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世界”理论视野下的“他这样做是X”和 “他这样做是Y的”的考察

2012-04-08 09:29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合情合理陈述谓语

(1.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2.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三个世界”理论视野下的“他这样做是X”和“他这样做是Y的”的考察

鲁承发1,李艳丽2

(1.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2.南昌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三个世界”理论,为“他这样做是X”和“他这样做是Y的”的对立提供了描写框架,拟从组形、释义、传息三个角度,较全面地阐释了两句式的对立特点。

他这样做是X;他这样做是Y的;“三个世界”理论

1985年,陆俭明先生发现了一个语言现象: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末“的”的出现与否是受到制约的。如:

①a.*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的。

b.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 (他这样做是X)

②a.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 (他这样做是Y的)

b.*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

在①句中,句末不能出现“的”,否则句子不成立;在②句中,句末“的”必须出现,否则句子也不能成立。十多年后,陆俭明旧话重提,并且不无遗憾地说:“至今未见有说清楚这个问题的论文”。[1]“三个世界”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可以较好地描写两句式的对立。

一 从组形世界角度看

组形世界,是指语法实体的形式组构规则、规律和范畴形成的领域。从这个角度看,两句形式上虽然只是一字之多与少的关系,但两句话的组合方式是不同的:①句的组合方式是拼合式,它的组合形式就是“(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而②句的组合方式是嵌合式,它的原形句应是“他这样做合情合理”加“是……的”嵌合而成的。正是两者组合方式的不同,使两者在结构、息序等方面就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两句式的对立首先体现在句末“的”的能否出现的对立。经考察验证,所有的“他这样做是Y的”,都能变换为:“他这样做Y”。表达的基本语义不变。即②句可以做如下转换:

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他这样做合情合理。

从这个角度上说,①句、②句的对立不仅是句末“的”出现与否的对立,也体现在“是”是否出现的对立。因此,从组形世界角度看,两句的对立,体现在“是”与“的”隐现制约规则上。

二 从释义世界角度看

释义世界,是指语法实体的组合义、分布义和系统义的构成规则、规律及其范畴形成的领域。本文重点从大的句型系统下,考察①②两句意义。

1.前人的看法。

关于“X” 、“Y”处分别可以由什么样的成分充当,有什么样的语义特征,前人有过较深入的研究。吴云认为“X” 表某种行为或者用以说明行为的原因或目的,而“Y” 是对行为的评价或者说明行为的背景。[2]张宝胜则认为: ①句式是定性句,②句是评价句。这两种句式表述功能的不同,决定了①句式里的X或者是具有[-显明动作]语义特征的动词性成语,或者是具有[+述行]语义特征的形容词性成语;②句式里的Y只能是具有[+评价]语义特征的形容词性成语。[3]他们都是通过对可以出现在X、Y位置上的词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但笔者在此拟采用演绎法来加以阐释。

2.判断句与描写句的分野。

①②两句都是主谓主语句,两句的大主语相同,其差别是大谓语上的差别。王力先生曾说:“现代中国语里的句子,可以分为三类:(一)叙述句、(二)描写句、(三)判断句。”[4]

笔者认同王先生上述的观点。根据王力这一分类方法,①句是判断句应无异议。②句是什么句呢?王力认为是由描写句加“是……的”成分转化而来的判断句。[5]即:

他这样做合情合理。(描写句)

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判断句)

这一论断笔者认为值得商榷。若 “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为判断句,那就是说此句中的“是”为判断动词。但此句中的“是”已经不具备动词特征了,不是判断动词。要弄清②句到底是什么句,必须理清“是……的”的用法。

3.“是……的”句考察。

关于“是……的”句,目前语法学界一般将其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各个句型中的“是”与“的”的用法也不同:

A类:这本书是弟弟的。

B类:我们是昨天进城的。

C类:我认为讲明这一点是有必要的。

A类中,“是”与“的”并不在同一层次上。这里的“的”是作为结构助词,与“弟弟”组合形成“的”字结构,这里的“是”为动词,表判断。A类中的“是”、“的”均不能省略, A类为判断句。B类中的“是”与“的”也不在同一层次上。这里的“的”一般认为是表示时体的动态助词,意思是 “我们昨天进城了”。句中的“是”一般认为是语气副词,可以省略为“我们昨天进城的”,也可以说成:“我们昨天进的城”,其中的“的”字不能省略。B类句型为叙述句,是用来叙述一个事件的。C类中的“是”与“的”在同一层次上,两者可以同时省略,而不影响句义,并且,省略时必须同时省略。这里的“是”与“的”只是起到强调作用。邢福义先生认为其性质近似组词,只能算辅助成分,不是判断动词。比如,此句的否定形式应该是:“我认为讲明这一点是没有必要的。”而不是:“我认为讲明这一点不是有必要的。”

这里要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是……的”句有这三种类型不是偶然的,是受大的语法系统制约的,即受汉语的这三种句型的制约。

其二,将本文讨论的①②两种句式与A、B、C三类对照,①句型中“是”的用法,属于“是……的”句型中的A类,是判断句。而②句型属于“是……的”句型中的C类,是描写句。那么此种主谓主语句(即“他这样做V”)是否有B类句式,即叙述句式呢?答案是肯定的。

他这样做是早就想好的。→他这样做早就想好了。

他这样做是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他这样做会导致严重后果。

这两个例句属于“是……的”句的B类,是叙述句,王力说:“凡被叙述的事件,普通说是有发生的时间的。”[6]所以,变换式中的“了”和“会”表时体,不可省略,否则句子不成话。

