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旭红,陈向华,叶 挺
(东阳市横店集团医院,浙江东阳 322118)
清洁灌肠即通过反复多次大量不保留灌肠以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1],灌肠操作不当,可发生直肠黏膜损伤、肠穿孔等并发症。结肠镜检查前需行清法灌肠,以保持肠道清结,便于检查。2006年12月至2011年10月,笔者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灌肠后致直肠黏膜损伤27例,现将损伤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本组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58岁;结肠占位性病变伴不全肠梗阻5例,贫血原因待查7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便秘13例;27例均有清洁灌肠指征[2],均采用一次性C2型灌肠袋行清洁灌肠,灌肠次数3~7次。灌肠后即刻患者主诉有不同程度肛门疼痛及便血症状;结肠镜检查时,进镜距肛门7~15cm处见黏膜破损或少量渗血。
2.1 患者因素 因反复多次灌肠,灌肠液及导管的刺激,易引起直肠黏膜水肿;便秘者肠道长期积滞干结大便,压迫肠壁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灌肠时易引起肠黏膜损伤;灌肠时患者情绪紧张、憋气,腹内压增加,肛管进入后头端直抵直肠前壁,会造成直肠黏膜损伤。本组长期便秘13例;27例灌肠次数≥3次。
2.2 灌肠器具因素 一次性灌肠袋肛管粗短、质地较硬,灌注过程不易控制灌肠液流速,对肠壁刺激大;气温较低时,一次性肛管柔软性降低,肛管头端开口边缘过硬、不光滑,肛管头端抵在直肠黏膜上时,黏膜突入肛管孔内,造成直肠黏膜撕裂伤;经常使用开塞露且无效的患者,肛门水肿明显,使用一次性肛管时易损伤直肠黏膜。本组均采用一次性灌肠袋灌肠。
2.3 护理人员因素 部分护理人员认为灌肠是简单的护理操作,思想上不重视,对患者宣教不到位、人文关怀缺乏,导致患者有羞耻心,配合度不够;灌肠操作时,在患者肛门口未完全放松情况下将一次性肛管强行插入,直肠肌本能性收缩,加上腹内压作用,肛管头端紧贴直肠前壁黏膜,可引起肠黏膜损伤;部分年轻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在插入肛管不畅时强行插入,由于直肠肌收缩,一次性肛管头端在外力作用下直接插入直肠黏膜层,导致直肠黏膜损伤。
3.1 提高护理人员对灌肠操作的风险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用形像生动的肠镜下图片讲解灌肠可引起直肠黏膜损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知及风险意识,规范操作,注重人文关怀于操作始终。
3.2 加强对患者的宣教 灌肠操作前耐心向患者讲解灌肠目的、方法、灌肠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及插管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认知,减轻或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嘱有便秘史患者灌肠后排便要缓慢,避免干燥大便对肠管的机械性损伤。
3.3 认真做好灌肠用物准备 灌肠前检查肛管是否光滑、肛管头端开口边缘是否柔软,不符合要求必须更换;灌肠液温度要适宜,一般39~41°C;气温较低时灌肠前将肛管置于灌肠液内使其变软并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也可直接用热水浸泡使其变软;对于需反复多次灌肠、黏膜水肿易损伤的患者,选用一次性12号吸痰管与一次性输液器连接灌肠[3],因吸痰管细长、质地软硬合适,不易损伤肠黏膜。
3.4 提高灌肠质量 灌肠质量主要取决于灌肠方法。清洁灌肠的体位、肛管插入深度、技巧及灌肠的压力对灌肠效果有直接影响[4]。插管前用带指套的食指蘸润滑油先作肛门指检,并轻轻按摩肛门及肛周,使肛门括约肌有个适应过程,并检查肛管是否通畅,以防液体不畅时判断失误处理不当;采用改良式灌肠法[5]:患者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肛管润滑排气后经肛门缓缓插入直肠20~22cm,插管动作轻柔,灌入灌肠液后如有便意,减慢灌入速度或暂停片刻,嘱患者深呼吸、放松;插管时如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入,可拔出肛管少许,灌入少量灌肠液,轻轻转动肛管,避免肛管头部与肠黏膜直接接触而损伤肠黏膜;灌肠毕告知患者保留5~10min再排便。
灌肠后直肠黏膜损伤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因素、灌肠器具及护理人员因素。重视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责任心;操作前重视对肛管的选择、肛门润滑;规范灌肠操作,操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并给予恰当有效的处理对策,以避免肠黏膜损伤。
[1]刘法丽,孙玉红.清洁灌肠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72.
[2]蔡文智,智发朝.消化内镜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225~226
[3]郑秀云,王菊玲.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8,7(2):86-87.
[4]郭小叶,白晓静,李洁琼.全膀胱切除术前肠道准备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2):80-81.
[5]宁秀娟,张玉琴.改良式清洁灌肠在结肠镜检查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5):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