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华人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2012-04-08 19:39毛利忠
飞天 2012年4期
关键词:海外华人价值观念华文

在海外华人的家庭中,家族主义和家庭取向是很重要的价值观念。在这些社会里的华人都把社会和家庭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这些都是富有意义的华人传统价值观念,是值得保留的。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自古就有敬祖尊亲的天性,家庭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家本位与孝道又是密不可分的。在以儒家“家本位”思想为基础的价值网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亲亲原则的建立”,这种“亲亲原则”就是儒家道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孝悌”。“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维系家庭功能运作的重要元素,中国人历来重视孝道,凡是有违孝道者,均被视为大逆不道。在华人社会的家庭价值观念里,孝是排在首位的,当然,海外华人也不例外,扫墓祭祖就是他们一种重孝道的表现。“孝”对海外华人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不仅是他们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海外华人社会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一种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对海外华人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深刻影响体现出来就是海外华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海外华人一般都普遍认同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体现尤为明显的是他们都十分重视华文教育。下面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华人社会中的重要影响。

文化认同的核心是文化价值的认同,个体对某种文化价值的认同体现在社会行为上就是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为导向来为人处世,海外华人大多都认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可以看到,与“家本位”相关的传统价值观念,家庭和睦、家庭责任、孝敬家长、亲情等都在排在马来西亚华人价值观念中的最前面;守信用、知恩图报、与人为善、勤俭节约、谦虚谨慎、同情心等为人处世方面的传统价值观念也排在很重要的位置;人情、中庸之道、羞耻心、朋友义气、光宗耀祖、忍辱负重等传统价值观念被多数人认同;从这些数据的显示结果我们至少可以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还是影响着大多数海外华人的,至少在东南亚国家的华人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深刻影响。

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但是李光耀总理一直在使用其“铁腕”政治手段把新加坡变成了讲英语的、文化荒漠国家,尽管李光耀总理一直致力于西化新加坡,抵制甚至蔑视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新加坡也开始推行了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文化再生”运动。1982年春节,作为总理的李光耀号召新加坡人民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儒家的传统道德,并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為政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治国之道”。1988年10月,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又提议把儒家东方价值观提升为国家意识,并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行动指南。1990年2月,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充满儒家伦理精神的《共同价值白皮书》。该书提出了五大共同价值观为:(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同舟共济;(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8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的这一系列政策显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新加坡华人与政府抗争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得新加坡华人在文化上有了一个“根”。

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好是海外华人认同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海外华人对中过传统文化的偏好具体表现为:乐意接受华文教育;喜欢阅读中国历史;爱好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及娱乐形式,如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曲艺杂技等;主动接触华文媒介;忠实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习俗,如传统的衣、食、居住方式,以及婚、丧、节日礼仪等;接受中国传统的某些宗教和民间信仰方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保持甚至远比目前中国许多地方更加“完整”或更加“传统”。

除了上述中国传统文化项目之外,东南亚华人也极其喜欢中国的传统民俗和节日。每一年的清明、端午、中秋、春节,我们都不难从各种媒体中看到他们欢度节日的喜庆热闹场面。在马来西亚,舞狮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节目,马来西亚华人有自己一流的舞狮团队,并且,从1994年开始,马来西亚设立了“云顶杯”世界狮王争霸赛,这项逢双年举行的世界级大赛,每届都云集了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等国最高水平的狮队来参赛。而且多年来,马来西亚舞狮团参加国际大赛连创佳绩,连获8界世界竞标舞狮大赛冠军,成为世界舞狮强国。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马来西亚得到了比在中国本土更受重视的发展。

海外华人偏爱中国文化还表现在喜欢接触华文媒介,认同华文文化。而且对港台及中国大陆华语媒介也有一定的接触,尤其是年轻一辈的学生比其父辈更多地选择接触港台华语媒介。

海外华人(尤其是早期海外华人)历来重视华文教育,他们到了异域他乡一旦自身的生存问题解决了之后,首先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创办华文学校以确保子女后代接受中华文化教育。早在1690年8月,印度尼西亚华人首领郭郡观就在雅加达创办了识字班性质的明诚书院,延聘一位老学究,教些“之乎者也”类的中国文字,这便是海外华文学校的发端。早期海外华人认为只有让子女掌握了祖国的文字,了解了祖国的文化,才能在异域维系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在东南亚各国,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华人都从未放弃过华文教育。在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一波三折,但是就是在印度尼西亚禁止华文教育最严重的时期,印尼华人学习华文的热情也从未被浇灭过。从1957年起,苏加诺政府就采取了多项措施限制华文教育的发展,苏哈托当政后更是推行全面的强制同化政策,禁用华语,关闭华校,只允许设立与传统华文学校有着本质区别的“特种计划国民学校”,1974年,印尼政府借口华人子女教育的“过渡时期”结束,把这种“特种计划国民学校”也取消了,至此,仅存的华文教育随之消失。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华文学校被全部取缔期间,印尼华人学习华文的脚步却并没有停止,正规的学校不被允许,家庭华文补习班应运而生,有条件的华人家庭把孩子送到补习班里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如今,三语学校(印尼语、英语、华语)如雨后春笋,许多华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这类学校的目的就是学习华文。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留学中国的人数也几何增长。

在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华人创造了海外华文教育的两大奇迹。一是第一所华文学校在1819年创办至今已有184年的历史;二是超过90%的华人子女被送进华文小学接受完整的6年华文教育。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每年要捐献最少马币2亿元以维持上述小学、中学及学院的办学经费。

近些年来,海外华人的华文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关注,通过选派汉语教师志愿者等形式支持海外的华文教育。中国政府的支持以及在汉语教师、教材等方面的援助,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海外华人学习汉语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人华侨文化认同的特点[J].扬州大学学报,1月第1期.

[2]马涛.中国传统文化与海外华人经济[J].曲靖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3]伍华佳.华商文化的渊源与异化[J].当代财经,2002年第8期.

[4]童家洲.试论“五缘”文化及其与海外华人华侨社会[J].华人华侨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

(作者单位:毛利忠,华北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海外华人价值观念华文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家文化的认同与海外华人的生存和适应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全球视野中的新流动:“华侨华人研究”重思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近代以来海外华人慈善活动析论
杭州特产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