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汉阳铁厂的改制看企业的生存机制

2012-04-08 00:33邱吉福
关键词:政府企业

邱吉福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

19世纪,钢铁工业是一国工业生产的关键行业。1890年,晚清政府为了实现“国富民强”经济战略,创办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国有钢铁厂,即汉阳铁厂。这在当时应属于亚洲首家规模最大的专业性炼钢企业。到了1908年汉阳铁厂又将两家上游企业——“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并入其中,并改名为“汉冶萍公司”,成为一家国际著名的集开矿、采煤和钢铁制造等产业链于一身的大型工业企业。然而企业从其创建就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制和兴衰变迁,如今总结它的兴衰历史,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汉阳铁厂的改制史实

近代史上中国最大的标志性国有企业汉阳铁厂,在其初建的几年中,就因资金问题(经费来源依靠财政拨款和外资银行贷款)、燃料问题(建厂后才开始四处寻找采煤矿区)、厂址问题(为方便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管理,选择在其管辖的区域即湖北)和管理上的“人浮于事”、“衙门作风”、“官气弥漫”以及“机构臃肿”等原因产生了诸多的“企业病”,不得不结束它的官办体制时代(1890—1896年)。之后,无可奈何地进入官督商办时期(即“国有民营”体制,1896—1908年)和商办时期(1908—1925年)。

追本溯源,汉阳铁厂的兴衰革改,可以说与张之洞(1837—1909年)有着直接关系在投资建厂初期,他错订了贝色麻酸性炼钢炉有。具体说来,汉阳铁厂初期的一部分机器设备,是由两广总督张之洞通过时任驻英公使薛福成和刘瑞芬向英国的梯赛特公司订购的。它们包括两座熔铁大炉(每座日产生铁100吨)、两座容量8吨的亨利·贝色麻(Henry Bessemer Process)酸性炼钢炉、一座容量10吨的西门子马丁法(Siemens-Martin Process)碱性炼钢炉以及压板和抽条工序中所需要的相关设备,总价值是85,639英镑(合约40万银两)。另一部分设备委托时任驻德公使洪钧向比利时的郭格里公司订购。以上两项总额共计1,160,100 银两,占总成本预算(3,023,600 银两)中的38.36%。工厂于1893年9月宣告竣工,规模为:“全厂占地东西三里余,南北半里有余;全厂填土高一丈一二尺不等,共填土九万余方;共有炼生铁、炼熟铁、炼贝色麻钢、炼西门子钢、造钢轨、造铁货六大厂和机器、铸铁、打铁、造鱼片钩钉四小厂;此外,还有大冶铁山开矿机器、铁路、码头,再加上马鞍山、王三石煤井工程,以及其他设备。”可见,当时的工程规模是多么宏大。

然而工厂在开工生产后就发现,所购的贝色麻酸性炼钢炉,不能除去产自大冶铁矿(距汉阳铁厂120公里)的高含磷矿砂。所以伴随着产品的低劣,企业很快陷入“濒临破产”的境地。后来,公司虽经“商股拯救”注入250万银两资金后起死回生,但作为代价,汉阳铁厂不得不将公司改组为官督商办体制(1896年4月)。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汉阳铁厂,必须同时承担起还清“政府官款”和回报“商股恩典”的双重重任。

于是,汉阳铁厂不得不“重整旗鼓”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改良”和扩充(1904年)。它包括拆去原有2座贝色麻酸性炼钢炉和一座小型10吨西门子马丁碱性炼钢炉,另建4座10吨的大型西门子马丁碱性炼钢炉和一座150吨型的大型调和溶铁炉。同时新建作为生产流程配套的轧钢厂、钢轨厂、钢板厂、车辘厂和竣货厂各一座,并且还扩大了原有机器修理厂和电机厂的厂房规模,目的是为了缓解新生产体系和规模所带来的经营压力。这些浩大的拆建工程,于1907年全部竣工。而后又于次年(1908年)修建2座原有的已接近报废的小型溶铁炉,新建一座250吨型的大型溶铁炉和2座西门子马丁碱性炼钢炉。至此,工程总耗资约为300万银两。

