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红 路 兰 张迎红
新医改时期培养护理人才的探索
程 红 路 兰 张迎红
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至今,其重要性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不断提高和新一轮医改政策的实施,对护理工作和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护理人才,以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护理教育现状和新医改的分析总结,提出培养护理人才的思路。
新医改时期;护理学;培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发生着变化,从简单要求躯体健康发展到注重生活质量。在新医改的背景下,护理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护理工作模式过渡到责任制整体护理,赋予了护理工作新的内涵,工作内容从对病人的护理扩展到对人群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工作地点也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和家庭,服务人群从个人辐射到群体。因此,如何培养社会和临床需要的护理人才,一直都是护理教育和管理者不断探讨的问题。
新医改强调,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丰富了护理工作内涵。卫生部在2010年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及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由此可见,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是护理事业发展的推动力,而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
2.1 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育培养目标是整个专业的灵魂,它对护理教育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环节等方面起着定向和规范的作用[2]。目前,我国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由3个层次组成,即国家层次、学校层次、专业层次[3],但是多数院校并未根据社会需要和大医改的背景适时对教育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即暴露出诸多问题。
2.2 教育理念停滞不前 我国当前大多数护理教育工作者观念停滞不前,没有及时适应社会需要调整教学目标[4]。我们的护理教育起步较早,规模也很大,但是多以中专教育为主,与社会的期望值和国际护理教育水平相比差距甚远,虽然近年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护理教育,但是由于学生生源问题和护理院校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使教育成果不显著。
2.3 教育形式单一 护理学所设置的科目较多,涉及到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外科、护理等数十个,目前教育的形式都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使得多数科目的教学缺乏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另外,护理学是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当护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由于临床科室工作繁忙,带教老师缺乏系统的教学能力,院方担心容易出现差错事故,因此,护生多从事简单的辅助性工作,没有从根本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1 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护理教育课程体系
3.1.1 重视法律意识的培养 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落实与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在就医过程中逐渐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各项权益。新时代的护理人员不仅要懂法、知法还要会用法[5],在进行护理工作中时刻注意依法行使各项权利,履行各项义务。因此,应增设《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的课程,培养护生的法律意识。
3.1.2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三基”训练 不管医学科学如何发展,新理论、新技术如何涌现,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操作始终都应作为必修课程。新医改对护理工作内涵给予重新定义,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做到能够培养基础理论扎实、护理技术操作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护理实用型人才。
3.1.3 加强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医学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关注。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从事护理专业的人必须懂得人、尊重人、关怀人,同时具有非常强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6]。人文精神是护理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有研究指出[7],国外医学课程基本上由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3大类组成,其中医学人文课程总学时的比例以美国、德国为多,达25%~30%,我国护理教育多以意识形态教育类课程为主。因此,在护理教育中要实施人文科学知识教育,改善护理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医改下护理事业的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
3.1.4 加强护理教育中护理软技能的培养 护理软技能体现在护士与患者交往的举手投足之间,在临床护理中正性功效强烈。张建梅等[8]将护理软技能定义为:护理人员的智能、情商、人文素养、人际沟通、观察、判断、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李潘等[9]对实习护生护理软技能现状调查中就指出,护生的职业情操维度得分最高,组织管理技能维度得分最低,护理软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加强护生礼仪规范、服务规范以及沟通技巧的培养,其中注重交流沟通技能培训是提高护理软技能的主要方法。通过沟通能力的培养,使护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医院的环境,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10]。
3.2 以优质护理教育为目标,完善护理课程教育方式
3.2.1 护生的分层培训 我国护理院校设有多种学制,如中专、大专、本科、成人教育、远程教育,有的院校还设置了护理研究生教育等,目前以大专、本科教育为主。因此,应根据护生不同的学制进行分层培训,使其具有不同的专业能力。
3.2.2 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为了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必须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多媒体教学大规模应用于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信息量,用图片展现病例,用视频讲解操作,使学生在教室听课犹如在病房实习[11],提高了教学效率。除了运用大量现代化教学手段外,护理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善也尤其重要,在护理实验室学生可以进行各项基础技能操作的练习,还能模拟各种场景进行演练,克服了纸上谈兵的现状。
3.3 以培养实用人才为根本,重视护生临床衔接教育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护士条例》也对临床实习的时间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的护理临床实习,否则不予注册。因此,必须重视护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衔接教育,目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有部分或完全脱节现象[12],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这一现状,如护生人数较多,动手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病房护理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护生的教学;临床老师不愿承担责任,只要求护生从事辅助性工作;临床带教老师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教学经验;护生自身原因,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因此应根据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变这一现状。
3.4 以科学高效手段为依托,重视护理教学效果评价 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和改革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对不同阶段的教育成果进行动态评价。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一护理程序运用于教学体系,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摒弃单一的试卷考试的方式,运用更加灵活的考评方法,如要求护生根据设置好的情景对病人实施护理等。另外,在临床实习期间,每个科室应根据自己的专科特点,在护生出科考试时进行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考试,这样可使护生拥有扎实的实践技能,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人才的培养,适应新形势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将大力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1]刘 旭.新医改政策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J].当代医学,2009,15(25):115-116.
[2]李冬梅,付 伟.护生对护理教育现状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26(18):75-77.
[3]王 霞,王建萍,高立艳,等.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现状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7C):1881-1883.
[4]何芸芳,伍林生,江自云.医改新形势下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发展之管见[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18-1020.
[5]李 杨.新医改下护理发展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2):188-189.
[6]田 莉.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难点与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6):1539-1540.
[7]曾 莉.人文护理在护理教育中价值及伦理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73-75.
[8]张建梅,王金玲,徐金梅,等.护理软技能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47-1948.
[9]李 潘,孙晓晶,申海艳,等.实习护生护理软技能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4):258-260.
[10]多文兰.高职护理教育应重视加强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96-98.
[11]刘巧艳,王金娜.多媒体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31):163-164.
[12]姜小鹰,高 骥.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12-16.
2012-03-15)
(本文编辑 白晶晶)
430000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
程红:女,博士,教授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