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2-04-07 01:19黄政德李江山文红艳谢雪姣卓海燕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中医学人才临床

黄政德,熊 辉*,李江山,文红艳,谢雪姣,卓海燕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多层次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黄政德,熊 辉*,李江山,文红艳,谢雪姣,卓海燕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探索与实施多层次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南中医药大学在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构建起卓越中医师、现代临床中医师及基层应用型中医师三个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中医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中医高等教育是建国以来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教育体系,使中医学教育从传统的师承授受逐渐转向院校教育。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开办了首批中医学院,其后,全国各省陆续开办了中医学院,并在各省、市、县、区开设中医医院,由此中医学在教学、医疗和研究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几十年来,中医高等教育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大众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服务模式的重大变革,以及世界医学教育乃至于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遇到了诸多困难,中医教育工作者们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主题进行大量研究,希冀得到教育思想及实践上的突破,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我校近年来亦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获得了一些经验,提出“分层次培养中医人才”的思路,并逐步构建起了多层次中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 本科生多层次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

1.1 本科生多层次培养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必然结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校面临着诸多困难,规模过速扩增、生源质量差异化加大等问题凸显,大多数院校在教育资源配备、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投入、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尚未完全转型[2]。以本校为例,1998年在校本科生仅为2513人,2011年增至17327人,增长5.89倍;本科专业数1998年仅有4个,2011年为21个,增长4.25倍。校园面积1998年222亩,2011年1261亩,增长4.68倍;教室1998年85间,2011年165间,仅增长0.94倍。其他如师资队伍、教学投入等均显著低于学生增长率。伴随着生源扩招,所延用的统一化同一规格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与挑战,使得扩招以来的人才培养质量滑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鉴于此,更新教育理念,对学生实行分层分类培养,才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及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利用有限教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

1.2 本科生多层次培养是满足社会人才多样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本科教育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承担着一个国家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随着柏林大学的建立,洪堡提出的“科学研究为大学职能之一”思想的确立[3],本科人才培养类型发生第一次分化,产生了专业型人才和科学研究型人才;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和“赠地学院”的出现,大学的第三大职能“服务社会”被广泛认同[4],本科人才培养发生第二次分化,产生了应用型人才。

当今世界经济多元化、全球化、信息化发展日益加剧,社会对人才的相应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各种经济成分并存,从国有、私营到各种个体经济的发展,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也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多元化高素质人才己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培养多层次多样化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3 本科生多层次培养是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需要

多样性是高等教育内在的特殊规律性的必然反映。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经验时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是孔子留给后世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作为一种教学原则,他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重要原理。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针对性培养,发挥学生的长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生源水平的个体差异明显增大,对不同的个体构成的大学生群体“因材施教”,便成为高等教育迫切的重要课题。多层次分类培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扬长补短,引导学生朝最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的方向发展,使学生通过培养,所构建的知识能力结构、智力、体力、个性品质等方面达到最佳水平,获得最佳的全面发展。

而来源于经验医学的中医学,更注重个体差异,以辨证论治为主要思辨特色的思维体系也更强调个体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医人才培养更需要 “因材施教”。中医学术的实践性和中医学的直觉体悟、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也要求人才培养因材施教、分类分层培养。对本科生分层次培养契合了中医学学生成才的内在规律和学科特点。

2 多层次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结合高等教育规律以及当下医疗卫生市场的现状与我校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中医学专业本科生分层次培养的思路,并逐步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即:以长学制精英教育模式,培养一批能完整传承中医特有理论与特色技能的“少而精”卓越中医人才;以大众教育模式,培养大批高水平现代中医人才;以职业教育模式,培养一批基层中医人才。旨在通过构建一个较为完整而细分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分类指导,培养出既有适应中医学传承发展,又有掌握现代技术、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多层次中医人才队伍。

