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聪博
(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海南海口570102)
乳腺癌患者心理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陈聪博
(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海南海口570102)
随着乳腺癌诊治方法的进步,患者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乳腺癌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生存质量的影响。近年来,心理学干预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乳腺癌;心理治疗;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日益年轻化[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但乳腺癌依然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学-医学模式的发展,医学不仅关注患者生存期和生存率,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因素日益重视。现将近年来对乳腺癌心理治疗进行文献综述。
乳腺癌不仅给患者带来许多负性情绪如紧张、焦虑、担心、害怕等,而且影响患者对自己身材、体形、乃至个人魅力的评价[2]。传统的手术治疗及放化疗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患者的生存质量不容乐观,不同器官癌症中,乳腺癌患者的抑郁障碍患病率最高,且抑郁程度也最重。心理干预能够改善乳腺癌的情绪状况,提高其生存质量[3]。
早在1980年Meyerowiz[4]指出了乳腺癌引起的不良应激包括:抑郁、焦虑、愤怒;同时乳腺癌本身及治疗过程造成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失眠、食欲下降、不能正常的家务劳动和工作、无法集中精力等。多种危险因子已经明确了与不良心理应激相关,如年纪较轻的、已经存在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共病状态、缺少社会支持。Mahar等[5]的研究认为乳癌患者的心理与职业状况相关。该研究以职业状况与被诊断与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社会心理状态水平的关系,该研究对369名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心理应激、生理、心理功能、生活质量的评价,不考虑确诊时的年龄和肿瘤的分期,不同职业患者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Schmid-Buchi等[6]回顾20篇相关的文献,并发现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需求涉及的内容包括:(1)与治疗相关的心理、社会损害,如疲劳、绝经期相关的症状,和身体形象的改变;(2)不良情绪应激,如害怕复发、焦虑和抑郁。
许多研究表明,患者在得知患有乳腺癌后会产生许多负性情绪,焦虑、抑郁是乳腺癌进展中最频繁出现的精神症状,而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而加速了肿瘤的恶化和进展[7]。因此,改善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2.1 乳腺癌心理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时间上,诸多学者提出了越早干预越好。Vos等[8]对未转移的乳腺癌患者术后4个月进行心理干预,与至少7个月以上的患者进心理干预后对比发现,患者在被诊断出乳腺癌之后要尽早提供心理咨询的帮助,这样可以防止患者长期处于悲伤的情绪之中。Chan等[9]对中国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社会支持自助组、身体-意志-心灵组与支持性表达组,研究发现有心理干预的患者比没有心理干预的患者治疗效果要好。Cameron等[10]通过放松训练、引导想像、冥想、情绪发泄、通过运动来增强信念和情绪调整等方法,发现心理干预在疾病诊断后的第1年中能够在情绪体验和调整上有所帮助。情绪调节干预组的参与者大大减少了情绪应激,延迟了情绪应激的趋势,干预4个月后,发现大大地减少了对复发和癌症的担忧和焦虑,大大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应激。该研究建议在诊断后第1年内情绪调整干预能够让患者的情绪有很好的泄宣和调整。Dolbeault等[11]在法国进行的一个关于评价心理教育小组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干预作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心理介入能够显著降低减患者的焦虑状度(通过STAI,POMS量表),降低了发怒、抑郁、疲劳状态(通过POMS量表),提高了活力和人际关系(通过POMS量表),在情绪和担任角色功能,健康状况和疲劳水平都有所提高(通过EORTC QLQ-C30量表)。该研究展现了一个可行的、有效的心理教育干预,可以加速降低治疗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作者认为这展现了一个个体化的肿瘤心理很好的补充和选择,值得在法国推广和在其他类型中应用。Andersen等[12]将一共227位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心理干预,一组只进行评估,而没有进行心理干预。11年的随访中,有62例出现了复发,54例死亡。用Cox比例风险分析和生存率的多元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中位生存期为6.1年,而未干预组只有4.8年。该研究证实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杨秀贤等[13]将83例化疗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接受常规化疗及护理外还进行为期8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化疗及护理,以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指标,评价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综合性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总的生存质量以及功能领域和情感领域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乳腺癌患者的恶心及睡眠状况得到改善(P<0.05),疼痛程度干预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的心理介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放松训练、引导想像、冥想、情绪表达、运动促进信念、心理教育等。而Cadmus等[14]将刚诊断的和既往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进行6个月的家庭运动训练,运动虽然没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提高了既往诊断为乳癌患者的社会活动。童玲[15]研究乳腺癌患者之间的心理互动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为患者在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方面明显好于心理互动前(P均<0.01)。李桂琴等[16]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获得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感受关爱与温暖的感觉越强,孤独寂寞感越少,其生活质量越高。
