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2012-04-08 16:38:56刘扣英方红艳王立群
护理与康复 2012年8期
关键词:弹簧圈脑血管痉挛

刘扣英,尤 锦,方红艳,王立群

(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

水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刘扣英,尤 锦,方红艳,王立群

(嘉兴市第二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

总结30例颅内动脉瘤应用水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及护理。分析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血栓栓塞及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30例中,栓塞成功27例,发生动脉瘤破裂3例。

颅内动脉瘤;栓塞;并发症;原因;护理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8.014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是一种创伤小、感染机会少、患者痛苦小的介入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外科开颅手术[1],但产生的并发症同样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2007年9月至2011年1月,本院放射科对30例患者实施水解脱弹簧圈经血管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做到及时观察和护理,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介入治疗的最佳安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37~79岁,平均53.9岁;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例,多发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2例,椎动脉远端梭形动脉瘤1例。

1.2 栓塞方法 备齐用物,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下行动脉瘤栓塞治疗。在DSA 3D技术下反复观察动脉瘤的形态、大小,并尽量暴露动脉瘤颈、载瘤动脉及动脉瘤附近血管;确定工作角度后,透视下利用路径图(ROADMAP)技术将微导管引入动脉瘤腔内,随后用微弹簧圈逐步栓塞,直至动脉瘤腔被弹簧圈完全填塞,造影瘤腔不显影,而载瘤动脉血流不受影响(必须闭塞载瘤动脉者除外)。

1.3 结果 栓塞成功27例;动脉瘤破裂3例,栓塞治疗中发生2例,栓塞治疗后发生1例。随访25例,l例出现交通性脑积水;24例栓塞治疗后6~12月脑血管造影或头颅MRA检查显示:瘤体栓塞致密,治疗时闭塞载瘤动脉患者3例中1例出现再通、2例不畅,21例载瘤动脉均通畅。

2 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2.1 动脉瘤破裂出血

2.1.1 原因分析 动脉瘤破裂是治疗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2],也是栓塞治疗的主要死亡原因。发生原因:栓塞时,导丝、微导管、弹簧圈对瘤壁的机械刺激,都有可能发生破裂出血;在栓塞过程中,如造影显示动脉瘤过度栓塞、载瘤动脉不显影时,一般行抗凝治疗3d,此时机体凝血机制发生改变,易发生破裂出血;各种原因引起血压急剧升高,如情绪激动、便秘等,可使头部静脉回流受阻,动脉瘤内压力在短时间内持续升高,即动脉瘤跨壁压增高并超过动脉瘤壁薄弱处的弹性限度而致薄弱处破裂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会立即出现蛛网膜下隙出血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恶心呕吐、头痛、瞳孔改变以及肢体偏瘫等征象。

2.1.2 护理 栓塞治疗前15~30min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或苯巴比妥0.1g,向患者讲解栓塞治疗方法,缓解焦虑、紧张情绪,使治疗期间血压控制在<140/90mmHg,防止血压波动过大而诱发出血;栓塞治疗后4h内每30min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注意患者有无头昏、头痛、呕吐等表现,以便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出血倾向,赢得抢救时机,4h后根据病情决定观察间隔时间;栓塞治疗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限制可诱发血压升高的活动(如屏气、剧烈咳嗽等)[3],对头痛剧烈、躁动不安患者,遵医嘱及时应用脱水剂,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如安定);尽可能为患者安排单人房间,限制探视,减少不良刺激,适时向患者解释病情及监测、治疗、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态,防止情绪波动诱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便秘,鼓励其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亦可予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对便秘者酌情使用开塞露、番泻叶等缓泻剂,防止因排便用力使颅内压增高。本组2例患者在栓塞过程中出现动脉瘤破裂,血压突然升高,造影显示对比剂泄漏,立即中和肝素并减低血压,病情迅速得到控制,颅脑CT扫描显示颅内少量出血,以后给予腰椎穿刺、扩血管剂治疗,患者在短期内痊愈出院,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栓塞治疗后48h出现呕吐、血压升高、意识障碍,CT检查显示颞叶血肿,急诊开颅清除血肿,遗留偏瘫。

