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兰 李春燕
一、校企文化互融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
目前,许多企业要求学生能快速转换角色,迅速适应企业环境,融入到企业中来。而实际上,许多刚刚毕业的学生由于缺乏适应企业人际关系和管理的素质与能力,无法在企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被企业所淘汰或自行离职;这些并不是说学生没有胜任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无法适应企业环境或缺乏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而被企业所淘汰或自行离职。
从学校角度,由于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差别较大,学生无法从学校管理中领会和认同企业管理;另外在文化氛围上,校园文化也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也无法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和认同企业文化。从企业角度,由于在员工纪律和工作态度上的要求,需要有较长时间的职业养成教育,否则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和文化。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吸收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来构建校企融合式的校园文化,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不断灌输校企融合式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更容易认同企业管理和文化。这也就要求职业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生存和发展能力,使学生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二)有利于高职学生具备职业素养
从市场选择人才和企业角度看,不仅仅要求学生要拥有相应的文凭和技能证书等硬件,更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即包括个人的基本素质、基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作为现代企业的软实力,先进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思维方式、奋斗精神等方面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而现在不少学生缺乏对现代企业文化的了解,据调查显示,有63%的在校生对什么是企业没有清晰的认识,有85%对胜任工作所需的素质“不清楚”或“不很清楚”,有36%对企业各方面的情况不关注,有62%希望一工作就能就职于管理部门或技术研发部门等核心部门,只有38%的在校生希望能到生产、经营、服务等一线岗位工作。这就产生了我们常常看到的职业院校学生感叹的就业难和企业抱怨的用工荒问题。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通过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来“预熏陶”学生,让学生在校企文化互融中感受和了解企业的文化意识,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毕业进入企业后具有团队意识、向心力、企业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快速融入到企业文化氛围中去。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发展
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突出职业特色,再加上职业教育的认识误区、缺少职业品牌院校等原因,高职院校要从同类院校中脱颖而出,内涵建设发展就必须大打企业文化牌。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教育“产品”的消费市场,即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了解学生的就业市场,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明确,后续的人才培养才能有的放矢;与此同时,通过校企文化互融强化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获得家长、企业和社会的信赖与认同,推进学生的就业、学校的招生及内涵建设。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内涵建设发展,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团队协作、爱岗奉献等现代企业精神;通过校企文化互融,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校企文化互融的途径分析
(一)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引入企业文化,推进学生零距离就业
以搭建校企文化互融平台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等方式,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一致,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的一致,学生学习与就业创业的一致。高等职业院校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引入企业文化。“走出去”既包括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也包括教师深入企业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当然也包括了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引进来”既包括聘请企业文化、双师和技能专家来校开展的讲座、报告、教学、演示和辅导,也包括将企业文化引入到学校、教室和教材,合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合作编写校企文化教材、合作开展教学、合作育人等。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首先,可以解决学生的生产实习和就业问题,企业用人问题,实现学生供应和企业需求对接;其次,可以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保持同步,优化课程设置,更新学校的教学内容;再次,可以让学生接受校企文化互融的熏陶,触摸市场脉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二)通过“职业定向教育”模式促进校企文化互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责任感缺失、自我为中心和人际沟通差等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在构建校园文化时注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树立职业价值观。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定向教育”就是通过良好的校内外环境,有目的、有组织地增加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亲近感,减小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促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通过创设的物质精神环境,如,校风校训、胸卡、校服、校园网、宣传栏、标语牌、路牌、实训服、工具包等都应力求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营造的企业文化氛围,引入企业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义务劳动等活动,强化学生适应性,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人际关系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意识,塑造学生的职业性格。
(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契机实现校企文化互融,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有利于发挥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相契合的职业行为导向,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高职院校可以借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加强校企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校企文化的互融。高职院校应在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渗透过程中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在培养与企业一致的人才素质要求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关键能力,进而推进学校的内涵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发展,首先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仅包括了环境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浓厚的校企文化氛围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教师文化建设,着力塑造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的师德职业形象,更包括了学生文化建设,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培養学生的职业精神。
(作者简介:张惠兰、李春燕,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