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汉互译课程改革优化研究

2012-04-08 09:29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英汉应用型教学法

刘 堃

(湖南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汉互译课程改革优化研究

刘 堃

(湖南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从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优化英汉互译课程的必要性入手,理论上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英汉互译课程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通过问卷的方式加以考查、反馈,在理论、实践上均证实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应用于英汉互译课程是可行而且有效的。这将为英汉互译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较新的思维空间,解决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弊端。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英汉互译课;应用型人才

一 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优化“英汉互译”课程的必要性

《英汉互译》课程是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和实际应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具有翻译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优化“英汉互译”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要求改革优化“英汉互译”课程。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限度”的原则,突出思想性,强调应用性。英汉互译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使用有效学习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目前的教学现状要求改革优化“英汉互译”课程。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英汉互译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使用的翻译教材都较侧重理论的编写和翻译篇章的练习,与实际生活应用相关的内容较少;同时,大部分教师也较偏重翻译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理论与实际生活应用相结合,这样就会忽略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训练和翻译意识的培养。二是体现在英汉互译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对于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来说,教师在英汉互译课上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的流程是教师首先讲解翻译理论,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翻译篇章的练习,接下来,老师给学生正确的翻译答案并讲解译文。这样,教师就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翻译练习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三是体现在英汉互译课程的教学设备上。目前,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多种原因制约,呈现出多媒体教室较少,教学设备陈旧等现象,导致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不能很好的提高学习效率,甚至一些学校的英汉互译课程是在普通教室上课,这将大大降低学习效率。

二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来进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出可操作的、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沟通、表达、交涉、询问、解释等各种活动形式用语言来完成任务,可以达到学习和应用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之所以越来越为外语教学界所重视,原因之一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任务”能使教学过程交际化,使语言教学更有交际性。所设计的任务往往以一系列活动的形式,由学习者通过小组完成或学习者与教师共同完成。课堂任务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特征,它能增加学习者语言操练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质量,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汉互译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目前,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院校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只有少数的院校对该教学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尝试。本次调查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象为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教师以及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被调查的教师人数为12位,有效问卷回收12份,被调查的学生为50位,有效问卷回收45份。

1.对教师问卷的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师教学情况两个方面展开,其包括教师的年龄、学历、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解程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首先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2%, 30-40岁之间的占45%, 40-50岁之间的占35%,50岁以上的占8%,从这种数据可以得出,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教师是教学的主干力量。其次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19%,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6%,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为5%。再次从教师对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程度上看,大部分教师对该教学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从未接触过”的教师仅占8%,“大概了解”的教师占“85%”,“基本掌握”的教师占“7%”。最后从教师对课堂任务设计的情况得出,92%的教师都认同该模式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中起着指导和评估作用。其中“教师设计任务时经常考虑学生差异特点”的占76.5%,“很少考虑学生差异特点”的占18%,“从不考虑学生差异特点”的占5.5%。

2.对学生问卷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是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尝试性的应用到英汉互译课堂,所有大部分的学生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应用还不是很熟悉。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可以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学生占95.5%,不能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学生占4.5%;学生通过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行翻译学习,认为学习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难的占25%,差不多的占45%,较容易的占30%;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英汉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占97.5%,其中78%的学生认为通过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乐趣,其中85%的学生认同该教学模式所采用的分组讨论法,可以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对提高翻译的口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以上的分析结果得出,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的展开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任务开展中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法构成要素缺乏一定的了解,对新型教学设备使用不够熟练,教师在课堂中仍占据着主导位置等,这些因素都使得教学效果得不到更大的改进与提升。因此,建立起多元的任务型评价体系,强调教师要根据任务设计之前预期达到的语言能力及目标而采用更有效果的任务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的效果。

四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汉互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英汉互译课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本文以郭著章编写的《英汉互译实用教程》第五章语句翻译的设计为实例,探讨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英汉互译课中。①任务前。教师可以用提问法引入该章节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进行此环节时,不但要注重对时间的控制,而且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配合。教师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下一环节的进度和难度。②任务环。将全班学生按每六人一组进行分组,将本章重点的前置译法、分译法和融合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应用到教师提供的翻译材料中,讨论的时间为8分钟左右,然后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③任务后。这个环节是翻译练习的重要步骤。教师针对翻译中的难点,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着重设计出一些练习题。④实践评价。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跟踪评价,教师在进行这个环节的时候要尽量注意到每位同学,教师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2.学生对任务型英汉互译课的反馈。

课程结束后,为了更好地收集到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反馈信息,笔者采用小组恳谈的形式进行。通过整理得出,有40位学生认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课堂中进行实践翻译练习的机会增多;有35位同学喜欢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他们认为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更好地与同学就行交流。因此,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觉得能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积极地进行翻译实践,并且能够提高自己的翻译交际水平。

五 结论

本文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引入英汉互译课程中,给学生呈现出一个多样化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英汉互译的交际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继续不断总结改进,探索出更加完善的翻译教学体系。

[1]王宏印.英汉翻译综合教程[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4.

[2]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231.

[3]程可拉.任务型外语学习研究[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ClassNo.:H319.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OnApplicationofTask-basedApproachtoEnglish-ChineseTranslation
CourseUndertheGoalofTrainingPracticalTalents

Liu Kun

The paper aims to exploit the combin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BA) with the course of E-C transla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nvestigates and information feedbacks, it is the results that proved TBA is workable and effective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It will provide us with a newer thinking angle of view and help to overcome the weaknesses of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task-based approach; the course of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practical talents

刘堃,硕士,讲师,湖南科技学院外语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及英语教学论研究。

2012年湖南科技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英汉互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XKYJ2012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1672-6758(2012)12-0095-2

H319.1

A

猜你喜欢
英汉应用型教学法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