在众多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年轻的女性患者中,乳腺癌带来的困扰更为突出。她们跟其他老年的患者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时也与老年患者有着区别之处,她们有可能刚刚成立家庭、可能面临繁忙的事业,这些年轻患者可能还面临着对生育的要求[17]。
Peate等[18]对20篇乳腺癌与生育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发现对于生育要求相关的研究是很有限的。多数研究没有涉及与早期乳腺癌年轻妇女的生育率和更年期有关的需要和关切的问题,通常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充分解决或讨论就开始接受治疗,所以,对有生育要求的乳腺癌患者的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
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已被众多的证据所证明,临床医护人员也日益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从研究中我们发现心理干预需要尽早进行,采取多种方法治疗,这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学-医学模式的发展。我们应该研究一些新的评价工具,以帮助患者做出跟生育相关的决定。应设立相关的机构为患者家庭提供一个完整的服务,以满足患者和家属对乳腺癌的相关信息要求。心理肿瘤学作为医学心理学的边缘学科,深入研究和建立完善的心理治疗机制对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重建生活信心、培养坚强意志、战胜病魔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沈镇宙,张锡珍.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9.
[2]唐丽丽,张宗卫.乳腺癌术后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干预[J].中国肿瘤,2000,9(1):29-30.
[3]齐钢桥,陆强,徐桥,等.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51.
[4]Meyerowitz BE.Psychosocial correlates of breast cancer and its treatments[J].Psychol Bull,1980,87:108-131.
[5]Mahar KK,BrintzenhofeSzoc K,Shields JJ.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employment status on psychosocial well-being:a study of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J Psychosoc Oncol,2008,26:1-17.
[6]Schmid-Buchi S,Halfens RJ,Dassen T,et al.A review of psychosocial needs of breast-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relatives[J].J Clin Nurs,2008,17:2895-2909.
[7]杨艳杰.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5,21 (2):212-213.
[8]Vos PJ,Visser AP,Garssen B,et al.Effects of delayed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versus early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women with early stage breast cancer[J].Patient Educ Couns,2006,60:212-219.
[9]Chan CL,Ho RT,Lee PW,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using the psychophysiological framework for Chinese breast cancer patients[J].J Psychosoc Oncol, 2006,24:3-26.
[10]Cameron LD,Booth RJ,Schlatter M,et al.Chang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following use of a group psychosocial support program for women recently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J].Psychooncology,2007,16:171-80.
[11]Dolbeault S,Cayrou S,Bredart A,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a psycho-educational group after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treatment:results of a randomized French study[J].Psychooncology,2009,18: 647-656.
[12]Andersen BL,Yang HC,Farrar WB,et al.Psychologic intervention improves survival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ancer,2008,113:3450-3458.
[13]杨秀贤.综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4):320-322.
[14]Cadmus LA,Salovey P,Yu H,et al.Exercise and quality of life during and after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results of tw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Psychooncology,2009,18:343-352.
[15]童玲.乳腺癌患者之间心理互动对其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0):2564-2566.
[16]李桂琴,钱海东,商月娥,等.乳腺癌病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护理,2008,14(5):639-640.
[17]Fitch MI,Gray RE,Godel R,et al.Young women's experiences with breast cancer:an imperative for tailored information and support[J].Can Oncol Nurs J,2008,18:74-86.
[18]Peate M,Meiser B,Hickey M,et al.The fertility-related concerns, needs and preferences of younger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9,116:215-223.
R737.9
A
1003—6350(2012)08—131—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08.061
2011-10-24)
陈聪博(1982—),男,海南省海口市人,住院医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