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2012-04-09 12:47李火把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李火把 金 莉

应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李火把 金 莉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专业化越来越强,对护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急需一批能够直接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在某一专科领域具有较高护理水平和专长,能独立解决该专科护理工作中疑难问题,并可指导其他护士工作的高级护理人才。这已经成为困扰日益发展的高等护理教育的问题之一[1]。我国于2005年颁布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的要求,以充实临床高级护理人才队伍,发展护理事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高效、有序的发展,确保国家社会健康保障体系的长期稳定,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我国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由此开展。

1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及其课程设置

1.1 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2]。专业学位的特性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方面:(1)实践性。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性应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来看。专业学位的设置是为了解决和克服学术学位的不足或薄弱点而产生的。单一的学术型学位教育明显暴露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即其实践应用能力不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能力不强,应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3]。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不明确要求从事学术性的研究而旨在提高其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复合性。一个专业学位获得者或从业者既要懂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精通专业技能,还需要有很高的从业道德[4]。(3)职业性。专业学位中的“专业”指专门的职业,而并非专门学业之意。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将某些行业的职业任职资格与专业学位获得衔接起来,使专业学位具有明显的职业性。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中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5]。专业学位的特殊性就在于其职业性,它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学位获得者主要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学位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社会和相关用人单位的承认,是否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用人部门的需求是衡量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6]。

1.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是相对于护理学术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护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护理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7]。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其培养要充分考虑未来职业的需要,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实践性及职业性,注重实践能力、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以满足时代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1.3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对学生开设哪些课程以及如何开设这些课程所进行的计划和活动的过程。课程教学作为MNS培养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MNS教育的重要环节,是MNS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8],也是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科研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基础[9]。MNS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其培养质量的高低,也是提高其能力和素质、确保其教育质量、增强其职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课程改革已成为21世纪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和重点,是护理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10]。通过多所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信息可以看出,其课程内容基本上是沿袭本科生和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课程体系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制约。这就需要护理教育者寻找合理的教育理念,构建符合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培养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2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及其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2.1 能力本位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之后逐渐推广到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掀起20世纪60年代的一股世界范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潮。能力本位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它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以某一职业所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进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并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11]。

2.2 能力本位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源于世界职教领域的课程改革以及与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理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从单一的职教领域进入了整个教育领域。这里的“能力”不再仅仅局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更多的是指顺利完成学习和其他活动任务的本领,是个体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12]。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应用,由高职护理综合化课程体系的研究[13]逐步运用到了专科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10]、护理本科生的康复护理学教学[11]、护理本科教育中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14]以及定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15]。由此可见,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已经普遍应用到多个层次的护理教育中。

3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中的应用

3.1 能力本位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课程设置是护理教育的核心。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要求,都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就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本质特征而言,体现在宏观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体现在微观上是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必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16]。因此,要坚持以核心能力培养为根本原则,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科学合理设置研究生学位课程。同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适应科学技术和护理国际化发展。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定位是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其课程设置要符合国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总体要求,在充分分析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访谈、学生专题小组讨论,结合我国护理教育实际,初步拟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预案。经过专家咨询,并对专家咨询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3.2 能力本位课程设置的具体实施

3.2.1 突出能力本位,合理设置课程模块 谭静等[17]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讨中提出按模块化构建课程体系。设置的课程模块可以针对核心能力的要求分别设置,如:公共课、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相关课程、外语能力相关课程、人际沟通能力相关课程、伦理决策能力相关课程、教育能力相关课程、专业发展能力相关课程、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关课程。在每个课程模块下设置特定的课程,选用合适的课程教材。课程教材可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在参考教材的基础上增添大量的文献资料,以弥补教材滞后的缺点[18]。

3.2.2 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和选课制度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和选课制度,是为了和能力本位指导下的课程模块化结构相适应[19]。学生除完成教育部门及学校规定的必修课外,可选择相应的专业选修课、兴趣选修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针对学生自己现在的能力和要达到的目标能力之差,进行补差补缺,最终实现研究生个人发展和学科发展。

3.2.3 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形式的多样化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载体。传统的课程考核形式以分数为主、以试卷定成绩,这样的考核形式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能力[19]。教学方法应该围绕核心能力的目标要求,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积极运用小组研讨、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情景模拟等方法,大力推行以问题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着力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能力本位的指导下,课程考核形式要灵活、多样,如研讨、论文、PPT汇报等形式。

3.2.4 有的放矢的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16]。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应着眼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及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其所需的临床实践能力逐步分解成多个目标项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其临床实习过程中,根据分解后的目标项目充分利用医院资源,抓住学习重点,有针对性的实习。有的放矢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保证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1]英配昌,安桂清.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弊端及改革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2:83-85.

[2]刘会胜,岳志伟,余伯阳.专业学位发展根源与动因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5:127-129.

[3]熊蜀蓉.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099-1101.

[4]谭 静.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1.

[5]高桂娟.打造与职业准入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8,8:39-41.

[6]邹碧金,陈子辰.我国专业学位的产生与发展—兼论专业学位的基本属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5:49-52.

[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http://baike.baidu.com/view/2010-03-18/3671467.htm.

[8]张 丽,李桂红,刘继文,等.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3):358-359.

[9]王德炳,郭述贤,张成兰,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高层次临床医师的培养[J].医学教育,1999,5:22-25.

[10]邓翠珍,曾铁功,雷芬芳,等.以能力为本位的专科护理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07,22(7):9-12.

[11]陈 才,洪芳芳.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5):494-495.

[12]韩 吟.能力本位的台湾社会学领域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借鉴[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13]李雪甫,王佳玉,季苏醒,等.能力本位护理专业综合化课程体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3:156-158.

[14]鞠永熙,孙 峰.护理本科教育中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9,6(9):418-419.

[15]綦盛楠,于兰贞.以核心能力为依据定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2):164-167.

[16]教育部.做好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的意见,http://edu.sina.com.cn/kaoyan/2009-03-26/1719193487.shtml.

[17]谭 静,朱京慈,鲁 芳.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110-111.

[18]纪翠红,王惠珍,徐南楠.以核心能力为本位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模式[J].护理学杂志,2010,25(18):89-91.

[19]周渝霞.“能力本位”观课程论指导下高职课程改革实践的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6:152-153.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6.071

2012-02-07)

(本文编辑 崔兰英)

233030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系(李火把),山东女子学院(金莉)

李火把:女,硕士在读

金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