其实,官督商办时期的汉阳铁厂,承接的是官办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个破烂不堪的工厂。即在短暂的6年时间里,它已从“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的宏伟大愿,转变为“轨轴全坏,炉座时常出险,需要停工修理,既耽误了工作进度,又影响到铁厂因为产品太少或甚至没有出产而亏本”的境地了。

二、汉阳铁厂给我们的经验与教训

汉阳铁厂的经典案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验和教训。

1.领导问题

领导者的魄力需要以科学慎密为基础,否则就会出现盲目的决策。张知洞的魄力,在于他勇于实现其“实业救国”的理念。然而他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却由于技术上的欠缺,和盲目固执的管理方式,又使他陷入了最终必定失败的命运。他的管理方式是顺从上方的旨意,根本不考虑管理的科学性及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可见领导者的管理水平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务。

在汉阳铁厂这一创建资本超过600万,后又增资300万,总额超过1,000万银两的巨额投资中,有许多工程项目属于拆掉以后又从头再来的盲目建设。从而造成汉阳铁厂前后折腾十余年,最终落得个“劳民伤财”的历史结局,其事出有因:早在创办时期,设备制造承办商——英国的梯赛特公司(炼钢设备专业厂商)就曾提出让中方先寄去“铁砂”及“煤焦”样本,以验明炼钢原材料的化学属性,之后才好建议购买和设计相应性能的炼钢炉。这本属于卖方给买方的一种正常的售前服务(Before Service)。但遗憾的是,张之洞根本不接受。他回电说:“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买一份可耳。”(此语令人联想起乾隆皇帝的名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英方无奈,只得按照中方要求行事,即折衷给中方造出两台8吨型“贝色麻酸性炼钢炉”和一台碱性小“马丁炉”以示完成任务。由于投入生产后的贝色麻酸性炼钢炉脱磷能力差,始终未能使产品的含磷量低于0.2%,导致了汉阳铁厂的所有钢材产品“易脆裂而不宜于制成路轨”(铁路钢轨的含磷量须在0.08%以下)。而这又造成既不能“退而求其次”,供其成员企业——“湖北枪炮厂”作为枪炮制造的原材料使用,也不能在正常的市场销售中卖得好价钱。最后,汉阳铁厂无可奈何地陷入“命运垂危”境地(建厂初衷是“凡一切使用钢铁制成的产品都能在国内制造”)。

令人费解的是,张之洞当初的这一错订炼钢炉的谜底,竟被尘封了十四年无人能破晓。后来新任“督办”盛宣怀派遣该厂“总办”李维格,秉承查找铁厂的“外欠累累,险象立见”之真实原因和必须采取“扑救办法”的旨意,于1904年2月起程,携带该厂所用的矿砂、煤焦、生铁和钢材等样品,在历时八个月的欧洲著名炼钢厂的考察中,经英伦钢铁协会的介绍,找到一名叫梭德(J·E·Soad)的英国化学家,通过化验才终于得知:原来贝色麻炼钢炉的炉衬采用的是酸性耐火材料,而西门子马丁炼钢炉的炉衬采用的是碱性耐火材料制作而成。前者由于不能除去铁砂中的磷质,炼钢原料的使用只能使用含磷量较低的铁砂(磷高则易脆)。后者却可以轻松除去任何铁砂中含有的磷质。大冶铁矿的矿质虽属优质,但含磷量也高,采用西门子马丁型碱性炼钢炉就必定能够炼出优质纯钢。可惜的是,这一看似简单的“谜底”揭开之时,已是耗资和耗时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光绪三十年(1904年)。而此时的汉阳铁厂也早已步入“官督商办”(“国有民营”)时代。笔者认为,上述汉阳铁厂的大规模设备改良和公司改制,是在张之洞犯了经营决策的低级错误,并由此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一连锁反应之后所采取的必然选择。

