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届世乒赛后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发展趋势探讨

2012-04-08 16:34:20苏万文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乒赛接发球技战术

苏万文

(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乒乓球技术种类很多,新的技术总会不断出现。技术的发展必然推动战术相对应的调整,乒乓球的技术与战术是密不可分的。51届世乒赛是伦敦奥运会前乒乓球界内的最后一次重大比赛。各国乒乓球代表队主力悉数参赛,因此此次比赛代表着当今乒乓球运动的最高水平。本文通过对此次比赛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比赛录像的观看,归纳总结当代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探讨未来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规律。

一 意识方面

当今乒乓球运动,必须具有意识上的主动性。意识上不积极主动,就达不到较高的技术水平。我们所强调的并不是单个球主动,而是整场比赛上的主动。一些高水平选手在世界重大比赛中一旦保守往往会失败。51届世乒赛男子运动员的打法以进攻型为主,进攻型打法的运动员必须具备积极抢攻的意识,积极主动的抢攻意识是所有技战术运用的必要前提。要想取胜就必须积极主动,这种积极主动的进攻意识不仅仅体现在抢攻的提前性和进攻的连续性,更是体现在被动情况下主动转攻的意识。

二 心理方面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进步以及比赛规则和器材的变化,加上各种物质利益的刺激,乒乓球比赛的争夺日益白热化。运动员除了要具有全面的技术、良好的体力以外,心理的稳定性也显得更加重要。51届世乒赛继续使用11分赛制,这种小分的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从整个比赛的情况来看,运动员之间技术的差距不是很大,而比赛对运动员心理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特别是男单决赛,从张继科在10比5领先险些被王皓翻盘的情况来看,比赛不仅仅需要运动员具有心理的稳定性,更需要运动员具备拼死一搏的大无畏精神。因此今后在运动员的选材上对心理能力的考查必须加大,同时在平时训练当中应该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辅导与干预。

三 技术方面

1.抢拉时间的提前性。

随着乒乓球器材和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断发展,乒乓球比赛的进攻性已经占据主流。这不仅仅体现在比赛的进攻频率,更体现在进攻的效率上。本届世乒赛中男子比赛的上手抢攻的质量又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特别是中国的男子乒乓球队员,上手的速度比国外的运动员更加迅速。这体现出中国队抓住了今后乒乓球发展的方向,即在上手的时间上比以前更提前,也就是在球的上升期提前抢攻。

2.正手台内短球将成为今后比赛争夺的焦点。

纵观本届世乒赛,当今的乒乓球进攻几近无死角,不管是长球还是短球,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都能抢先上手,而唯一欠缺的就是运动员的正手位台内短球。随着反手短球处理的日渐成熟,今后乒乓球比赛争夺的焦点无疑会转移到正手位的短球上。

3.近台强相持技术日渐成熟。

近台强相持是本届世乒赛的一大亮点,以中国马龙、张继科为代表的新生代将这一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主动上手后的连续进攻还是防守中的相持,这两位优秀的运动员都会坚持不退台,在球的上升期击球进而过度到强相持。这一技术的出现将打破欧洲中远台相持能力强的局面,使得弧圈球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这种近台的强相持将是今后的主流。

四 战术方面

1.接发球抢攻已成主流。

乒乓球运动发展到目前阶段,发球、接发球技术质量越来越高,方法和手段灵活多样,难度也相应增大。这种相互的促进和提高,已使发球与接发球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接发球技术不断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略到精细,对接发球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对乒乓球接发球技战术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认识接发球技术。

2.调动对手正手短球将成为乒乓球战术体系的先导。

从本届世乒赛可以看出乒乓球的技术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前冲弧圈球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运动员抢攻出台的长球的能力相差无几,台内短球的抢攻能力大大超出了前人的现象,特别是反手位的短球的抢攻更是几近完美。而与之对应的正手位短球的处理还是没能形成有效的得分手段。从这一点出发来看,运动员大多以给对方正手短球作为控制对方技战术发挥的先导,因此今后处理正手短球的技战术体系将是乒乓球发展的一个方向。

3.主动给对方长球进而反攻必将迎来新的发展。

从本届世乒赛可以看出,运动员抢攻出台长球的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比赛的双方运动员大多都会避开对方运动员这个特长技术进而转换成台内短球的争夺,乒乓球要求在战术运用上打破常规,扰乱对方思维秩序,改变节奏使对手不适应,从而抓住战机,出奇制胜。所以运动员不能仅仅要回避对方的特长技术,在整个战术体系当中一定要加上主动给对方上手的机会,提前做好反攻的准备,这样的战术思想在今后的乒乓球比赛当中必定会成为一个走向。

五 小结

纵观本届世乒赛可以看出,当今的乒乓球技战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今后乒乓球的发展将会围绕着速度做文章。运动员上手的提前性与进攻的连续性往往会左右着比赛的进程,另外抢攻正手台内短球也是今后乒乓球发展的一个方向。心理能力的比拼也是今后比赛争夺的一个潜在的因素。

[1]吴焕群.张晓蓬.乒乓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14-55.

[2]王鼎华.国球长盛考[J].乒乓世界,1995(3):6-8.

[3]刘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苏丕仁.20世纪世界乒坛技术创新分析[J].南都学坛,2001(3).

猜你喜欢
乒赛接发球技战术
马龙将第九次参加世乒赛团体赛
王楚钦/孙颖莎夺得世乒赛混双冠军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0
青年球员的乒乓球接发球抢攻战术选择的研究
浅析排球接发球阵型思维演变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11
完美闪耀世乒赛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2015年直通苏州世乒赛选拔赛樊振东技战术分析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1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