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立校 走向文化自觉

2012-04-07 16:11杜纯梓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湖湘大学精神

杜纯梓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坚持文化立校 走向文化自觉

杜纯梓*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电大系统要把握创建开放大学的契机,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大力加强电大系统自身的文化建设,坚持文化立校,勇于文化担当,形成文化自觉,致力文化引领。

电大;开放大学;文化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办好开放大学”。全国电大系统正在为之奋斗。我们要把握创建开放大学的契机,让拥有9万多教职工、360多万名在籍学员、办学网络遍布全国的教育“航母”扬帆破浪,进一步凝聚意志、整合力量、协调运作,切实担负起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国家责任和时代使命,必须大力加强电大系统自身的文化建设,坚持文化立校,勇于文化担当,形成文化自觉,致力文化引领。

一、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波诡云谲、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党中央作出的富于智慧和远见卓识的英明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根本性影响。

有专家说,我们已经进入文化时代。“文化”成为社会生活的热词,文化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什么是文化?文化有何功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三句话对文化的性质与功用作了非常精确的概括和阐释。

对文化的具体内涵有多种解释。

最笼统的说法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更多的特指观念形态方面的精神文化。英国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较早说明了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美国学者巴格比将文化定义为“社会成员的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

我国对“文化”的最初解释见于《周易》。《周易·贲卦·彖辞》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将社会人伦范畴的“文化”定位于“人文化成”,即用人文的道理、准则来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行为方式、过程及其结果,造就理想、和谐的人的世界。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并揭示了文化最核心、最本质的内涵和重要作用。文化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密不可分。大学问家胡适说“文化就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梁漱溟说文化是“吾人生活所依靠的一切”。美国人克拉克洪也有同样的说法:“文化是历史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标准和态度生活,从事社会活动与改变环境,要受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和丰富新的文化,推动历史车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的发展是持续沉淀积累的过程,也是不断净化提质的过程。我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是根植于民族土壤中而创造总结出来的“惊人智慧”。它不仅蕴涵了中华民族的生活准则、生存智慧和处事方略,同时具有因革损益、趋时更新的品格和普遍价值。两千多年来,儒学一直是中华文化的正脉和主流,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它在总结前代文明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创造的“崇德贵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等,都博大精深、彪炳千秋,接引和烛照着现代精神。儒学对于解决人类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包括教育问题,都可提供极为丰富的有意义的思想、理念、方法论资源和动力资源。北大教授吴宓在日记中写道:“宓近数年之思想,终信吾中国之文化基本精神,即孔孟之儒教,实为政教之圭臬、万事之良药。”今天国家之兴盛,国力之强大,乃与儒学的泽被不无关系。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正如《中国儒学》主编汤一介教授所说:“民族复兴必须有民族文化的复兴相配合,民族的复兴才有精神力量。”“如果我们人为地把中华民族曾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子斩断,那么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没有希望了。”

加强文化建设要从本地文化资源中吸取养分和力量。湖湘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湖南人意气风发、饶有建树,尤其是近代社会所建功业,“举世无出其右”。有本书叫《湖南人凭什么》,试图解析其中的原因。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使然。曾国藩、左宗棠、魏源、毛泽东等人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我在主编的《湖湘文化要略》中概括了湖湘文化的八种特质:

湖湘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的文化;

湖湘文化是一种有思想深度的文化;

湖湘文化是一种崇尚道义的文化;

湖湘文化是一种经世济时的文化;

湖湘文化是一种求变趋新的文化;

湖湘文化是一种坚忍刚毅的文化;

湖湘文化是一种崇学践履的文化;

湖湘文化是一种影响深远、功业卓著的文化。

这八个方面充分说明了湖湘文化品格高、境界阔、气魄大,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很有冲击力和开拓性。它铸就了湖南人敢为人先、勇于任事的忠义血性。还有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等地域文化,都卓有创造,各呈异彩,在人类文明的灿烂星空中光彩熠熠。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众的精神家园,是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纵观历史发展,“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尤其在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深刻地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和发展力之中,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制胜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高校本身就担负着薪火传承、文化引领的重大使命,因此必须善于继承和传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与时俱进地开展文化创新,同时在其烛照下创立和坚守大学特有的文化精神。一所学校有没有文化精神,文化强还是弱、进步还是落后,决定学校的品格和价值,影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全国电大近年来事业兴旺发达,系统和谐共进,这跟中央电大和各省电大坚定执著地抓文化建设、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分不开。

二、文化立校就是为学校立魂

丢魂丧魄、精神缺失、没有底线是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影响和阻碍中国大学的发展。现在真正有文化精神、有深刻独到的思想和先进理念的学校不多。加强文化建设,用文化为学校立魂,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之魂的核心是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什么?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我认为就是崇尚学术,追求真理。如果大学没有了这种精神,没有了这种灵魂性的东西,就不能称之为大学,就不可能有创新,也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人才。”大学是知性精神和人文荟萃的场所,是思想的高地,担负着传承文明、培育人才、服务社会和文化引领的重要使命,必须坚守学术、坚守道德、追求真理和自由,保持崇高的精神定力,同时在坚守和创造之间激发一种张力。对学术的崇尚和敬畏、对真理的执著与追求是大学精神的核心。美国教育家德怀特·艾伦曾指出:“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备道德性的话,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全国首届小学教育国际论坛上演讲时说得更具体。他说:“学校教育缺乏文化,会把孩子带到一个抽象、片面的地带,文化的缺失带来精神的浮躁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有知识没灵魂、有记忆没根底的‘怪物’。而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学校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和文化的价值。”由此可见,大学精神文化是何等重要。一所大学可以缺这缺那,但决不能让价值思想和精神灵魂缺失。

