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华
(河北省滦平县中医院内科,河北 滦平 068250)
在脑梗死急性期,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临床治疗多以西药镇静、解痉为主。虽有一定疗效,但易于复发,且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用镇静剂,不利于观察意识状态,副作用较多,应用受限。2007-01—2011-03,我们以化痰通腑降逆中药注射液并针灸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呃逆30例,并与氯丙嗪注射液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8~74岁;病程1~3 d。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6岁;病程1~3 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中脑梗死诊断标准[1],为发病14 d以内呃逆24 h以上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呃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标准确诊[2]。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采用针药结合治疗。①予化痰通腑降逆中药口服。药物组成:生大黄(后下)6 g,芒硝(冲服)10 g,瓜蒌 15 g,胆南星 10 g,赭石 15 g,旋覆花(包煎)12 g。每日1剂,水煎取2次汁300 mL,分2次口服或鼻饲。②同时予针刺治疗。取穴:内关(双侧)、中脘、足三里(双侧)。以毫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每日1次。药物及针刺治疗均连续3 d。
1.3.2 对照组 予氯丙嗪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053)25 mg,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用3 d。
1.3.3 疗程 2组均3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除或减轻,但时有复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2]。
治疗组30例,治愈14例,显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治愈11例,显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脑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呃逆是脑梗死急性期常见症状。呃逆受延髓呼吸中枢的控制,是膈神经及迷走神经受刺激引起膈肌痉挛[2]。呃逆古称哕,中医学认为呃逆的产生主要由胃气上逆、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病在中焦。《素问·宣明五气》有“胃气逆为哕”之说。中医传统上认为急性脑梗死所致呃逆发生的病机为气郁痰阻,胃气上逆。治疗急则治其标,笔者采用化痰通腑降逆中药治疗,方中胆南星清热化痰;瓜蒌化痰通便;大黄、芒硝泻下通便;赭石、旋覆花潜镇降逆止呃。诸药共用,达到化痰通腑、降逆止呃之功效。针刺内关可宽胸利膈,降逆止呕;足三里和中扶胃止呃;中脘调理中焦气机,和胃降逆止呃。诸穴并用使气机调达,和胃降逆而止呃。本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呃逆副作用小,作用明显,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0):948-949.
[2]王永炎.实用中医内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