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婷, 崔华前
(1.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009;2.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 310018)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思考
王欣婷1, 崔华前2
(1.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009;2.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 310018)
文章采取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手段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论,并总结阐释“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基础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现实的人
逻辑起点是一门科学或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是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于一门学科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对一门学科的成熟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逻辑起点研究的逐步深入对于促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以及加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学科逻辑起点的研究,首先必须明确逻辑起点的涵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必然的逻辑顺序。任何学科体系的建立也必然有其严密的逻辑结构。逻辑起点的研究对于学科基础的奠定具有坚实的导向作用。
逻辑起点是指某一学科的起始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黑格尔等都在其著作中对逻辑起点进行阐述,关于逻辑起点的特点的论述,主要包括:一是反映对象最简单、最初的、最直接的规定;二是整个范畴体系中最抽象、最普遍的范畴;三是以胚胎的形式包含着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逻辑起点是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核心矛盾,以上关于逻辑起点的阐述既是逻辑起点的特征,也是判断科学的逻辑起点的基本条件。
准确确立学科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一门理论科学化的标志。任何严密完整的学科体系从逻辑起点出发到完整的逻辑体系的构建,是学科理论研究的总体思路,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探析和思考十分具有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不同定位,决定了学科理论体系性质的差异。逻辑起点提出的科学与否制约着学科理论体系能否合理展开并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教育活动实践的成败。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学界尚不够系统,各种具体类型的研究有些零散。笔者通过对资料的搜集与归纳,认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并加以评论:
思想和行为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许志远博士在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的文章中,把思想和行为这对范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起始范畴,即该学科的逻辑起点[1]。但是,思想和行为固有的内在矛盾,并非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切矛盾的胚芽。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思想和行为这对范畴大多是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而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提出的。
这种观点看到了阶级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看到了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必然性。但是,将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逻辑起点并没有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基本关系,而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阶级性和人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不同侧面,只有关心人的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单一重视国家主体或统治阶级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这种观点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实际上就是协调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将社会需要内化为个人需要。注重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对范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有其合理性,但是作为学科理论的逻辑起点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范畴显得有些狭隘。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的意志并非心理学意义上的与行为相对应的内在的心理机制,而是哲学存在论意义上的与存在相对应的思维范畴。意志与思维有内在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表现为统治阶级意志和社会公共意志。意志是在阶级中产生,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把意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倾向于政治性而忽视或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完整的学科体系的综合性。意志这一范畴的提出对此领域研究的发展是起到了创造性的作用,但是就此把意志作为一门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有待商榷的。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成果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构的过程中,充分认识这门学科体系是由概念、范畴、命题以及命题的推论等基本元素构建的知识结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基本命题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的解答与阐明,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推断的重要前提[3]。
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首先是最常见、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贯穿于学科体系的始终,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经过一系列的过渡、转化而形成的。其次,逻辑起点标志着学科体系构建的开端,以起始范畴的形式存在,能够蕴涵本学科对象的一切矛盾。再次,逻辑起点是该学科进行理论研究的历史起点,从历史的角度构建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在理论上作为逻辑起点必然在历史上也作为开端。恩格斯说:“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1]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唯物史观的出发点都是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它的任务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现实的人”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实质上是“现实的人”的活动的展开。逻辑起点的界定就是要在理论层面从具体到一般地抽象,在抽象简化过程中,抽象程度最高的也就是最简单的,“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外延最少、抽象程度最高的范畴。再次,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般范畴看,“现实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并且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部分规律。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具体范畴看,能够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具体问题的都来自于“现实的人”。随着具体社会条件的变化,关于“现实的人”的问题越来越多,无论这些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都与“现实的人”有关[5]135-140。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特有矛盾的研究。而要解决这个特殊矛盾就要从现实的人出发,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反复强调,“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则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而“现实的个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状态不变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6]。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在本质上可以还原为与社会中的个人的关系。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去认定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客观事实,并以此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论,有益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作出合理的阐释。
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即人们现实的思想政治品德及其行为状况与特定社会政治体系所要求的人们应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品德及其行为之间的矛盾[7]7。其中“现实的人”是贯彻始终的核心矛盾,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依据,也是思想政治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围绕着“教育什么样的人”和“如何教育人”的主题,“教育什么样的人”主要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研究,以“现实的人”为基点,以现实的具体条件为依据;“如何教育人”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研究,是以“现实的人”以及客观社会条件为基础。
人的矛盾世界纷繁复杂,正是由于诸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矛盾的存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体系是从协调各种矛盾关系的活动中展开的,调和各种基本矛盾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点来合理规定的。“现实的人”在学科理论中处于内核地位,其外部是由内核而展开的一层层概念结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结构就是内外核不断发生作用的结果。
历史和逻辑相辅相成,缺乏历史分析的逻辑方法是不具说服力的。黑格尔对于逻辑学的分析同样认为哲学体系在历史中的次序同理论观念在逻辑推演中的次序是相同的。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6]历史是在人的活动中展开,但是“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6]。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系列理论范畴的架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范畴就是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普遍的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范畴内涵丰富,包括核心范畴、基本范畴、一般范畴和具体范畴[5]77-100。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不是特指而应是泛指概括所有理论范畴的逻辑起点。
“现实的人”是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人是一切矛盾的统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从人的需求出发,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在不断完善“现实的人”中,使人最终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引导和培育过程[7]28-35。客观环境包括众多因素,当“现实的人”与客观环境中的不同要素相结合,就会实现转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就是在“现实的人”与环境的无数关系中丰富发展的。只有从“现实的人”出发,不断挖掘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在逻辑,才能明确构建科学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从而进一步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就其逻辑起点而言表现为“现实的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属性归纳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主体以及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都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过程是在“现实的人”的视阈下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科理论的研究以“现实的人”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客观的必然的社会现象本身蕴涵的内在要求和一般逻辑,使思想政治教育学达到“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人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围绕的是关于人的研究,例如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等。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学科表明马克思主义人学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理论来源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现实的人”的阐释把“现实的人”定义为具有辩证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的个体。辩证性表现在人与人之间通过社会活动和交往结成的关系;历史性表现为人不断发展延续生命的特性;实践性表现在人与动物的显著区别,即进行生产实践劳动的本质属性。
从现实的人出发,就是要从主客观历史的、辩证的统一中既强调客观世界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本源作用,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现实的人”作为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逻辑构架始终的要素,建立起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完善机制。若不以“现实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来把握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实践活动看作人被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并且把人看作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不以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就会局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只有把“现实的人”作为学科研究体系的主体,人才由对外部思想道德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作用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动探索者。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必要前提,贯穿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现实的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维度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研究的确立,对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以及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1]许志远.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逻辑结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1):36-40.
[2]赵 勇,王金情.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新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44-46.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0-30.
[4]罗 萍.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探析[J].教育评论,2010,(4):54-56.
[5]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陈殿林,王天恩.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5-40.
[7]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Research on Logical Origi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ce
WANG Xin-ting1, CUI Hua-qian2
(1.School of Marxism,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2.School of Marxism,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logical origi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ce i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descriptive research method.The current research findings in this respect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al people is the logical origin and the core concep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cience;logical origin;real people
G41
A
1008-3634(2012)04-0131-04
2012-03-11
浙江工商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引12-09)
王欣婷(1987-),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生。
(责任编辑 郭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