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立体几何课本例题在高考中的应用

2012-04-09 03:00蔡飞
高考进行时·高三数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线面中点平面

纵观近几年高考立体几何题,不难发现基本遵循了“稳定大局、控制难度、改革探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难度有所降低,更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试题大多源于课本习题。课本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功能和思维模式,运用这些典型题目解答问题,具有巧妙、简捷、明快的特点。本文以课本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习题为例,说明课本习题在高考中的应用。

我们先从课本例题入手,梳理立体几何高考相关考查知识点,进而分析课本例题在高考中的应用,为同学们指明高考立体几何考查的方向。

【例1】(苏教版课本P31页)已知E、F分别是三棱锥ABCD的侧棱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

这道例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2008年、2009年、2011年的高考立体几何题的第1问全是基于本例题出题,同学们只要对课本例题了解和掌握,对于此类高考题的解答将是驾轻就熟的。

【例2】(苏教版课本P44页)在正方体ABCDA′B′C′D′中,求证:平面A′C′CA⊥平面B′D′DB.

这道例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于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定,2008年、2009年、2011年的高考立体几何题的第2问均出自于本例题,面面垂直的判定看似简单,实则对于学生识图、将概念、性质灵活应用于图形以及对图形的处理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包括会把非标准图形转化为标准图形,对图形的割、补、折、展等高考长考不衰的内容。

下面就2008年、2009年、2011年高考立体几何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例题一(2008年江苏高考)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CB=CD,AD⊥B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求证:(1) 直线EF∥面ACD;

(2) 面EFC⊥面BCD.

分析第1问要证明直线EF∥面ACD,只要证明直线EF和面ACD内的直线AD平行即可。

第2问要证明面EFC⊥面BCD,只要证明线面垂直。由题目可知,只要证明直线BD⊥面EFC即可。

解(1) E,F分别为AB,BD的中点軪F∥AD

軪F∥AD

AD济鍭CD

EFっ鍭CD軪F∥面ACD.

(2) EF∥AD

AD⊥BD軪F⊥BD

CD=CB

F为BD的中点軨F⊥BD

EF∩CF=F

BD⊥面EFC,又BD济鍮CD,

所以面EFC⊥面BCD.

例题二(2009年江苏高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点D在B1C1上,A1D⊥B1C.

求证:(1) EF∥平面ABC;

(2) 平面A1FD⊥平面BB1C1C.

分析第1问重点考查的是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由线线平行,得到线面平行。目标很明确,对于考生来讲,只要掌握最基本的判定定理,即可顺利完成证明。

第2问重点考查的是平面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要证明面面垂直,只要证明线面垂直,根据判定定理即可得到证明。

解(1) 因为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所以EF∥BC,又EFっ鍭BC,BC济鍭BC,所以EF∥平面ABC.

(2) 因为直三棱柱ABCA1B1C1,所以BB1⊥面A1B1C1,BB1⊥A1D,又A1D⊥B1C,所以A1D⊥面BB1C1C,又A1D济鍭1FD,所以平面A1FD⊥平面BB1C1C.

牛刀小试

1. 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D,DD1的中点,求证:EF∥平面A1BC1.

2.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PD⊥底面ABCD,点E在棱PB上.求证:平面AEC⊥平面PDB.

【参考答案】

1. 证明:连接AD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可知AB∥D1C1,AB=D1C1,则四边形ABC1D1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1∥BC1.因为E,F分别是AD,DD1的中点,所以AD1∥EF,则EF∥BC1,又EFっ鍭1BC1,BC1济鍭1BC1,则EF∥平面A1BC1.

2. 证明:因为PD⊥底面ABCD,AC济鍭BCD,所以AC⊥PD.

又因为底面ABCD为正方形,所以AC⊥BD.从而可得AC⊥面PDB,又AC济鍭EC,所以平面AEC⊥平面PDB.

(作者:蔡飞,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线面中点平面
探求线面平行中平行关系的寻找方法
证明线面平行的三种途径
立体几何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立体几何强化训练B卷参考答案
巧用线面“大小”证明线面平行
中点的联想
参考答案
平面和立体等
中点出招,招招喜人
圆锥曲线的中点弦方程和中点弦长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