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聚集效应、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哈大齐工业走廊为例

2012-04-08 19:09:25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农业

黄 英

(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 150025)

一、产业集群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对于产业集群的理解,学者有多种表述,其中迈克尔·波特的定义最具有代表性。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聚集着一些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等群体,并且这些群体在地理位置上比较集中。不同的产业集群具有不同的特性并且纵深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另外,很多产业集群还包括那些由于业务拓展延伸而涉及的销售渠道、基础性产品的供应商、顾客、辅助生产的一些关联性企业,政府以及一些专业化培训机构、研发机构、标准制定机构与其他相关的民间组织团体等。因此,产业集群是多个产业相互融合,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组织系统。

从微观层面来看,也就是从某个企业或产业的角度来看,企业通过向上游、下游企业拓展业务,可以降低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通过向上游产业的延伸整合,可以增加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并且能够增强企业对市场信号的敏感性。

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实质是形成产业链,围绕种植业发展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以及物流等产业,使各个产业相互包容、相互协作,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链条。形成的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农业产业集群不仅包括生产农产品的农场及农户,并且还包括各种进行农副产品加工、运输、销售的企业以及各类服务机构,如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生产社会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不仅局限于第一产业的大农业体系,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企业和机构分工合作,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经营产业。农业产业集群将直接促进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指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经大庆市到齐齐哈尔市的一条约长两百公里的工业走廊,整个工业走廊的发展会出现一条以哈大齐铁路、公路为中心线的经济隆起带,这一区域是黑龙江省物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世界上一共有三块黑土地,其中一块就分布在“哈大齐工业走廊”,走廊区域内农业自然生产条件良好,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产区,走廊区域内土地资源丰富,根据国家的粮食安全政策,我国制定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而区域内大量的未开发利用的盐碱地可以为走廊的产业项目建设提供工业用地,走廊内的多个市县级周边地区盛产大豆、玉米,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食品、制药工业的原料供应有充足的保障,在走廊内建设农业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良好 。在“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肇东、安达、齐齐哈尔等地绿色食品产业发达,齐齐哈尔的大豆、马铃薯的精深加工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和转移当地的富裕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肇东、安达等地的优质肉蛋奶、瓜菜、糖料、饲草饲料、水产品等生产基地的建设已经起步。通过基地带动农户,已经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优势。

二、农业产业集群经济效应的发挥与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集群经济效应的发挥

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后,它将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强化机制,促使产业集群进入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自我优化的态势,并且使集团内部的单个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也同步得到增强,农业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产业集群的建立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企业的交易成本

农业产业集群的交易成本价格低主要体现在企业生产成本、信息收集成本、运输成本等方面的降低,产业集群形成后,很多交易都是在产业集群内部进行,企业间的谈判、原料以及产成品的运输由于企业空间距离较近,时间成本、运输成本得到较大幅度的降低,一些特色农产品的原料产地可以就近加工,就近销售,专业化的分工生产模式可以让企业集中资源专门拓展价值链的某一个环节。另外,由于产业群内企业由于地理位置较近,可以加强彼此的交往以及合作的频次,可以促进群内企业相互信任关系的加深,这些也会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得到降低。

2.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获得外部经济效应

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后,集群内部企业通过高度专业化的分工紧密协作,主要承担产业链条上某个环节的生产加工或辅助生产活动,上下游企业的配套服务的中介机构分布也比较集中,由于企业的集聚,使得企业可以在不扩大生产规模的情况下获得简单递增的规模经济效应,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获得较大提升,外部采购或者是集群内企业产品的输出,成本会较集群外的企业获得明显的降低,过去,许多食品生产企业主要是以自己的区域性原料供给基地为主就近加工,来自不同区域的同类品牌产品竞争激励,集群形成以后,产品购买市场规模扩大,产品消费市场也较集中,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加速向集群区域聚集,从而产生滚雪球效应,集群的规模得以扩大,从而促进集群的良性发展。

3.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分工

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以后,专业化的企业通过分工协作获得市场地位,集群内的市场规模随着集群的发展不断扩大,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通过满足集群内的市场需求而使自己获得生存和发展,企业通过对自己处于产业链中优势环节部分加大资源投入,强化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这是因为集群内企业的总的需求水平已经能够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力的发挥,企业的生产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集群外的企业发现这里的生产率较高,企业所需的各种资源能够很容易的获得,最主要的是,企业所需要的各种原料、半成品由于群内专业的分工协作生产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并且总的运输成本也得到了降低,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群外企业竞相加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群内企业的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4.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创新