2.企业重组问题

企业的合并与重组必须改变企业的属性,否则就是使用麻醉剂来治病,根本无法治愈。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将越来越细,专业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样就使很多新的行业和新的企业不断创立和壮大,同时也有少数古老的行当退出历史舞台,这应该是正常的规律性现象。而在历史各时期都会有一些如汉阳铁厂那样的原有的企业合并,或称之为重组事项,就不能说是一种客观的必然了,只能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企业的合并多数情况下是规模经济的要求,即原企业之间的交易费用过高,通过合并使社会交易变成了行政命令,降低了所谓的交易费用。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两种可能:一是原有的企业有问题,即不适时宜的盲目上马,而使产销等供应链条发生矛盾等问题;二是社会环境不利于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汉阳铁厂的一系列改制过程,就说明了除当初项目的盲目上马原因外,还可能是行政干预等机会主义严重存在的社会环境造成的生产链各环节的交易费用过高。

如果社会交易费用高,合并企业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样必然会减少整个社会的企业数量,一方面降低了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又不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专业化分工的程度。所以,当时汉阳铁厂的改制,能使企业起死回升,就说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等环境问题是肯定严重存在的。其实也正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才使得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当时现代化企业奇缺的情况。

3.学习先进经验的优劣势分析

在动态博弈分析中,后动优势是指竞争博弈的后行动一方会较先行动者多得一些好处。而后动劣势是指先行动者有利,后行动者不利的情况。而从博弈的角度来观察这一经典案例,后发优势和劣势都明显的体现出来了。

首先,从优势上看,清朝的盲目自大使我们的科技明显落后于西欧国家。而汉阳铁厂的建造就是学习先进、缩短差距、少走探索弯路的实例。这一行动的好处就是一定程度地推进了中国社会大规模冶炼技术的进步,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从劣势上看,清朝的管理体制是官位至上的,政府的管理代替了企业和社会的正常交易,使得企业的管理与技术不相适应。这就必然会产生各种问题,从而不得不一再改制,以适应这些技术的要求。

汉阳铁厂的案例还告诉我们,在使用先进技术的同时,一定要有与之配套的管理水平,及前后相关联的生产协作技术。否则,这项先进技术不但不会推动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反而会造成灾难性的“劳民伤财”。应该说,从1890年汉阳铁厂开始创办至1937年的抗日战争爆发,近代中国钢铁工业的兴起已有47年的历史。但从根本上说它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多少贡献可言。

三、市场机制的作用与企业生存的环境

1.从实业救国看区域经济振兴的规律

汉阳铁厂初建时期,正值国产钢铁“供应短缺”,所以张之洞才选择了这一有前景的项目。但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原因,国产钢铁未能如早期英国一样,成为“战略商品”。即成为能引导或左右一个相当时期的一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为周边相关产业提供链接并形成相当时期主导地位的商品。也就是说,如果近代钢铁工业繁荣昌盛,就必将引发其他工业,如机器制造业、原料加工业、交通运输业甚至是国家法制建设的发展。

就近代中国经济的长期衰弱而言,可以理解为主要原因是缺乏战略商品的拉动。因为从近现代各国经济的发展史看,战略商品的形成其实是一国经济能否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也可以说,近代西方国家的强盛正是得益于他们拥有的战略商品。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棉纺织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钢、电气产品、化工产品、石油和汽车;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半导体、计算机、芯片和生物工程产品等。

而汉阳铁厂的案例充分说明:近代中国的钢铁产品未能由传统商品转变为战略商品,而某种程度上它却成了一个不和谐的因素。这是一个巨大的政府投资失败,而观察我中华民族近代的历史,这种失败又何只汉阳铁厂这一个案例呢?因此,环境问题与产业链条的关系,与民众生产技术的进步及其普遍程度等都息息相关。作为环境因素的重要核心就是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行为和理念。它决定了广大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更决定着整个民族的科技水平。技术是由专家掌握的,绝不是官员们的黑厚学所能替代的。如果一个社会能够以官员管理替代企业的管理技术,那么这个社会必然是技术短缺的。也就是说不论是“实业救国”也好,“教育救国”也罢,还是“经济救国”的策略,都不如政府自身的科学管理。它是营造经营环境的关键,也是科技创新的第一推动力,更是国家兴衰的重要保证。

