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探究

2012-04-10 14:38朱劲华黄连春
镇江高专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胚胎学笔者教学模式

朱劲华,黄连春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人体结构学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29)

“组织胚胎学”是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科目。但因其与后期临床没有直接联系,学生常常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没有多大帮助,学习动力不足。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更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更加被动,对这门课的评价也是枯燥乏味,厌学情绪时有发生。目前,有关“组织胚胎学”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上。而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中,“组织胚胎学”的课时普遍比较少。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指导学生合理利用课前和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鲜有报道。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注重课程及各单元的引入方式,采用“以评促学,三点一线”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画龙点睛,注重课程及各单元的引入方式

1.1 课程引入

学生在中学阶段大多没有接触过“组织胚胎学”方面的知识,他们对这门学科比较陌生,往往是带着好奇心听第一节课的,所以,第一节课是否精彩举足轻重,它对本课程能否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笔者对第一节课做了精心设计,希望通过第一节课绪论部分,尽可能生动地展示这门课的特色及其在医学领域的贡献,如试管婴儿、组织工程等。笔者还特地聘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专家以讲座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这个领域。学生在大量的科研成果、一个个鲜活的临床案例中了解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发展前沿、临床动态等,不仅拓宽了视野,同时也认识到“组织胚胎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及与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间的密切联系,自然对这门课程有了浓厚的兴趣。“临床专家进课堂”的课程引入方式非常新颖,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2 单元引入

每一单元的内容能否吸引学生的眼球,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如何设计精彩的单元引入。笔者主要采取了2种方式:问题引入和多媒体引入,即通过精心选择一些常见的问题、与临床相关的问题,一些相关的动画视频、专家名医的讲座片段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以评促学,三点一线”教学法

传统教学模式“重教学、轻评价”,认为只要教学方法好,学生自然学得好,殊不知评价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意义非凡的。因此,笔者精心设计了一种新的、更加科学的评价模式,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实施“三点一线”教学模式,效果更为理想。“三点”即“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延伸”,“一线”则是指以实验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

2.1 评价模式

为了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预期目的,笔者对以往实施的学科评分方式进行改革,融入了相应的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具体做法为:将最终的总成绩分为几个部分,比例分配如下:期末理论考试占40%,实验成绩占20%,课堂展示占20%,开放式作业占10%,“第二课堂”成果占10%。这样的评分标准,改变了以往一份试卷定成绩的状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课前准备

在讲授“消化管”这一单元内容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做一些有关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调查工作。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学生可以通过书刊杂志、互联网收集资料,也可以直接到医院消化科进行相关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的类型、患者人数的变化特点、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如何护理和预防等基本信息,并通过PPT电子作业的形式交给笔者。

通过临床调查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总结归纳的能力;另一方面,将基础知识与临床有机结合,以便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基础为临床服务,有的放矢。

2.3 课堂教学

2.3.1 “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典型的形态学科,教学和观察标本密不可分。为了提高效率,笔者将课堂搬到实验室,并实行小班化教学,将教学活动确定为“学生预习—教师提示—学生观察标本—教师指导检查—学生复习—教师小结”6个环节,并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这样,既解决了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又增加了学生观察切片标本的时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1]。

如讲授“消化管组织结构”相关内容时,笔者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及时观察消化管组织切片标本,并采用数码互动式教学模式。师生间的一对一互动,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并掌握各结构在显微镜下的组织特点。

2.3.2 PBL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指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临床问题进行的一种纵向综合教学法。以问题为主线,贯穿基础与临床,扩展知识,以解决临床问题指导基础理论学习,运用基础科学知识解释各种现象[2],进而促进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思维与创新能力[3]。学生以自学为主,辅以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既利于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又利于增强团队意识[4]。

“消化管”这一单元的引入,笔者充分运用PBL教学法。首先,由在临床调查中所做PPT电子作业优秀的学生展示其对消化道相关疾病的调查结果。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消化道疾病患者人数却在逐年增加?消化管是怎样的结构,它们喜欢什么样的环境?由此引入新课。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消化管的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后,结合相关病理切片的照片,分组讨论并比较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加深对正常组织结构的记忆,深刻理解组织学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也为学习病理学知识做好铺垫。

2.3.3 直观教学

作为一门形态学科,“组织胚胎学”的教学需要大量的图片配合。笔者利用多媒体将呆板的组织结构以清晰的立体画面展现出来,将微细结构放大,将静态变为动态,教学效果甚佳。

“消化管”这一单元,小肠绒毛的结构和功能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利用多媒体,以视频动画的形式,将小肠绒毛的组织结构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讲”、“演”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胃黏膜屏障被破坏是胃溃疡形成的病理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临床病例用于直观教学中[5],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胃镜下胃溃疡及正常胃黏膜的录像,并辅以胃黏膜屏障被破坏、胃溃疡形成过程的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对胃黏膜屏障结构、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3.4 比较式归纳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知识,笔者以表格形式,让学生总结出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及各段的主要结构,如胃黏膜屏障、胃底腺、小肠绒毛、小肠腺、大肠腺等,并比较消化管各段的功能(表1)。

表1 消化管各段的主要结构的组成及功能

2.4 课后延伸

2.4.1 开放式作业

消化管结构的相关归纳总结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题目是《如何保护消化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这样的开放式作业,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并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夯实理论基础。

2.4.2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根据教学进度,要求每个小班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定期举行知识竞赛,内容以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主,力求形式新颖、方法灵活、学生乐于参与。每学期,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由教师指导,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制作组织切片标本并标注制作者的姓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6]。

3 教学改革的效果

笔者于2009年,2010年,2011年在放射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中实施主动学习法并采取过程性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以3届学生(共计280名)为被试,以无记名方式对教学改革的效果及过程式考核模式进行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效果评价表

对于主动学习法的评价,96%的学生认为能够激发学习兴趣,84%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超过90%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85%的学生认为,与传统的应试考核相比,过程性评价的成绩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期末理论考试的成绩来看,学生的总分明显提高,而且难度较大的选择题的正确率也有所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实施主动学习法并辅以过程式评价,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去,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4 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组织胚胎学”作为医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科目,课时删减较多。为了保证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在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笔者对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课程及各单元的引入中,运用灵活多样、颇具吸引力的教学手段;在学科评分中,精心设计科学的评价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时间,采用“以评促学,三点一线”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被试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教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罗深秋,柯志勇,王宏,等.医学细胞生物学个性化教学法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2):14-15.

[2]祁兵,宋晓陵.运用“以问题为引导”教学法教学的过程及效果评价[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171-173.

[3] YIOU R,GOODENOUGH D.Apply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the teaching of anatomy:the example of Harvard Medical School[J].Surgical and Radiologic Anatomy,2006,28(2):189-194.

[4]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复旦教育论坛,2001(2):36-38.

[5]赵卫,曹虹,何小艳.病例导入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1):62-63.

[6]金松.外科第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2(27):72-73.

猜你喜欢
胚胎学笔者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情感教育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胚胎组织学切片在人体组胚教学方法作用的初步探讨
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在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