2.1 卓越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中医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具有高尚的医德、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扎实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临证医技精湛、能传承中医及中医文化、具有中医学术个性化特征的纯中医、“铁杆中医”为目标,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医诊疗技术的基本训练,具备熟练掌握应用中医学方法与技术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卓越中医人才以“少而精”的精英教育为培养模式,在招生选拔体制上,根据中医学科特色,重在选拔具有一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具有良好的人文思维的学生,中医世家子弟将考虑优先选拔,并逐步建立多元化、多途径、多层面招生选拔机制。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回归中医古典文化的母体,强化中国传统文化之文、史、哲的修养,将《周易》、《尚书》、《论语》、《道德经》和《庄子》等经典著作作为中医学的文化基础课程;强化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以中医四大经典和遴选的其他历代中医经典为范本,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课程的教材;强化中医临床实践环节,增加见习、实习、实验、实践课程课时,采用师从教育的模式实施名医导师带教制度,学生大二即跟随导师临床见习;构建“中医经典-临床实践-名师指导”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在考核机制上,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考核方式,对人才品质、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等全程考察,培养质量严格把关[5]。

卓越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获得湖南省首批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同时获得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我校成立了卓越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名师指导小组,对该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各环节进行有效指导。

2.2 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具备良好的现代人文、科学素质和职业精神,扎实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同时掌握西医基础与临床知识、技能,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工作的现代中医学人才为目标,学生主要学习中西医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西医诊疗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应用中西医学方法与技术处理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并具有处理疑、难、重症的基本能力。

现代中医人才以大众化高等教育为培养模式,采用通行的学年学分制的院校教育方法制定培养方案,旨在适应医疗卫生市场大批量的人才需求。在课程设置上采用中医基础+西医基础+中、西医临床课程的模式,以中西医诊疗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课程设置遵循“先中后西、中西结合”原则,突出中医特色。采用“4+1”阶段培养模式,即前4年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结合见习、技能训练,第5年主要在医院临床实习,重点在于综合实践诊疗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现代中医师,应具有良好的临床综合诊疗能力,能胜任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工作。

2.3 基层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基层中医人才是以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为扎实的中西医学及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能适应在农村(社区)基层环境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主要学习较为全面的中西医及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西医诊疗技术的基本训练,尤其是强化其全科诊疗的思维与基本能力训练,掌握应用中西医学方法与技术处理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并具有对急症、重症疾病初步处理的基本能力。

在招生制度上,采用自愿报名的形式在高考考生中选拔愿意服务于基层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以开设基于全科医师培养的较为全面的中西医及预防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为特色,公共课与专业课时数比例控制在2∶8,中、西医课时数比例控制在6∶4。在学期时间安排上采用“3.5+1.5”的模式,即前3年半在校学习理论,后面1年半临床实习,实习实行省市综合性大型医院和农村(社区)基层医院轮岗,并保证学生基层医院实习的时间至少在半年以上。这种培养模式是根据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通过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基本临床诊疗能力,专为农村(社区)基层培养应用型临床人才,旨在为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培养一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人才队伍。

我校2011年秋季接受省卫生厅下达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中医师培养”项目,已开展了该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我校构建的多层次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涵盖有以精英教育模式培养的、完整传承中医特有理论与特色技能为特色的卓越中医人才;以大众教育模式培养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中西医技能为特色的现代中医人才;以职业教育模式,全科思维培养和基本诊疗能力为重点的基层中医人才三个层次。我校正积极深入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包括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注重基地建设,加强临床教学,深化考试改革,构建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多方位、全过程的动态考核方式,优化质量监控体系等。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更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和优化,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卫生事业以及中医学的传承和光大作出更大的贡献。

[1]邓远美.多样化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12):54-56.

[2]郑兰英.21世纪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困惑及其症结[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4):28-30.

[3]张楚廷.高等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98.

[4]杨光福,张宏菊.赠地学院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0(10):9.

[5]黄政德,熊 辉,李江山,等.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考核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236-237.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multi-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Chinese Medicine Undergraduates

HUANG Zheng-de,XIONG Hui*,LI Jiang-shan,WEN Hong-yan,XIE Xue-jiao,ZHUO Hai-yan
(TCM University of Hunan,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ese Medicine;personnel training mode;reformation;innovation

G64

A

10.3969/j.issn.1674-070X.2012.05.002.014.03

〔Absrract〕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multi-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Chinese Medicine Undergraduates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re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TCM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With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exploration about reforming TCM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mode,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btained some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gained certain achievements.

2012-02-19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XJK011AGD007);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2011-179、2010-191、2008-114);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1BGD003)。

黄政德(1955-),男,湖南益阳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高等中医教育研究。

*熊 辉,男,医学博士,教授,E-mail:xh19632003@sina.com。

(本文编辑 李路丹)

猜你喜欢
中医学人才临床
人才云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