2.2 脑血管痉挛

2.2.1 原因分析 由于栓塞治疗时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材料反复对血管刺激,可导致脑血管痉挛[4],表现为一时性神经障碍,如头痛、短暂意识障碍、肢体麻木或瘫痪、失语等,多发生于栓塞治疗后3~14d。

2.2.2 护理 为避免发生脑血管痉挛,栓塞治疗时维持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以4ml/h微泵泵入,改善微循环,防止脑水肿,并注意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导管内加压滴注罂粟碱等渗盐水以防治血管痉挛;血管硬化或痉挛明显患者加大肝素用量,如肝素2ml+等渗盐水8ml稀释至10ml,首次给予5ml静脉推注,每间隔1h注入1次,第2次量为首量的1/2,第3次量为第2次量的1/2,以后维持该剂量,治疗结束后,根据肝素在体内分解的速度及余量遵医嘱用鱼精蛋白中和;治疗中脑血管痉挛明显而不能缓解者需延期至14d以后再进行栓塞治疗;治疗后常规给予尼莫地平、尼莫通等扩血管、改善脑循环药物预防脑血管痉挛,并开放单独静脉通道缓慢静脉滴注,8~10gtt/min,用药7~10d后视病情决定是否停药,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发现患者血压下降、面色潮红,及时减慢输注速度或停药。本组无1例发生脑血管痉挛。

2.3 血栓栓塞

2.3.1 原因分析 由于导管导丝在血管内操作,血管内膜不同程度受损,血管内感染、血液黏性改变及抗凝药用量不足均可导致血栓形成,各种原因造成的脑血管痉挛、低血压、低血容量致脑灌注不足及相对高凝状态是发生血栓栓塞的主要诱因[5,6]。主要表现为穿刺侧肢体疼痛和感觉障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苍白、温度降低。

2.3.2 护理 为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栓塞治疗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定时检查出凝血时间,同时备好溶栓、抗凝药物,密切观察穿刺例肢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本组无1例血栓形成。

2.4 穿刺部位血肿

2.4.1 原因分析 栓塞治疗中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全身肝素化、拔管后压迫不当、使用沙袋不当、栓塞治疗后穿刺侧肢体活动频繁等使穿刺点易出血形成血肿。

2.4.2 护理 拔管后局部按压30min,见无出血用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12h,患者平卧24h,穿刺侧下肢制动6h并保持伸直位,严格控制血压;每15min~1h测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温度,观察皮肤颜色及感觉,监测凝血酶原时间;穿刺局部持续渗血,可用1%硫酸鱼精蛋白1ml加等渗盐水10ml在术侧肢体缓慢静脉注射,以中和肝素化所致出血,局部冷敷,抬高下肢15°,以利静脉回流,改善渗血。本组无1例出现血肿。

3 小 结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与外科开颅夹闭动脉瘤相比,操作简便易行,对脑组织损伤小,定位准确,疗效显著,但也存在并发症的风险。护士不仅要掌握常规护理,更需要了解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血栓栓塞及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及早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提高栓塞治疗的成功率。

[1]裴中娟.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月下旬刊):470.

[2]Ross IB,Dhillon GS.Complications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cerebral aneurysms[J].Surg Neurol,2005,64:12-18.

[3]陈爱琴,茹卫芳,缪建平.颅内动脉瘤再出血的危脸因素和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4,2(5):30.

[4]黄丽娟.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出血期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0,9(3):214-215.

[5]高凤兰,宋敏,冀雅杰.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86-187.

[6]潘佰灵,缪滔,何赛琴.超高龄患者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4):307-308.

R473.73

B

1671-9875(2012)08-0740-02

刘扣英(1966—),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2011-09-22

猜你喜欢
弹簧圈脑血管痉挛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医学概论(2022年4期)2022-04-24 14:59:22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