生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从物质的实际出发的、不是凭空想象的、在反复实践中证明有用的医学理论体系。

1 中医理论的产生

中医理论是古人在认识自然界规律的基础上,从生理、病理现象中,与自然界相“取象比类”,认识生命现象、疾病规律,积累诊治方法,不断归纳总结逐步产生出来的知识体系。是一种自然、社会、人文、哲学交融的知人、识病、治病、防病的理论体系,是以阴阳五行为辨证关系、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法则、历经数千年实践验证的古老的医学理论体系。

2 中医是什么科学

科学的定义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1]。自然科学有“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思维科学”三大组成部分。中医是否科学,属于什么科学,尚不一致,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中医是复杂性科学”[2];有认为中医有科学的一面,也有不科学的一面[3];在钱学森看来,“中医是一个自然哲学,而不是一个自然科学。它的许多东西是猜想的”[4];有认为没有必要用“科学”来评价中医[5];有的完全否定,认为“中医不是科学”[6],“中医是伪科学”,“废除中医”的声音时隐时现。中医有认识人体、认识疾病的客观变化规律性,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是哲学原理应用于生命科学的范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的主流多少年来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是真理,有科学性的成分。

3 中医的理论是有“物质”含义的唯物主义思想

“物质”的定义,列宁说得很清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7]。中医的多种概念是用自然界存在的“明物质”来命名的,但还包括了多种“暗物质”。如阴阳、五行、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是有具体代表物质的元素,但又是高度概括了的物质存在,能被人们所感知,在人体是客观存在的,这种“物质”既有哲学“物质”的含义,也有自然科学“物质”的含义,与唯心主义有极大的差别。

4 中医理论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人是一种生物,有大自然的属性,中医理论从“天人合一”的观点来看待人体的变化,大自然中有木、火、土、金、水物质属性;有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人在大自然中,构成人体的物质受到木、火、土、金、水的影响,随着春夏秋冬、生老病死而变化,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其运动有生克乘侮、阴阳调制、物极必反等规律。中医理论从物质的标志、应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在施治过程中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方法,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5 中医的“物质”是物质的“功能状态”

中医的阴阳、虚实、气血、经络不是经典科学中的“物质”所能概括的[8],中医的“基本物质”是多种特定物质的系统功能状态,是多种物质运动的综合功能表现。中医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经络等是物质功能形态,但不仅仅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而是一种系统功能状态。如风、寒、暑、湿、燥、火既是指具体的物质,更主要的是指一种系统功能状态,是物质世界的一类相似状态。

比如:风邪,有看得见的“大风、小风”,看不见的“微风”,相对于人体来说,衣服穿少了或脱光了,外界即使没有吹风,而皮肤有“毛束”的反应和感觉,具有“风”的效应,会产生如受“风”后的病理状态,这也是“风邪”,这就是“风”的功能状态,但不一定有具体的“风级”;“风”有“动”特性,四肢抽搐就是一种“风”兆;“风”还有来得快的特点,突然之间神志不清的“中风”现象,中医的“风邪”既包括具体的“风”这种物质,也包括“风象”在内的多种引起类似“风”效应的系列物质反应。寒、暑、湿、燥、火都类似。痰和瘀血也是一种病理的功能状态,而不仅仅是实物。中医的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同样是痰证,虽有“有痰”与“无痰”的物质不同,但“无形之痰”与“有形之痰”的病理状态相类似。瘀血也是一样的,有瘀块是瘀血,色紫暗也是瘀血,病理状态相类似,病理基础相类似。等等。这种病理状态是有相似的物质基础的,这种物质不是单一的,有引起这种病理状态的一系列因素,用简单的因果关系实验是无法实现的。

“心”的功能是“主血脉、藏神”。这个“心”并不是西医脏器的“心脏”,这些功能并不是西医“心脏”本身就能够完成的,是中医“五脏”中的“心系”的主要功能表现。从西医的观点看,中医的“心”包含了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中医的“心”是具有“心”这种功能状态的五脏中的“心”态,“心”这种物质,包括了看得见的“心”,还有看不见的运载着“神”的“心”,这种“主血脉、藏神”的“心”是一种有“具体物质”基础的系统功能状态。中医的多种“概念”都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具有物质代表的系统功能状态。由于不是单指具体物质,更达不到具体单一分子、质子、粒子、以太、场的水平,用单一的现代科学实验尚不能完全解释,她并不是巫术,是有物质基础的。

6 中医的“物质”尚需进一步探讨,加以具体化、细化

中医的病证也是一种物质功能状态。如肺气虚证,其主要表现是以肺气不足为物质基础的病理状态,是人体整体功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系统信息,病变脏腑可能不仅仅限于肺脏,还包括了其他脏腑的功能异常,病情程度还有轻中重多重层次的不同,以及兼夹证的不同,症状表现大致相似而不完全相同。主要是肺脏有气虚的症状表现: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倦怠懒言,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舌淡苔白,脉细弱。这种症状主要有肺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的功能异常以及宗气功能不足的表现,是肺气和宗气这种物质的一种层面的功能状态。由于脏腑有生克乘侮、母子相关、气虚则血瘀等的关系,有可能还包含脾气虚、心气虚、肾气虚、痰浊内生、瘀血内阻等多方面物质变化的综合表现,就会有不同的信息层面,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并且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理阶段均有不完全一致的表现,也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根源,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行医者的故意。

从饮水变成小便,古人把这一现象称为“气化”,这个“气化”过程就不是单一物质所能代表和完成的,包括了水的消化、吸收、循环、代谢、分泌、多重吸收、排泄等多个环节,高度概括了清清的白水进入嘴巴变成了怪味变色的小便这种“气化”现象,这就是“气化”的功能状态,是多种“气”(肺气、脾气、肾气、三焦、膀胱)的“转化”功能状态,经历了复杂的物质转换。

“喜”也是一种物质功能状态的表现,包括良性信号刺激、心气足、肝气舒、肺气足,肾气足、脑气足、胆气畅等多种物质状态的综合表现,肝火过旺或心气不足的人,怎么也笑不起来。良性信息和恶性信息的划分需要正常的物质基础,如果物质基础异常,刺激反应就不一致,如癫狂者,对正常信息刺激做出不正常反应。形成“喜”这种反应状态的物质是复杂的。中医的“物质”多数是类似物,是高度概括的功能状态,尚需进一步探讨,加以具体化、细化。

中医理论不是空谈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并取得成功。是一种反映生命规律、疾病规律、治疗规律、保健规律的理论体系。在西医理论指导下可以治好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也可以治好病,把西医说成是科学,而对中医进行否定,这也许是人的认识问题。中医是世界古典医学的一种,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经历二千多年的考验,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不是医学之最,也不是最完美的医学,是一种人类古典生命科学,有时代特征性,不能与现代科学相等同,需要现代科学来推进。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639.

[2] 朱清时.中医是复杂性科学[J].中华养生保健,2004,(18):10-12.

[3] 黄开斌.中医不是伪科学而是未科学[J].前进论坛,2007,(7):29-30.

[4] 钱学森.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发展纵横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86.

[5] 孙洁.论中医的科学问题[J].中医研究,2005,18(4):1-3.

[6] 孙学刚,贾钰华,庞启雨.科学划界与中医[J].医学与哲学,1999,20(9):12-14.

[7] 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7.

[8] 金尚年.新科学遐想[J].世界科学,2010,(6):42-45.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肺气病理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针刺配合印堂灸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