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和——儒家君子思想研究》评介

2012-04-07 16:21赵馥洁
关键词:范畴君子儒家

赵馥洁

(西北政法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君子”一词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中国古代对品德高尚和才能卓越的人的通称。学术界对君子思想研究的成果非常多,但研究显得多少有些零散不太全面,整体性和系统性略显不足;研究视阈相对不是很宽,多以具体个案为观照点;研究的学术视角多停留在伦理道德单一层面。对君子思想的诠释和研究很多是就事论事,以此释彼,只释其然而不释其所以然,对君子思想形成的哲学根源探讨不多,没有深入挖掘君子思想范畴的核心本质。当此之际,欣喜地看到了李长泰博士撰写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专著成果《天地人和——儒家君子思想研究》面世,着实填补了儒家君子思想研究上的一些不足。

此书以“和合学”的视角对君子范畴做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既有君子人格、伦理道德的诠释,又有哲学义理和美学的诠释,还有政治经济学的诠释。既有传统研究的静态阐释,又有动态的分析和梳理。凡此种种,书中既有宏观的较全面的把握,又有微观的较详细的论述。该书学术特色比较鲜明突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一,观点明确突出,有较大的创新性。该书以探讨儒家君子的特质为主线和中心观点,即是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君子。围绕这一中心观点进行历史的、哲学的、文化的等多个视角的挖掘,从中找到中国古代儒家君子的本质特征。“君子”范畴是“人”范畴的一个分支,中国哲学逻辑范畴体系对人的诠释一般纳入天、地、人三才架构进行,该书对儒家君子思想的研究就是以天、地、人三才体系为基本架构来展开。“君子”范畴的发展围绕“天、地”范畴进行衍生,天、地是君子思想内涵形成的哲学根源。天健地坤、天刚地柔分别衍生出“勇、仁”特性,二者互用成就大智,君子的特性是智、仁、勇的结合,天地就成为君子思想的形而上学根源,从而完成了从天、地到人的哲学转变,君子特性是天地人的“和合”,水到渠成。这一观点中心突出而又具有独创性,它厘清了君子范畴从启蒙、形成、发展和新诠释的哲学发展过程,推陈出新,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系统性弥补了以往儒家君子思想研究的不足。智、仁、勇三德是儒家君子的核心特质,这三种特质不仅使君子成为德性君子,而且也是知识、智慧与勇气的象征。这就使儒家君子在中国社会具有了普遍意义,成为一个语词和语式,是儒家形象的代名词,已经不限于具体的人,而作为一个普遍意义的称谓而存在。儒家认为人只要具有这种内涵都可称为“君子”。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1]荀子也说:“涂之人可以为禹。”[2](《荀子·性恶》)尧、舜、禹作为儒家君子的代表,已经不是圣人本身这个特定的内容,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定称谓,成为理念中抽象的存在这样一个虚性范畴。这一观点新颖独特,使儒家君子成为百姓心中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具有现实意义。李长泰博士认为儒家君子内涵一直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既适应时代的需求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换,实现了时代核心话题的转移和价值的转向。君子范畴内涵的嬗变说明了它的“和”性本质:一是内容之和——天、地、人三道的和合;二是发展过程之“和”——吸纳和新;三是本质之“和”——德才兼备;四是内外之“和”——内在本质与外在示范相统一;五是方法之“和”——践行健顺之理;六是现实与精神之“和”——治理之才与精神形象的统一。“和”变的特色使儒家君子彰显了“生生不息”的生机,是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普世性的关键原因。纵观全书,这些颇有见地的观点不胜枚举。这些观点剖析深入,“追根溯源,纵横探赜,钩深致远,发人之未发,见人之未见,为中国君子思想的探索作出了贡献”。[3]

