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试论汉语抱怨语
刘 静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抱怨言语行为是表情类言语行为的一种。抱怨同赞扬、感谢、邀请以及表示相同或不同观点、看法的言语行为一样,都涉及多变的语境条件,因此话语形式的选择也是丰富多样的。主要从抱怨语的概念及其特点、汉语抱怨语的构成要素及分类、交际主体语境因素对汉语抱怨语的影响、抱怨语的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抱怨时应注意的事项几个方面来对汉语抱怨语进行初步的探索。
抱怨语;语境;表达方式;礼貌
根据Olshtain和Weinbach(1978:208)给抱怨的定义:在抱怨言语行为中,由于过去或正在进行的活动对说话人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说话人表达不满、烦恼、责难以作为对该活动的反应,并且这一抱怨常常讲给对这一冒犯行为至少要负责任的受话人。[1]
汉语抱怨语的特点可通过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中得以说明。首先,汉语抱怨语不同于称赞语。抱怨语是指说话人道出心中不满或烦闷的言语行为集。[2]称赞语是说话人对他人,尤指听话人所具有的某种双方认可的优势,如才能、成就、人品性格、外貌以及所有物等直接或间接地进行积极评价的言语行为。抱怨语和称赞语,有时存在着相同的命题内容。例如:
(1)甲:小李这个人怎么样? 乙:人太好了!
例(1)可以有两种解释。假设乙曾得到小李的帮助,在甲询问乙时,乙说出此话,这里“人太好了”就是称赞语,称赞小李热心、乐意助人;假设小李曾对乙做出了让乙不开心或难受的事情,此时的“人太好了”便是一句反语,带着对小李的讽刺意味,因而是抱怨语。要确定是抱怨语还是称赞语,我们只有借助语境才能更好地加以判断。
其次,汉语抱怨语不同于批评语。虽然批评语和抱怨语一样,都属于表情类言语行为,都表现的是不满或者否定的心理状态,但也存在着区别。批评语是指对错误或缺点提出意见。批评语的命题内容必须是多涉及的人和事,以及相关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即听话人曾经做了的行为或者是曾经说过的话语。抱怨言语行为发生的时候,听话人不一定是对说话人所抱怨的事或话语的负责人,也可能是第三人。批评言语行为发生的时候,听话人一定是说话人所批评的事情或者行为的负责人。此外,批评言语行为通常包含“批评”“说”“说说”这样的词语。
(2)A小航,你和简佳现在是在玩火。你没有女朋友,形单影只。她失了恋,孤枕难眠。都想找个人来陪,你们这叫什么?叫饮鸩止渴!你说说你,渴了不去找水,喝敌敌畏!虽然解了一时之渴,等药性发作,你们俩都得歇菜!(王海鸰《新结婚时代》)
B甲:这件事小张做得太差劲儿了。 乙:对呀,他平时也不是这样的人呀。
例(2)都是说话人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责备。A句中,小西指出小航做得不对的地方,小航是说话人说出批评话语的直接负责人,其中“你说说你”中的“说”在这里可以解释为批评。这句话是一句显性施为句,包含了“说”这个施为动词。B句中,甲的话语是对小张的行为否定,虽然不是对着小张在说话,却是对小张的一种抱怨。因其听话人不是小张,属于间接抱怨行为。
1.汉语抱怨语的构成要素。
汉语抱怨语包括核心成分、辅助成分和修饰成分三个要素。抱怨语表达的核心成分是实施每个言语行为都必须具有的成分。指的是说话人使用的抱怨策略和说话人抱怨的具体内容。抱怨语表达的辅助成分通常是为了实施言语行为提出的理由和依据,以及要求听话人做出回应。抱怨语的修饰成分包括非语法结构成分、独立成分、节律成分等。
(3)林小枫仰脸看天,“你呀,也就是敢冲我厉害,欺软怕硬,胆小鬼!懦夫!”(《中国式离婚》)
(4)看来乃文真的没告诉你!你也真是可怜,被他骗了你的感情不说,连这他也不告诉你,这未免也太过分了吧!(于晴《红苹果之恋》)
(5)你说说看小芳怎么就喜欢上这么一个痞子啊!
以上三例中的划线部分分别是抱怨语构成的核心成分、辅助成分和修饰成分。
2.汉语抱怨语的分类。
从受话对象的角度,汉语抱怨语分为直接抱怨语与间接抱怨语。直接抱怨语这一冒犯行为的实施者和被抱怨者的对象受话人要对这一冒犯行为负全部或者至少部分责任,直接抱怨语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间接抱怨语是受话人表达对某人、某事的不满,受话人对这一冒犯行为不负直接责任。间接抱怨是对自己或不在现场的某人或某物表示的不满或不悦。听话人既不必也不能够对说话者所认为的冒犯行为进行弥补。[3]如:
(6)A甲对乙说:你怎么搞的,这么脏的东西倒在我身上了。
B甲与乙闲谈,甲对乙说丙:丙也真是的,早就说好了昨天还钱给我的。
C甲与乙在公交站台上避雨,甲对乙说:刚刚还是艳阳高照,怎么突然就下雨了。
例(6)A是直接抱怨,说话人对实施冒犯行为的受话人进行面对面的抱怨,说话人有直接的反应期待,也就是说,说话人说出这样的话语是希望受话人对其所做出的行为进行解释或者道歉。B和C都属于是间接抱怨行为,但又有所不同。B是说话者抱怨的对象不在场的抱怨行为,说话人并没有直接的期待,没有希望立即得到解释或者道歉。C是客观情况如天气、交通以及公共设施等造成的影响主体的行为。
1.交际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对汉语抱怨语表达的影响。
就交际主体双方的社会关系而言有三种可能:一是说话人的地位高于受话人;二是两者处于平等的社会地位;三是说话人的地位低于受话人,这些都将影响抱怨言语行为实施策略的选择。例如:同样的情景——做饭。
(7)A母亲做的菜不合胃口:妈妈,您今天发挥失常了噢!
