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就业的现实危机及对策研究
——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2012-04-08 01:40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就业指导

聂 莹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就业的现实危机及对策研究
——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

聂 莹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当前,由于师范生供需不平衡、教育管理不先进、就业服务不完善和毕业生综合能力不全面等原因,师范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日渐凸显,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毕业生就业渠道狭窄,对口就业比例低;就业门槛提高,竞争压力加剧;就业质量不高,签约率下滑。针对师范生就业难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拓展就业供给渠道、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支持、人人关心的良好就业氛围。

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师范生;就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各地师范院校也快速发展,师范生在校人数逐年增长,师范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日渐凸显,就业压力加剧。因此,正确分析师范生就业形势,帮助师范生充分就业,是地方本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的就业形势

师范生就业的市场化确立了“不包分配,择优录取”的就业模式,依靠市场来实现师范生资源的流动使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市场竞争打破了师范生垄断基础教育的局面,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范生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1.就业渠道狭窄,对口就业比例低。

2010年以来,福建省实行中小学教师全省统考,通过考试的毕业生才能进入公立中小学任教。在这两年中,未通过考试的师范毕业生人数远远大于通过人数。这些未考上教师岗位的师范毕业生若未考上研究生、公务员、选调选聘或者事业单位,很多会选择去企业单位或非师范教育的部门工作。但由于师范教育的特殊性,师范生大学期间所学的主要是将来所要教学科目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很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只能从事一些文职工作。因此师范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岗位相当有限,毕业后真正从事教师的比例很低。泉州师范学院2011年共有师范毕业生1873人,最后从事教师职业的不到20%。

2.就业门槛提高,竞争压力加剧。

随着师范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用人单位门槛也相应提高。福建省很多沿海地区的重点中学基本上要求研究生学历或者部属师范院校的师范毕业生,重点小学也基本要求部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面对沿海地区就业的高门槛,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范毕业生只能把目光投向县级或者山区的中小学,因此近年来报考县级和乡镇中学的师范毕业生人数大大增加。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师范毕业生要面对来自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毕业生以及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毕业生的竞争,竞争压力加剧。

3.就业质量不高,签约率下滑。

泉州师范学院2011年共有师范毕业生人1873人,签约人数368人,签约率19.65%,与2010年26%的签约率相比下降6.35%。其余的师范毕业生大多数去公立学校当代课老师、去私立学校任教或者去小规模私营企业打工,还有少部分毕业生至今仍待业在家。而这些毕业生就业后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仅能维持基本日常开销;职位发展空间小,由于师范专业的特殊性,毕业生的可雇佣技能与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在从事非教学岗位时就业竞争力不大;职业流动性强,这些从事非教学岗位的师范毕业生跳槽的频率较高,无法在一个岗位呆较长时间。

二 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就业难的原因

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就业存在的现实危机,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还有师范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原因,具体表现如下。

1.师范生供需不平衡。

近年来,师范生结构性矛盾日渐凸显,出现了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局面。

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持续扩招,各大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数量增多。再加上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和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毕业生也加入教师的竞争队伍,使得教师岗位的供给量大、供给渠道多元化。

另一方面,由于受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小学生人数已经锐减,这也意味着中学生人数锐减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小学人数的锐减直接影响了师范生的需求量。同时,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种需求一旦趋于平衡,在很长时期内会保持稳定,从而消减对师范生的需求量。目前,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老牌学科需求量大一些,但由于招生人数过多,供给远大于需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招生稍微少一些,但是由于需求量少,就业市场也很小。

2.教育管理不先进。

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不少地方本科院校设置的课程内容陈旧,所用教科书还是多年以前所使用的,与社会发展脱节,无法提高学生的兴趣。现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其次,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地域和学校发展不平衡,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有一定差距,有的院校师资力量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学科的发展,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很少。部分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改革,没有结合当前社会实际,照本宣科,讲课内容理论性太强,枯燥无味。

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上的问题使培养出来的很多师范生既缺乏师范生本应具有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又缺乏综合性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的综合能力。

3.就业服务不完善。

就业指导工作是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就业指导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专业化程度不高。

首先,缺乏专职就业指导人员。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还是隶属于学生处,没有单列为一个部门,主要做的还是一些就业指导的基础性工作,在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配备、机构设置、信息反馈的手段方面还不完善。

其次,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很多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已有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课程不系统、不连贯。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主要是辅导员和一些行政人员,缺乏专业性,很多老师在授课上较为死板,形式单一,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无法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再次,就业指导质量不高。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就业指导基本还是限于琐碎、繁杂的基础性工作中。每年的招聘会邀请的用人单位数量不少但是质量不高;缺少高水平的就业讲座和就业宣讲;对学生求职技能的培养还不够;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对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和对非师范生的就业指导没有区别。

4.毕业生综合能力不全面。

首先,可雇佣能力欠缺。国内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用可雇佣性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曾湘泉一项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五项素质是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与可塑性、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1]目前,很多师范生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不会主动学习新知识,知识面狭窄,社会适应能力很差,真正拥有这些素质和技能的师范生少之又少。

其次,就业观念滞后。很多师范生特别是女生观念保守,认为既然读的是师范专业将来一定要从事教师职业,因此失去了很多进入其他单位的机会;部分师范生希望一步到位,想留城市,想留公立学校,就业期望值过高。