4.动词的指称性用法。

周国光先生指出:“在汉语词类系统中,从总的情况来看,同指称功能相对应的是体词系统,同陈述功能相对应的是谓词系统。”[7]判断句的谓语主要由表指称性成分充当,而与指称功能相对应的是体词系统。但①句中“偏听偏信”是动词性的。动词有指称性的用法吗?答案是肯定的。

朱德熙先生(1982)指出:主语、宾语有指称性和陈述性的区别。体词性主、宾语基本上都是指称性的,而谓词性主、宾语有的是陈述性的,有的则是指称性的。指称性主、宾语可以用“什么”来提问,而陈述性主、宾语可以用“怎么样”来提问。①句中的谓语基本上可以用“他这样做是什么”来提问,其谓语是指称性用法;②句的谓语基本上可以用“他这样做怎么样” 来提问,其谓语是动词的陈述性用法。这样的谓语并不是所谓的“名词化”或“名物化”,用萧国政先生的话来说:“名词作谓语的描述性用法,谓词作宾语的指称性用法的实质是表述性的有条件变异。”[8]

综上所述,在释义方面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句为判断句,判断句是用来“断定主语所指的人物属于某一性质或种类的。”所以凡是表人物的性质或种类的词都有机会进入X位置。当然能进入X位置的词语的语义特征还受到大主语的制约,由于本句大主语是“他这样做”,所以谓语的语义特征应该是对“他这样做”这一行为的指称、归类,可以表示为:[+行为指称性/归类/性质],与张宝胜先生的观点为[+述行]殊途同归。②句为描写句,由于“描写句是用来描写人物的德性的。”所以凡是用来描写德性语义的词都有机会进入Y位置,且以表陈述的形容词性成分为主,当然能进入Y位置的词语的语义特征也会受到大主语的制约,由于大主语是“他这样做”,表一个事件,能描写一个事件德性的语义特征只能是对事件的评价、陈述。可以表示为[+评价/陈述] 。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还得区分“德性”与“性质”两词的不同。两者都有“性”,但两者指向不同,前者语义指向整个命题,是对整个命题整体上的状态进行陈述、评价;后者是就本句而言,语义指向动作行为本身的性质、特征,语义上有归类的特点。

三 从传息世界角度看

传息世界,是指语言传息的入句语法规则与提取语法规则形成的领域。本文重点从题述结构、焦点、预设、主客观色彩等角度考察①②两句在传息世界的对立。

1.话题、说明结构。

若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来分析①②句,应为:

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 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

句子的主干为:

他做合情合理。 他做是偏听偏信。

句子的主干不符合句子的原意,其原意应为:“这样合情合理。”“这样是偏听偏信。”为什么作状语的“这样”在语义上倒成为核心成分了呢?如从题述结构的角度看,就容易理解了。若把①②两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以肯定,上文描述了他到底是怎样做的。“这样”是对上文的回指。①②句是对他怎样做的界定、评价,而不是对“他做”的界定和评价。即“这样”是说话的话题,后文是对“这样”的评述、说明。所以“这样”虽为状语,但在信息上,却处于核心地位。

2.焦点。

一个句子的交际力基本分布是:旧信息+新信息,其中的新信息是句子的焦点。①②句都是尾焦点,但两句焦点化的手段是不同的:①句的焦点化的方式是语音重音,是隐性的焦点化手法;②句焦点化的方式是嵌入强调标记词“是……的”,这是显性的焦点化手法。而且若同时都使用强调词“是”(“是”读重音),两者组形上就可以相通。

①他这样做︿ 是合情合理,但我还是不能原谅他。

②他这样做︿ 是偏听偏信,但也是受人蒙弊导致的。

3.预设。

由于X、Y都是新信息,说明X、Y所表达的语义是上文未提到的。反过来说,X、Y对上文都有一个反预设的要求。如“他这样做是偏听偏信”就预设着,前文中没有发现或者不认为“他这样做”具有X性质。“他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这句话则预设着,上文中听话人的态度倾向于“他这样做不合情理”,说话人在这里是有意进行驳斥或更正,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一般都会有这样的语感,这种语感在B类句中更明显。如“他这样做是早就想好的。”意思是说:“他这样做是想好了的”,这一已然事件具有时间“早”这样的反预设特征,即可能是对上文中的信息“他这样做是事先未想好的”的驳斥或纠正。

四 结语

“三个世界”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它立足理论、指向应用,能较为全面地解释①②两句的对立。

[1]陆俭明,郭锐.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世界汉语教学,1998(4):4.

[2]吴云.“他这样做是X”与“他这样做是Y的”成因探析[J].修辞学习,2004(5):24.

[3]张宝胜.成语的句法—语义功能[J].汉语学习,2006(8):6.

[4] [5] [6]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商务印书馆,1985,06:42,52,42.

[7]周国光.现代汉语陈述理论述略[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3):45.

[8]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35.

ClassNo.:H14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StudyofChineseSentences“TazheyangzuoshiX”and“TazheyangzuoshiYde”
UndertheTheoreticalPerspectiveofThreeWorldsofGrammar

Lu Chengfa,Li Yanli

Under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Worlds of Grammar,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two syntactical structure of “Ta zhe yang zuo shi X” and “Ta zhe yang zuo shi Y de” is described from aspects of the pattern,the meaning and the i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Ta zhe yang zuo shi X”;“Ta zhe yang zuo shi Y de”;The Three Worlds of Grammar

鲁承发,博士,讲师,武汉大学。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对外汉语。

李艳丽,讲师,南昌工程学院。研究方向:西方语言理论、汉语语法。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111010203。

1672-6758(2012)12-0127-2

G41

A

猜你喜欢
合情合理陈述谓语
非谓语动词
Which Is Important?
非谓语动词
陈述刘
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也要“合情合理”
星云大师的小说真实观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作文教学要追求真善美
合情合理:现代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非谓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