B朋友做的菜不合胃口:老王,这个菜的味道今天怪怪的呢。
C孩子做的菜不合胃口:小红,这个菜忘记放盐了吧?
在例(7)中,都是做的菜都不合胃口,但是表达抱怨的程度有差异,说话人的地位高于受话人,抱怨的程度就高,而且一般会直接指出抱怨的内容,威胁受话人的面子的程度也就高;受话人的地位和说话人一般高或者受话人的地位高于说话人时,抱怨的语气更缓和,一般会选择不那么直接的表达出来,威胁受话人面子的程度就低。
2.交际主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因素对汉语抱怨语表达的影响。
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是影响抱怨言语行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同样的情景——被踩到脚了。
(8)A陌生人:你这人怎么搞的,踩到别人了也不知道啊,真是!
B朋友:哎哟,你踩到我了。(带着笑的口吻)
C家人:你把我踩痛了啦。
在例(8)中,对社会距离远的人,更倾向于采用抱怨程度更高的抱怨方式,对社会距离稍微近一点的,更倾向于采用撒娇式的或者容忍的抱怨方式。
1.通过不同句式表达抱怨。
通过陈述句结构表达抱怨,例如:
(9)富贵叔,我看张顺那小子蛮横不讲理,肺都要气炸了。(刘绍棠《运河的桨声》)
通过疑问句结构表达抱怨。
(10)“六七十岁的老人还有孕妇都在排队,你一来就想买票,好意思吗?”
通过祈使句结构表达抱怨。
(11)别狡辩了,你马上向石静赔礼道歉!(王朔《永失我爱》)
通过感叹句结构表达抱怨。
(12)我是个中国人,你们美国要做得太过分,我可以马上离开这个国家!(严歌苓《一个美国外交官和大陆女子的婚姻》)
2.通过语境信息表现的抱怨。
(13)甲:这幅画谁画的啊? 乙:小张,画得怎么样? 甲:画得真好看! 乙:(笑)
甲和乙在参观一个画展,假设小张平时的画画技巧就不是很好,在众多的画之中,“这幅画”画得很差,甲和乙一眼就认出了它,所以甲的话语“画得真好看”表示抱怨小张的画得那么不好,谁还把它拿到画展上来展览。因此这是一个抱怨行为。但是,如果这张画很好看,甲和乙都没想到是小张的画,甲说的这句话便是对小张的称赞。所以要根据语境信息来判断是否是属于抱怨的言语行为。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总希望得到对方的尊重。为了尊重对方,说话人需适应语境采取一些恰当的交际策略以示礼貌,求得最佳交际效果。[4]抱怨本身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但是我们进行日常交际的出发点是为了双方交际的顺利进行,如果说话人在表达抱怨时运用了不礼貌的话语,很可能导致交际失败。因而说话人要注意采取恰当的策略降低威胁面子的程度。
1.语用移情人称指示语的运用。
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移情主要体现在说话人能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语言编码,使利益中心偏向听话人。当听话人的面子受到威胁时,会发挥移情的作用,增加话语的礼貌程度,提高语用效果。例如在一次测验中,班上的同学考试分数普遍不理想,老师这样说到:
(14)我们如果细心一点,这次考试的分数不会是这个样子。
老师其实是在抱怨自己的学生粗心大意,为了不打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例(14)老师选择了“我们”来代替“你们”,把自己放在了和大家一样的位置,因而降低了话语的威胁面子的程度。这样的抱怨也更易于被学生们接受。
2.模糊限制语的使用。
在语言交际中,程度变动型和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避免说话武断,使话语更具客观性;另外,类似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还可体现说话人的谦虚和委婉,从而达到维护人际关系的目的。[5]当说话人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威胁或伤害对方的言语行为时,为了实现交际目的,可选择运用迷糊限制语进行掩饰与调控。如:
(15)你这人有点儿不讲理了吧。
例(15)说话人抱怨受话人不讲理,这是很直接的威胁对方面子的言语行为,而此句中使用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有点儿”,缓和了整个句子的抱怨的语气。
抱怨言语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的频率很高。正是由于生活给抱怨言语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语境条件,所以我们在进行日常交际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不同的抱怨语表达方式。并且在使用抱怨语的时候应努力做到礼貌得体,这样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进行。
[1]赵英玲.论英语直接抱怨语和间接抱怨语[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06-112.
[2]袁敏周.论汉语直接抱怨语[J].语言文字应用,2009(1):48-59.
[3]刘惠萍.抱怨语的语用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4(2):125-128.
[4]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85.
[5]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178.
ClassNo.:H030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theComplaintsinChinese
Liu Jing
Complaining words are one of the expressions of speech acts. Complaining words , as praising words ,gratitude and invitation act , and the words to indicate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as well , are all involved in the changing contexts. The choice of the forms of discourse is rich and diverse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complaints in Chines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plaints in Chinese. Meanwhil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munication subject’s contextual factors on the complaints in Chinese, the expression of complaints in Chinese and several aspect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Chinese complains are studied also.
complaining; context;expression;courtesy
刘静,在读硕士,江苏师范大学。
1672-6758(2012)12-0118-2
H03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