农业产业集群建立后,集群内的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会进行激烈的竞争,企业会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降低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发研究新产品,企业较群外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由于群内企业地理位置分布比较集中,企业的研发成果扩散更快,企业之间虽然竞争激烈,但也会促进一些企业展开合作,通过优势资源、能力互补,企业可以增强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型消费者的抗风险能力,并且能够分担开发新产品、新工艺的成本。事实证明,创新能力是企业维持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企业不断进行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使集群内的产业环境不断优化,进一步促进集群区域的整体竞争力的增加。

(二)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链条短,不利于集群的经济效应发挥

农业生产过程相对独立,并且生产过程一般不产生中间产品,农业生产过程的分工有限,仅仅局限于某几个环节,农业自身产业链短的特点限制了农业产业链条在自身垂直方向的延伸拓展,农业产业化的进行只能向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等方面进行延伸,这样就使得群内聚集的企业比较有限,农业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不能够得到发挥,农业产业化的实现受到很大的限制。

2.农业产业对关联产业的联系性有限

农业生产由于自身特有的特点,同工业生产有很大的不同。工业生产企业同关联企业之间关系紧密,相互依存,紧密合作。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由于思想传统,观念落后,在生产丰收,市场环境有利时,不希望同关联企业发生联系,以期获得较大市场收益,但经营困难,产品滞销时,又希望关联企业能够给予帮助。农户和企业之间很难建立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且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约束较强,企业生产结果较难预料,农业销售企业风险较大,农户和农产品销售机构、生产加工企业很难形成紧密协作的利益共同体。

3.农业产业支持性作业体系发展不健全

农业产业集群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共同体,需要产业集群网络内的关联支持性产业发展活跃健全,通过各种关联性企业形成的网络结构比较稳定,各个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协作,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如果集群内企业数量有限,或者是以两家企业形成垄断,农户将会在集群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将会降低同企业合作的兴趣,极大地影响产业集群的稳定性。

三、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

1.拓展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农业产业体系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农业产业链条短,产业延伸度不强,农业相关类公司聚集的不多,集群程度差,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效果发挥有限。我们应该从扩大农业产业集群的范围入手,促进由农业、工业、服务业促成的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农业产品的精、深加工业,以及农业生产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尝试对产业园区内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前来投资,扩大市场规模 ,通过一系列政策、市场手段促进农业产业的纵向、横向拓展,加快农业产业体系的形成。齐齐哈尔地区可以发挥马铃薯产地的优势,促进马铃薯产业园区的建设,促进马铃薯的精、深加工,开发多个系列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建设马铃薯交易市场和信息平台,促进仓储、运输、生产、加工的集群式发展,打造齐齐哈尔的“马铃薯”区域品牌。

2.培育发展农业服务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的发展完善离不开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农业生产所需要的金融、投资、研发、技术支持、销售等服务体系发展状况决定了农业产业集群完善与否。农业关联支持产业发展完善,对于农业生产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开拓和培育市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哈大齐工业走廊内有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多家著名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服务,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的大力发展,特别是赢利性中介服务组织,市场敏感性强、反应快,应该通过一定的产业政策倾斜,规范和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3.加强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

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加强产业集群区域内的生产基地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内有丰富的草场资源,有土质肥沃的良田,有大面积的湿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各种自然条件,发挥优势,尊重自然规律,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生产基地,创建区域品牌。政府应该加大区域内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公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条件的需求。重点培育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集群内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对相关产业影响大、经济效益好、具有示范效应、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专业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鼓励、吸引农户参股入股到龙头企业,促进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紧密结合,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相关企业,支持其发展壮大,但要注意防止垄断。通过一系列举措,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相对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生产企业,促进农业产基群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

[1]霍 影.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四维旋度螺旋升级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82-87.

[2]肖华茂.循环经济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理论研究[J].商业研究,2010,(5):44-46.

[3]赵春江,新农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集群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农业(2018年4期)2018-04-08 01:20:21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农业(2017年13期)2017-08-17 09:19:21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