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护理体会

2012-04-09 06:55:45李展绒
哈尔滨医药 2012年4期
关键词:胸痛溶栓心肌梗死

李展绒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护理体会

李展绒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对该类患者实施监护、整体护理、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经治疗护理,26例好转出院,2例无效转介入治疗,1例死亡,总有效率89.6%。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中及溶栓后给予严密监护、仔细观察、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全面精心护理后,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心绞痛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病症之一,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死亡率高,多数是由于心肌长时间缺血缺氧,导致完全性冠状动脉闭塞。及时地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而溶栓治疗的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密切相关[1]。本文收集我科自2008年7月至2011年9月29例行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了护理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42~72岁,平均(57.6±11.3)岁;发病时间0.5~6 h,平均(3.1±2.5)h。29例中18例为前壁心肌梗死,9例为下壁心肌梗死,2例为下壁、右室梗死;疼痛性心梗20例,其中10例表现为持续性胸前区痛,4例上腹部痛,4例背部痛,2例左肩痛;无痛性心梗9例,其中4例突发气促,2例反复呕吐,2例晕厥,1例心悸。

1.2 治疗方法:①绝对卧床休息,进流质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畅通,吸氧镇痛,应用极化液及能量合剂。②进行溶栓治疗,入院距发病<6 h,而且无溶栓禁忌证者应立即行溶栓治疗:尿激酶120~150万IU加入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③尿激酶滴完后12 h,皮下注射肝素钠7500 u,1次/12 h,持续3~5天。④补充血容量,密切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心电图。⑤适当应用拟交感类强心药物,包括多巴胺、多巴酚丁胺,以增加心输出量,防止心力衰竭,最好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调整用药。⑥对症处理,纠正心律失常,控制血糖。

1.3 疗效判定:①输注溶栓剂开始后2 h或任何一个30 min间期的前后比较抬高的ST段回降≥50%。②输注溶栓剂开始后2~3 h内胸痛基本消失。③输注溶栓剂后2~3 h内出现一过性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功酶峰值提前至发病14~16 h内,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2],具备上述2项或2项以上考虑为成功。

1.4 临床观察与护理

1.4.1 溶栓前的准备:AMI患者一律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减轻心脏负荷,立即吸氧,进行心电监护,迅速开通静脉通路,采血化验,以决定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4.2 观察病情变化: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应观察及记录患者胸痛的情况,此外使用心电监护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呼吸,溶栓开始每30 min记录心电图f1次,直至溶栓4 h以后,每6 h复查心电图1次。

1.4.3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主要是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特别是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呕吐物、排泄物的颜色有无改变,监测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若有出血倾向,应立即停用溶栓药物,局部加压包扎,必要时用抗纤溶药物,严重者输新鲜血液等,同时,还应观察患者有无低血压的发生,具体方法是观察有无口干及小便的量、颜色并监测血压、脉搏,每15~30 min1次,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1.4.4 基础护理:①心理护理,AMI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胸痛、胸闷等不适,常给患者带来濒死感觉,使患者紧张不安、焦虑、恐惧,因此在与患者接触中,可以使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相结合的方法,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②吸氧、止痛,AMI患者急性期应中高流量吸氧4~6 L/min,缓解后应低流量吸氧1~2 L/min,有肺水肿患者应予以酒精湿化吸氧,保持导管通畅和清洁,每日更换鼻导管1~2次,对于胸痛的患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或麻醉性止痛剂吗啡。③休息,患者应卧床休息,发病后2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时间,给患者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④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低脂饮食,饮食规律有节制,多食含粗纤维食物,有利于保持大便的通畅。

2 结果

根据冠状动脉再通指标判断,29例患者中22例再通,7例未通,再通率为75.8%。其中ST段回降≥50%有22例,占75.8%;胸痛基本消失者有21例,占72.4%;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者17例,占58.6%;血清峰值提前到发病14h以前有19例,占65.5%。溶栓后有3例出现低血压,经静脉滴注多巴胺后血压恢复正常;2例出现穿刺部位瘀血,未给特殊处理,4d后瘀血消失;1例溶栓后第2天出现双上肢皮肤散在小出血点,即停用肝素,密切观察病情稳定,4周后治愈出院;无脑出血及严重内脏出血。另有2例无效转介入治疗;1例合并室颤致猝死。

3 讨论

溶栓疗法是救治AMI的有效方法之一[3]。本文观察结果提示溶栓治疗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完善溶栓前各项检查,溶拴开始后注意观察胸痛程度、出血征象,定时复查心电图、心肌酶,溶栓过程中至溶栓后24 h内应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备齐抢救药物。AMI进行溶栓治疗,影响疗效的关键是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溶栓治疗,溶栓的最佳时机是发病后6h内施行溶栓疗法。患者住院后在早确诊、早用药溶栓治疗方面,护士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加强专业训练,对整个AMI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护士应具备更全面的护理知识,以配合医师取得溶栓治疗的成功,在溶栓治疗护理观察中,溶栓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为溶栓治疗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4]。急性心梗是一种身心疾病,是受心理因素影响最明显的疾病,心理护理在其发病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AMI近期和远期预后良好与否的关键,必须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全过程。护士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做到对症下药,解除焦虑、恐惧、悲观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从心理上减轻负担,使之正确认识疾病、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1]李岩.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36(5):391.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329.

[3]王爱玲,张新连,李春红.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6):695.

[4]贾振华,徐秀华,李铭,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9):139-140.

R473.5

B学科分类代码32071

1001-8131(2012)04-0318-02

2012-03-27

猜你喜欢
胸痛溶栓心肌梗死
有些胸痛会猝死
祝您健康(2018年11期)2018-11-13 04:36:54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山东医药(2015年40期)2015-02-28 14: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