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婷婷,陈 红,孔祥花,廖邦兴
(什邡市人民医院,四川 什邡 618400)
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在子宫体腔内膜,若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就称为异位妊娠,而少见异位妊娠是由于孕卵在输卵管运行受阻或外游,或在少见部位着床发育而致。因孕卵着床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有所差别,但临床表现仍以停经、腹痛和阴道流血为主。由于症状体征不典型,尤其无停经史或不明确时,误诊率较高。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一旦发生腹腔大出血,可危及生命。
患者,女,35岁,G3P1,因“突发性腹痛4 h,晕厥1次”于2011年11月17日12:50急诊入院。平时月经规则,周期28~30 d,经期3~5 d,末次月经2011年7月下旬,具体日期不详。未婚,同居2年。入院前4+h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呈持续疼痛,深呼吸或活动时加重,任何体位也不能缓解疼痛,入院2+h前,患者上厕所时晕厥1次。无腹泻、尿频、尿急、尿痛及阴道流血,无发热、头昏及心慌。在当地医院就诊B超检查提示腹腔积液(血性?)。急转我院急诊科,以“腹痛待诊(腹内出血?),失血性休克,4+月宫内孕”收入我院ICU科(重症监护科)。入院查体:体温(T)36℃ ,心率(P)122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87/56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精神差,急性病容,重度失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鸣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扪及子宫4+孕大小,宫高脐下4横指,全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以下腹为甚,未及其他包块,肝脾肋下未满意触及,Murphy's征(墨菲氏征)(—)。腹部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肝无叩痛、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4次/min。妇科检查因病情不允许未做。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6.18×109/L,中性粒细胞(N)90.2%,淋巴细胞(L)7.7%,血红蛋白(HB)89g%,淀粉酶(AMS)44U/L。腹穿抽出不凝血约6 ml。入院后给予持续吸氧,开通两条静脉通道,给予输液纠正休克,同时配血。复查B超(床旁):腹腔积液(腹内出血?),宫内孕单活胎。外科会诊意见:腹腔脏器破裂出血。妇产科会诊意见:腹腔内出血(1.卵巢囊肿破裂?;2.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因腹腔内出血原因不清楚。在全麻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大量积血及血凝块约3 000 ml,准备回收自体血时发现羊膜囊破裂,大量羊水流出,停止回收自体血,吸尽腹腔积血。清除积血后才发现左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出血,腹腔内一死胎,身长约10 cm。死胎脐带与胎盘组织相连,胎盘组织附着于子宫破口处,破口约6 cm×7 cm大小,与宫腔相通,边缘不规整,破口处有大量活动性出血。子宫大小约9 cm×8 cm×6 cm,宫腔空虚,双附件外观未见异常。欲行修补术,修整破裂口后,创面局部组织水肿出血明显,术中与病家沟通,病家意见已无生育要求,签字同意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以抢救孕妇生命。常规行子宫次全切术。术中出血约100 ml,尿液浓缩,黄色,约300 ml。术中配血提示血型为O型RH(阴性),输注同型血4.5 U红细胞悬液纠正患者失血性休克状态。手术顺利,术后继续留ICU观察治疗,次日转回妇产科病房继续治疗。经抗感染对症等治疗,术后恢复顺利。术后6 d痊愈出院,最后诊断:(1)左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2)失血性休克;(3)失血性贫血。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病,近年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占异位妊娠的95%左右,但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极为少见。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虽少见,但一旦破裂即造成腹腔内大出血,危及生命,后果严重。少见异位妊娠是由于孕卵在输卵管运行受阻或外游,或在少见部位着床发育而致,其发生率据报道占同期异位妊娠的4.85%~10.11%不等[1]。由于输卵管间质部管腔周围肌层较厚,血运丰富,因此破裂常发生于l2~l4周,其破裂犹如子宫破裂,症状极严重,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症状。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患者停经时间较长,有20%~30%无停经史,且阴道流血较少见,仅有25%的患者有阴道流血。关于间质部妊娠的诊断,文献报道[2],若<8周,难以和宫内妊娠鉴别。对怀疑间质部妊娠者,应结合B超可在破裂前确诊。本例患者停经史不详,超声检查:宫内早孕、胚胎存活、腹腔积液,易误诊为其他内脏器官破裂,或子宫破裂至腹腔内出血。该例患者在剖腹探查时才被发现是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破裂出血。因此,对本病认识不足及超声检查的误导极易造成误诊,应当引起妇产科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对于妇科急腹症处理应果断,争分夺秒,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必要时切除子宫[3],以防延误病情,危及患者生命。
[1]姚宝钗,陈 端.少见异位妊娠2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1):33-35.
[2]廖邦兴,孔祥花,张 南,等.异位妊娠临床诊疗中的策略与决策[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7(31):53-55.
[3]乐 杰,谢 幸,林仲秋,等.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