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楠
(哈尔滨红十字中心血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浅谈献血者心理反应对无偿献血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李霄楠
(哈尔滨红十字中心血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我国采取无偿献血制度以后,经济和责任等不再成为献血的促进手段,而献血者个人的心理反应就成为影响献血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与理解,对于采血机构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以及献血者本身献血后的被认同等都成为献血者心理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对献血者心理的影响因素作出尽可能全面的调查、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无偿献血;心理;影响
无偿献血是献血者将自己的血液无偿奉献给社会,并且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收取任何的回报的一项公益事业。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高尚行为,也是献血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无偿献血的质量明显比有偿献血质量高,对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有很好的遏制,更进一步的保护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国际红十字会一直呼吁世界各国“医疗用血采用无偿献血”的原则[1]。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我国的献血制度经过了从义务献血到无偿献血的转变,经济和责任等不再成为献血的促进手段,而献血者个人的心理反应逐渐成为目前影响献血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影响献血者心理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
1.1 献血者对无偿献血制度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社会媒体及网络传播,公民对自1998年开始实行的无偿献血制度所带来的优惠政策知晓率比较低,对献血是无偿的,而临床输血却收费不理解,尤其近年来网络和媒体对无偿献血事业有较多负面报道如郭美美事件,使公民对无偿献血的公益性质产生怀疑,质疑自己奉献的爱心已经成为他人谋取暴利的工具,严重损伤了献血者的献血积极性。
1.2 对献血常识的理解:献血者受教育层次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献血知识的正确理解,目前由于我们对献血宣传途径较少,对献血的健康知识普及度较低,而且有些地方献血过程中因为卫生措施不严谨造成献血事故,更加导致了人们对献血和健康的误解,很多人认为献血会影响身体状况甚至带来疾病,如贫血及由血液传播引起肝炎、梅毒、艾滋等疾病,加强献血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增加宣传的途径,改进宣传方式,如增加车体广告及出租车LED字幕屏的宣传形式;在宣传材料方面减少专业术语性文字,降低宣传材料的说教色彩,增加形象生动的图文信息,降低理解难度,使宣传内容浅显易懂。使不同受教育层次人群更多更容易地了解献血常识和血液生理知识,使献血者真正认识并相信适量献血对身体无害而且有利于健康长寿的科学理论。
2.1 对献血环境的陌生感:在我国主要采用流动采血车作为献血的主要场所,车体的自身结构制约了空间的大小,这就要求我们在环境上进化优化配置,尽可能做到整洁、舒适、安全。另外,提高人员的服务质量,增加人性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降低献血者对环境的陌生感。
2.2 在抽血时由于对静脉刺穿的恐惧,献血者在献血前会有焦虑以及强迫等心理症状,由于惧针、惧血而产生较为强烈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很多负面情绪,使大脑皮层运动中枢舒血管神经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其血管平滑肌上的神经受体结合,使血管扩张,引起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突然下降,这些生理变化不适于献血,也是主要的献血反应[2],影响了血液采集和血液质量,严重者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影响了献血者的身心健康,不利于重复献血,阻碍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心理因素采血工作人员应该在献血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尽量为献血者提供舒适的环境,采血时以精湛的技术完成抽血过程,缓解因为惧针、惧血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献血的质量。由于部分人员在献血后会出现轻微晕厥,而且献血者在采血车这个狭小空间中极易受到其他献血者反应的影响,也会出现类似的体征。此时献血者往往会怀疑自己的健康状况,质疑献血可能会引起的不良反应,精神高度紧张,给献血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引起献血者的心理焦虑,影响献血者的工作和生活,也降低了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信心,所以为了降低因为献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采血工作人员应为献血者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打消他们的心理顾虑及恐惧心理,从而保证血液质量和献血者的身心健康,使献血工作能够继续得到支持,为献血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献血途径。
很多献血者本身献血目的主要是出于人道主义和利他主义,其次为享受献血的优惠政策和免费检查身体和血型。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希望自己的善举同样能得到采血工作人员的认可,所以在整个采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根据献血者献血心理,把人道主义和利他精神作为一种针对大多数人的有意义的宣传和呼吁,增强献血者的荣誉感,对其奉献的精神给予肯定与鼓励,提高献血者的成就感会起到很好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在献血招募和服务工作中针对潜藏在人道主义背后自私的因素,尽可能的去满足这种成就感被认同的需求,比如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献血者的姓名,给予献血者相应的佩戴标识,组织献血者集体活动以促进认识,以及采取其他合适的方式让献血者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认可。一方面满足了献血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能够更好的保留这部分献血者,另一方面也能够吸引更多的献血者以他们为榜样,加入到献血队伍当中来。
献血者的心理反应对献血质量、无偿献血的宣传和献血者的重复献血率有直接影响,我们应该结合献血者的精神和利益需求,加强献血的宣传,尽可从心理和经济上回报献血者。但是目前我们对献血的宣传和献血人数相比有较大差距,献血知识的普及力度远远不够,献血的心理护理条件也较缺乏,为了提高献血质量和重复献血,我们应该在已有宣传的前提下,加强献血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医护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和技术,为献血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献血条件和心理辅导,促进献血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1]解冬梅.浅论无偿献血者健康献血心理的培养[J].中国医药研究,2005(4):341-342.
[2]邓群英,贺许华.初次献血者心理观察及护理[J].中华医护杂志,2006,3(3):261-262.
R395.9
B学科分类代码19099
1001-8131(2012)04-0286-01
201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