2.经济振兴中政府的作用

因为政府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其作用一直都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的效用。那么一个政府应该怎样做,才能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呢?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1)在短缺经济时期,国家是有效获得和保护资源的最有效形式。他可以以武力的形式保护或掠夺各类稀缺的资源,也可以以法律的形式统一规范人们的行为。从人类历史的演变上看,国家的规模越来越大,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从当今的世界情况看,国家之间的联盟也使经济体越来越大,相对的是国家单独的经济体越来越少。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国家的疆界将越来越确定,而合作的范围将越来越大。国内的公平管理和福利的一致性还必须存在,即公平、安全、和谐的社会发展需要政府的存在,所以政府也就必然存在了。

(2)政府应该做什么?在资源短缺的博弈分析中,我们知道自利的人们是不愿意从事公共事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同时,只有智慧的人们才能看到,公共产品(物品和服务)对社会福利提高的作用。为此国家及其政府就必须承担起公共产品的提供,如公路、法律、安全和公共信息等公共服务都应该由政府来提供和掌控。而汉阳铁厂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非是当时社会的公共产品,其本身的营利目的就是政府机会主义的产物,并没有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其改制也是历史的必然。

(3)国有企业的经营规制应该是怎样的?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改制的目标和方向也都基本清晰和成熟了。而在汉阳铁厂时代,人们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共识,所以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是必然的。不过其改制的方向是基本正确的,如果没有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可能会成为亚洲最为成功的古老的股份制企业之一。不过该案例也说明了股份制企业只有以私有股份为主,才能保证其经营的活力;有国家股份的存在,就要做好经营的监管,以确保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

(4)政府的资金从哪里来?从我国的历史上看,政府的资金并不只靠税收,而是由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公共服务的收费和部分税收等资金的来源共同构成。从以往各国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对公平合理的政府资金来源应该就是税收。因为纯国有企业的存在往往会产生垄断,这是不利于全社会福利提高的;同时,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往往不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是经营决策者的利益最大化,这就使其与市场经营的环境不适应,不会以合理的资源配置为方向,如汉阳铁厂从选置到设备购置及原材料的配置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再有,公共服务的收费与公共服务的消费很难对应上,这就造成了收费的不合理,以及搭便车行为的产生,同时也更容易产生很多政府机会主义的行为。而对照现实我们看到,政府的收入除了税收外,还有很多收费(即非税收入)共同构成财政收入,同时在财政收入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财政部门的收入,它们共同构成政府的收入。上述所叙述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也依然存在,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5)政府工作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重新审视汉阳铁厂的办厂宗旨与清政府的出发点,引发了对政府主要职能的思考。而对照现实来考证这一问题,你会发现我们的政府也曾经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来搞经济建设的。这说明我们对政府职能的认识,不只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更应该是去伪存真的学术探索过程。即去掉机会主义的成分,我们的政府就应该是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这不只是共产党的政府应该做的,也是所有的政府都应该做到的事情。他应该为社会提供各类公共信息,以减少社会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他应该制定和执行一系列的公共政策,来引导各类私有企业和民众的行动方向和速度;他应该是个公平竞争与合作协调的裁判员,而不应该是参与国内竞争的运动员;只有在国际的区域竞争中,他才可能是间接的竞争参与者。所以一个好的政府决不是参与内部竞争的,为少数的权力人或资本的所有人服务的机会主义集团,而应该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公仆的集合。

3.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怎样发展

改革开发以来,我们放开了绝大多数行业的市场竞争,并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远远优于汉阳铁厂的经营环境。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当今的很多行业都处在国际的领先地位,使我们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明显的加强。而总结这一历史的经验,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如下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理念:

(1)企业要具有快速适应环境,优化自身经营机制的能力。即汉阳铁厂如果没有早期的改制,就不会生存到抗战之后。

(2)企业要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任何产品都有其区域适应性,及其寿命周期。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的细化,新产品的不断创新,我们的企业就应该不断的适应这种变化。

(3)企业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应该负担的税收。企业的生存环境要由政府来创造的,而政府的活动和政策引导,是需要税收来支持的。所以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他应该承担的税收和费用的支持。

(4)企业要参政监督政府的行为。在企业的税费支持下,政府履行其行政的管理和引导工作,而其政策的公平与效率的状态,是需要靠企业的监督来保证的。

[1]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Z].台湾:文海出版社重印,民国五十一年八月.

[2]全汉昇.汉冶萍公司史略[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政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