再次,职业定位不清晰。很多师范生不了解自己,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就业准备不足。有部分师范生特别是男生没有打算从事教师职业,但是在大学四年中没有学习其他技能,使得就业竞争力低下。

三 地方本科院校应对师范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针对师范生就业难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形成领导重视、部门支持、人人关心的良好就业氛围。

1.拓展就业供给渠道。

当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上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导致市场需求状况不能有效反馈到专业培养中去,加剧了师范生的就业困难。要改变这种状况,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开展市场调研。要深入师范生就业市场,对师范生的社会需求有清晰的了解,根据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合理确定招生规模。对语文、数学、外语等供给量大的学科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对政治、历史等冷门学科可以考虑隔年招生,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需求量较大的学科可以适当增加招生。

其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要加大就业宣传力度,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介绍师范毕业生的情况,充分发动各方资源开拓就业渠道。在毕业生报考或者其他方面碰到不公正情况时,要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再次,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定期实地或者电话联系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和单位对高校培养师范生模式的建议,根据反馈信息合理调整工作思路,提高教育质量。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要调整培养目标,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在培养好学生师范技能的基础上,重视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实行师范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由于近年来研究生和部属院校学生纷纷来竞争中学教师岗位,其中大城市和重点中学竞争尤为激烈,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师范生的就业定位上可以由高中逐渐转向初中、小学,由城市逐渐转向农村。

其次,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实行专业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开设专业选修课和拓展课,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开设公共选修课,选修课要具有实用性、灵活性。比如开设办公软件运用、儿童心理学、导游资格考试技巧、公务员考试辅导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实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或者中小学优秀教师来给师范生上课,用实践经验告诉学生怎么做;相邻学校之间可以实行选修课互选,如泉州师院、华侨大学、儿童发展学院、黎明职业大学可以实行校际合作,实行选修课互选。

再次,加强师资力量。政府和学校要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教师招聘上进行严格把关,引进高水平教师;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奖惩机制,每年评选部分优秀教师,给予优秀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对于不称职的教师要依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给予相应处置。

3.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首先,增强就业指导的系统性。地方本科院校要把就业指导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打破之前单纯从事就业服务的思维局限,将就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帮助大一新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将来的就业方向,指导他们确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增强学生职业生涯意识;为大二大三学生开展系列就业活动,比如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专业发展前景讲座、知名专家讲座等,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增强就业竞争力;到了大四,可以举办就业系列讲座,如考研经验交流会、公务员讲座、教师招聘讲座、企业管理讲座、求职礼仪讲座、面试技巧讲座、心理调试讲座,邀请已经取得成功的校友或者优秀企业家和教师为学生传授经验。还可以举行模拟竞聘大赛、说课比赛、简历制作比赛等,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各二级学院成立职业发展办公室,培养一批专职的职业发展咨询师。专职咨询师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指导,包括提供职业信息、指导自我评价、进行职业咨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调适等。同时,加强对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定期开展就业培训和就业交流活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建立就业指导课程团队,集体备课,定期交流。

再次,加强就业指导网站的建设。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网站,畅通就业信息渠道。要及时发布最新的就业信息,建立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就业知识数据库和电子公告系统;制作就业方面的电子杂志,通过图、文、声、像结合的方式向大学生讲述就业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开设就业测试频道,让学生通过气质、性格、兴趣等量表的测试来了解自己,从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就业论坛,开设学校、用人单位、大学生三方交流平台,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困惑,进行在线就业问题解答。

4.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首先,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包括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三笔书写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在师范生中开展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和专业素质能力竞赛,如演讲、辩论、说课、模拟竞聘、三笔、普通话、课件制作等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技能。

其次,提高师范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师范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通过实践而获得的应用性能力。当前师范教育往往比较“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传授得多,而实践教学运用得少。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与练的有机结合,从理论性教学模式向实践性教学模式转变,将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协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另一方面,增加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当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还是相对较短,如泉州师范学院师范生实习时间是8周。很多学生反映8周时间比较短,前两周是听课,接下去是期中考和校运会,真正上课时间并不多,平均一个人上课节数为3-4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适当延长师范生的实习时间,加强对实习的教育和管理。同时,鼓励师范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前加大宣传力度,强调暑期实践的意义;社会实践后让学生上交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并抽查是否真实;评选优秀社会实践个人和学院,确保暑期社会实践落实到位。

再次,提高师范生的心理调试能力。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范生特别是政教、历史等冷门专业的师范生大多数是通过专业调剂进来的,来校前对专业有一定的排斥。来到学校后,通过学长学姐了解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学生在大一就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到大四要找工作时,很多学生发现工作很难找,心理障碍加剧。地方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师范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师范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引导学生拓宽思维,不要把就业仅仅局限于教师岗位;设立职业发展和心理咨询办公室,帮助学生制定生涯和规划,对存在就业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教育引导;对就业和经济双困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给学生传授心理调试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心理调试能力。

[1]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 ,2004(6):87 -95.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of Local Colleges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Nie Ying

The employment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is hard because of the imbalance in the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the imperfect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and the weak competence of the students,especially for the students of local universities.As for the lower employment rate,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The paper suggests that expanding the employment channels,reforming the training model and perfecting the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and offering a better employment environment to deal with the employment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local university;normal universities;normal school students;employment

G473.8

A

1672-6758(2012)09-0005-2

聂莹,硕士,助教,泉州师范学院。

Class No.:G473.8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就业指导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