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新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砖墙中心卫生院·211305)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远端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很多农村老年人由于自身疾病体质虚弱,或经济困难,或本身惧怕手术,一般都要求采取保守治疗。我科自2005年03月—2011年06月期间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中药内服并配合中药薰洗、功能锻炼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68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68例病人均为门诊和部分住院患者,其中男28例,女40例;年龄60~78岁,平均66岁;左手25例,右手43例;无移位型骨折12例;伸直型骨折49例,屈曲型骨折3例,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4例。致伤原因:行走摔伤65例,高处坠落3例。全部病例均有外伤史,均摄腕关节正侧位片。
诊断标准
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依据: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2)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下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证候分类:(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形压痛,纵轴冲击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2)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3)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并尺桡下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4)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状,横径增宽。
手法复位:(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骨折无需整复,轻度嵌入骨折则予以拔伸牵引即可。(2)伸直型骨折:患者取背靠坐位(或仰卧位),碘伏消毒骨折部位,用1%利多卡因5~10ml局部麻醉,上臂外展,屈肘90度,掌面向下,助手握住骨折近端,术者两手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其余手指置于腕部,并扣紧大小鱼际部,进行持续拔伸牵引,对抗牵引约2~5分钟,解除骨折端的嵌顿,骨折端被牵开后,术者即背屈腕部,两手拇指将远端骨块下压,令折端加大掌侧成角,以折顶方法使折端背侧骨皮质相抵,尔后迅速将腕部(指骨折部位)尺偏并掌屈,使之复位。在整复关节内骨折时,反复摇动腕关节,以磨合关节面,使关节面达到平整。(3)屈曲型骨折:手法整复方法与伸直型相反。小夹板固定:(1)无移位骨折只需用四块夹板固定20~28天,夹板固定不需过腕关节。(2)伸直型骨折:前臂缠绕绷带,在骨折远端背侧和桡侧、近端掌侧放置1块由纱布纸片制成的厚度约0.3cm左右的平垫,接着在背侧、掌侧、桡侧和尺侧分别放置夹板,用绷带系紧夹板,松紧度要适宜,能左右松动约lcm,其夹板背侧和桡侧要过腕关节,使腕关节轻度掌屈位固定,将前臂悬挂胸前。(4)屈曲型骨折:在远端的掌侧、桡侧和近端的背侧各放一平垫。其夹板掌侧和桡侧要过腕关节,使腕关节轻度背屈位固定。(5)夹板固定5~7天复查X片,如骨折再移位,要及时复位矫正:20天后骨折趋于稳定,可根据病情调整,夹板改为不超关节固定或解除夹板固定,以利于功能锻炼。(6)伤肢固定后1~3天内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循环及感觉情况,定期门诊复查并随时酌情调整捆扎带的松紧度,直至骨折愈合。
中药内服:二周内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减,自拟方:桃仁10g,红花5g,炒当归10g,赤芍10g,川芎5g,生地10g,炒枳壳10g,土元5g,炙乳香5g,炙没药5g,陈皮5g,炙甘草5g,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二至四周内以和营生新、接骨续筋、舒筋活络为主,上方加骨碎补12g,续断12g,山萸肉10g,煅自然铜15g(先煎);随证加减。
中药薰洗:拆除外固定后用中药熏洗方熏洗,自拟方:海桐皮30g,海风藤10g,红花10g,羌活10g,五加皮10g,伸筋草15g。每日一剂水煎熏洗。
功能锻炼:在复位固定后句开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并逐渐增加运动幅度及用力程度;待3周后,骨折趋于稳定,视骨痂生长等情况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后行腕部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锻炼。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局部无明显畸形,无疼痛肿胀,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或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在15度以内。(2)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局部轻度疼痛,轻度畸形,腕背伸、掌屈及前臂旋转受限在45度以内。(3)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压痛、叩击痛存在,功能障碍。
治愈:39例,好转:25例,畸形愈合4例;疗程最短20天,最长38天,平均28.5天
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绝大部分经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由于桡骨下端2~3cm处是坚质骨和松质骨交界部,结构不够坚固,老年人骨质疏松,骨的强度和灵活性均降低,运动又少,骨关节调节能力下降,桡骨远端又是受力集中区,所以外伤后极易发生骨折,且骨折端易塌陷短缩,固定后易再移位,因此早期有效复位和固定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整个复位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牵引,不能放松,要保持有足够的牵引力和正确的复位顺序和手法,这样骨折就易复位,其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畸形就易恢复,关节内骨折经过反复摇动腕关节,以磨合关节面,也易使关节面达到平整;若牵引力不够,手法不到位,骨折端重叠或嵌插未牵开就固定,这样桡骨远端的高度和关节面的平整就得不到恢复,其掌倾角和尺偏角也得不到纠正,复位后就极易发生再移位;小夹板外固定操作简单方便,其平垫局部的加压作用可限制骨折端的移位,夹板的超关节固定可保持复位后的骨折位置,防止骨折的移位。
本组病例初始固定后再移位的多在夹板固定1周内发生,因此定期复查X片非常重要,一旦发现再移位应尽早积极处理,以减少晚期的畸形愈合、疼痛与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定期复查及及时调整固定显得十分重要。三周后骨折趋于稳定,骨痂形成,可根据病情改夹板不超过关节固定或解除夹板固定,以利于功能锻炼。不可未待骨折稳定就解除固定造成骨折移位畸形愈合。本组4例畸形愈合患者都是因为最初复位达到或接近解剖对位,未待骨折稳定提前自行解除或松动固定,且都未及时到医院就诊重新整复固定治疗所致。
在骨折初中期分别给予中药活血化瘀、和营生新剂内服,在折除外固定后再辅以中药熏洗,加快了肿胀的消退及骨折的愈合。
积极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也非常重要,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这样可以减少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要认真指导、鼓励、督促病人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这样才能使患者腕关节功能尽快得到恢复。
总之,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中药活血化瘀及和营生新剂内服,以及中药熏洗、功能锻炼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功能恢复良好,安全可靠,费用低,易于接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肯定。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