大学精神主要是通过师德和教师的行为体现出来的。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是师德的罗盘,理想是师德的羽翼,奉献是师德的旨归。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无菩萨之善不可以从教,无慈母之爱不可以为师。教师一定要向往崇高、修身洁行。托尔斯泰说:“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育需要理想,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树立“为了一切学习者”和“一切为了学习者”的教育理想,具备诗人的品格和秉赋,永远激情洋溢,永远憧憬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提出了“教育——必要的乌托邦”的命题。教育是培育人、塑造人的苦差事,教师一定要有殉道者的精神,耐得寂寞、守得清贫、终身奉献。这就是师德之魂。当前我们亟须找回师魂、培育师魂、弘扬师魂。

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造就人是学校文化的终极价值。学校一切工作要为之努力、为之服务。在办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既燃烧自己,培育成就学生;又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名字叫幸福。这种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长、成熟和成功,同时也是教师自身的充实、愉悦和进步。高校管理者应致力于这种境界的实现。

各个学校要有各个学校的文化创意,形成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质。这种个性与特质常常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显示出来。校训、校风、教风是学校的文化标识和精神之窗,它诗意地表达了学校的使命、价值观、愿景和目标。湖南电大提炼、总结出来的精神文化标识是:

校训:让学习伴随一生

校风:和谐进取拼搏求索

教风:学高品敦允精允诚

学风:日新其知完善自我

这些方面直接而显豁地反映了我们广播电视大学的使命、办学定位、价值追求和沉淀的精神文化传统。

学校立了魂,才有清晰而积极的思想指引和目标激励,真正走出迷茫;才能更好地统一意志、协力同心,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发展力和竞争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确定了文化立校的战略,并积极践行之。

三、走向文化自觉是实现大学价值目标的要津

“文化自觉”的观点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最早提出来的。按照他的解释,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种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势。因而“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也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适应、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

大学文化是“体”与“魂”的统一,共同形成并作用于办学过程。没有文化自觉,体不载魂、魂不附体,学校就不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大学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大学精神沉淀陶冶而成后,只有保持一种主体意识的清醒与执著,按其活动规划和行为准则自觉行动,才能产生教育的力量,顺利实现价值追求。

大学文化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有师德文化、廉洁文化、教学文化、管理文化、实践文化、科研文化、学科和专业建设文化、学生工作文化,等等。广播电视大学还有网络学习文化、考试文化、系统建设文化、共享文化等。每个方面都有确定的规范与价值思想。应该忠实恪守,不得违离。如自古以来对教师敬业修身有种种要求和期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高为师,行高为范”;“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凡学术之邪正,视其为人”。教师要师德崇高、业务精湛、充满爱心。将这些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讲在嘴上,是毫无意义的,必须将它溶入自己的血液和神经元中,用以支配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纪连海曾对记者说:“平时讲课,如果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就会觉得心里很难受。我不会责怪学生,我会先反思我的问题,我为什么把学生讲睡着了?我的课怎么就吸引不了他呢?我会很自责!我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差学生,而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差老师。”在清代,湖南也有这样一个典型例子。一生致力于经世之学的硕学大儒王闿运,执掌成都尊经书院时,一次行乡饮酒礼后,张、杨两院生相互谩骂,他深感惭愧,以为“讲学期年而气习仍蔽,教之不行,教者之过也”。又牌示云:“诸生之过,皆吾之过也。今辄自罚十金,助酒脯之费。”这就是一种文化自觉,一种理性反思与觉醒。有了这种自觉、自励,还有教不好课的老师吗?我在工作中经常听到一些电大教师抱怨学生不爱学,到课率低,如果我们都能像纪连海、王闿运这样反躬自问,深刻检查教学中的问题,遵循成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精心施教,积极整改;如果每位教师都怀玉握珠、学富五车、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以真学问、硬本领,情形肯定会发生大的改变。

教师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工程师和求知积理的领航员,必须事事处处做表率,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很强的学术魅力吸引、感化、影响学生。一切与教师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不相符的事不能做、话不能讲。唯其如此,学校的环境氛围才会得到净化,大学精神才会充分彰显,各种失范现象才会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和消除。

大学要走向文化自觉就必须勇于文化担当。不受环境干扰,不被浮云遮眼,不让利欲熏心,坚定不移、心无旁骛地践行大学使命、履行教师职责。湖南电大在全系统大力倡导“三个崇尚”和“三个远离”:崇尚学术、崇尚真理、崇尚实干;远离低俗、远离懈怠、远离腐败。其目的就在于让全体教职工明确价值取向,养成文化自觉。

变他律为自律,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由文化自觉达到文化自强,是学校工作的重大转折和进步。前人有一联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莫作风浪于世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无冰炭在胸中。”在一所大学里,每一个人都知荣明耻,善于自我反思;所有个体都以崇高的道德境界规范自己,见贤思齐,向善怀仁;广大教职工都守正嫉邪,“见势不趋,见威不惕”,具有批判精神,大学的品格就能不断提升,大学的价值目标就能顺利实现。

Adhere to Developing School through Culture and Make Tracks for Cultural Consciousness

DU Chun-zi

RTUV system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creating open university,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vigorously strengthen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RTVU system.RTUV system should adhere to developing school through culture,have the courage to undertake culture,form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strive for cultural leadership.

radio and TV university;open university;culture construction

G728

A

1009-5152(2012)03-0001-04

2012-08-08

杜纯梓(1952- ),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教授。

猜你喜欢
湖湘大学精神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留白”是个大学问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