其二,章节建构合理,逻辑思路较明晰。学术界对君子思想的研究有很多,角度各有不同。该书基于君子是现实社会中人的理论,对儒家君子进行了现实的剖析。首先,说明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君子,对君子思想追根溯源,对各家君子异说整理归纳,界定了君子范畴。其次,通过探寻以人道论为中心的君子根源,引出了君子天道论和君子地道论。天地之道是君子思想的形而上根源。天道刚健、自强不息、生生日新,只有加强对天道的掌握与理解才能确立人道准则。天具有义理之天和自然之天的区别,义理之天是思想所及,自然界之天处于自然而然的状态,是感觉所及。老子说:“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也就是自然现象的暴风骤雨给人的自然感受。君子除了应具有天的特质,还应有地的德性,地道柔顺,因静而动,具有生养万物的功能。因此君子地道论是立地以立人,立地德以立人德。再次,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与一般人有境界上的根本不同之处,君子境界论于是顺势而出。儒家君子的境界有三层,即自然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处于“象”的状态,是本真的境界即自然心境,能实现心境与自然相和谐;道德境界处于“实”的状态,是尊道贵德的现实境界即道境义德,能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天地境界处于“虚”的状态,是心灵理想的追求即天地灵境,有助于实现人和心灵的和谐。儒家君子的这三层境界是逻辑晋升而非彼此孤立,三层境界有机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儒家君子形象。境界不同于一般人的君子,其风采在社会上是有示范作用的,君子风范论理所当然。君子的风范包括威信以德、言行以礼和文质以谦,也就是说具有高素质的君子,在言行上注意方式,才能得民心,才能有威信,最终变成百姓的精神和价值追求。如何成为君子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其新的内涵并有现实意义,于是引出了君子工夫论和君子新用论。君子成为其人,不仅是一个目标体系,而且是现实行动体系,即君子“行”的工夫。宋明理学家特别将日用作为工夫,成人成圣在于日用之间。全书共八章,从范畴论、天道论、地道论、人道论、境界论、风范论、工夫论到新用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逻辑结构较严密,建构了较完整的君子思想研究体系。

其三,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方法比较多。由于确定了全新的视角,作者采用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该书主题主线一以贯之,而方法使用多维。全书运用了中国哲学的方法,和合学的方法,逻辑历史观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中国哲学的方法注重整体观,作者对儒家君子思想的研究纳入天、地、人三道范畴体系,从而顺理成章地挖掘出儒家君子思想形而上的根源,也就是说使用了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的方法,以注重范畴之间的逻辑衍生。和合学方法是一种综合、统合的方法,该书对儒家君子思想的研究纵贯整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对积淀于各个时代的各家学派之中君子思想进行综合、统合,挖掘出君子思想的本质特征,和合学方法也是形而上之道。逻辑历史观的方法是一种历史的演进方法。运用逻辑历史观的方法分析儒家君子思想的启蒙、形成、发展和新诠释的演进过程,是研究现实应用的需要,即现实的方法,体现了研究的可操作性和新维性。作者在书中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历史上各个学派和不同思想家的君子观进行了比较,对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突出了儒家君子观的普世性;对现代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体现出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这些研究方法在应用中互相包含,共容互进,相得益彰。

其四,文字表述流畅,比较优美而平和。该书的文字表达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章节标题文字简约,对称工整,比较优美,而表情达意相对较准确严密。通观全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用中国哲学语言、语式,注重整体系统的全面性和范畴逻辑的严密性。其次,行文用语流畅,有“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1](《中庸》)的特点,给人平淡、简易、温和的感受。再次,简约的语言陈述了较高深的思想,做到了深入浅出,富有较强的学术韵味。 综上所述,《天地人和——儒家君子思想研究》一书是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国哲学学术著作,其研究的价值弥补了中国古代儒家君子思想研究领域的一些相对不足,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

[1]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M].上海:中华书局1983:339,39.

[2]王先谦.荀子集解[M].上海:中华书局,1988:442.

[3]张立文.天地人和——儒家君子思想研究《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

猜你喜欢
范畴君子儒家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