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感培育研究*

2012-04-02 18:25:43汪宏伟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9期
关键词:意志爱国爱国主义

汪宏伟

(徐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江苏徐州221004)

经数千年悠悠岁月凝聚、积淀而形成的爱国主义,是一种集情感、思想、意志和行为为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推动各民族历史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个人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的指路明灯。大学阶段是人的情感、自我意识以及价值观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和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爱国情感的培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客观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心理与思想特点,积极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感,是一项既有着现实意义又有着长远意义的的宏伟工程,应当引起教育者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 当代大学生心理与思想特点分析

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掌握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特点,是正确地引导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先行条件。大学生所在年龄段是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自我意识、思维能力、情感和意志等诸多方面都是在这一时期走向成熟,心理行为特征也就会在成熟与不成熟两边徘徊,这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很大的挑战。大学生心理思想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

情感成熟的标志是丰富、深刻、稳定,大学生随着需要、社会接触与社会阅历的增多,他们的亲情,友情,美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等迅速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逐步成为其情感世界的本质和主流。这种强烈的情感不仅仅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家长、同学和老师的态度等方面,他们富有理想,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充满了希望和激情。但是,如果受到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影响的强烈刺激,他们的情绪又容易产生较大波动,表现出两极性,既可能在短时间内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又可能从冷漠突然转为狂热,乃至造成消极的后果。这种情况常使一些大学生陷入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和冲突之中,从而感到十分苦恼。大学生远离父母、亲朋好友,情感上依恋他人,这时候教育工作者如能够和他们在情感上多沟通,了解学生,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对以后的交往是有很大作用的。

2.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己和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它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等。大学生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同时自我评价能力增强,表现出较明显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信心,他们自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十分重视维护自己的名誉,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由于自身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等不足,大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不善于正确处理自我完善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还没有确立立足现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他们往往对自己估计过高,不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难以理解人,尊重人,常常表现出自命不凡,刚愎自用;有少数人难以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自己,不能坦然承认自己和欣然接受自己,欣赏自己,常又缺乏自信而妄自菲薄。他们一旦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困难或遭遇到某种挫折时,容易产生对现实不满的过激行为或强烈的自卑感,自暴自弃,甚至导致行为失控和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3.智力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但又缺乏辩证思考能力

随着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有所增强,主张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自己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一切,不愿意沿着别人提供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其思维的辩证性、发展性都有所提高。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主要表现在思维品质发展不平衡,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敏感性发展比较慢。尤其是他们还不大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指导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观察社会现象,因而对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的看法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往往是非不分良莠不辨,易受错误思潮的影响,有时好走极端。

4.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

处于意志形成时期的大学生,其意志水平发展又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主要表现在意志的自觉性和坚韧性品质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意志的果断性和自制品质的发展却相对缓慢一些。大学生能独立迅速地处理好学习、生活问题,但是在处理关键性问题或采取重大行动时往往会表现出优柔寡断、摇摆不定或草率武断、盲目从众的心态。在不同的学生中,大学生意志水平的表现也不一样,如在专业学习活动中,有的往往意志水平的表现较高,而有的则意志水平相对比较低。在同一种活动中,大学生的意志水平表现也有较大差异,心境好时意志水平较高,心境差时则显得意志水平较低。情绪波动对于他们意志活动水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学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与思想现状的调查研究,立足于他们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规律,因人而异地制定科学的教育计划和方法,实施有效的教育工作,以引导和推动大学生爱国思想的成熟。对大学生自身而言,正确认识自身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特别是尚未成熟的一面,有利于提高自我评价的科学性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二 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感培育的内涵

心理学中情感就是指“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过程中的主观体验”,爱国情感作为一种情绪体验,主要是对养育自己祖国的一种崇敬和依恋之情,它是人类情感体系中最纯洁最高尚的社会性情感,这种情感是在各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一种认同心理和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祖国母亲的恩泽而产生的感恩依恋心理组成。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最原始的根,根盛而末荣,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应当从爱国主义情感培育抓起。

1.大学生爱国情感特点

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独立的面对社会,原先的依恋心理也经过了断乳期,对父母家长的依恋,对集体社会包括祖国的依恋之情暂时就被掩抑搁置起来;对祖国的情感依恋已不是简单地生我养我哺育了我,而是上升到理性高度,更多从价值伦理的角度进行评价。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所遇到的实际境遇成为他们形成感情份量的重要原因。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虽然很强烈,但当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时,从思想深处透露出的却是爱国情感的滑坡。比如有些学生在谈到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时,归结为“中国人就这样,素质低下”。对“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的流行俗语赞同者达到了80%以上。也有少数人把在小团体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扩大到对整个社会甚至祖国的不满。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不应当简单认为已经失去了教育的最佳时期,而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情感培育除了理论教育中让大家认清与反思一些事实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靠熏陶与感染,这符合情感生成规律。

2.爱国情感的基本要求

一要爱领土。爱领土就是热爱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毛泽东对我们国土这样描述到:“我们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热爱领土不仅是对她的依恋和赞美,更重要的是对她的爱护和责任。我们更应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去爱护我们的国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去开发、利用、完善这片国土。

二要爱人民,爱中华民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仅因为她拥有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的国土,更重要的是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国土上的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各族人民,也正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源远流长、繁荣昌盛。因此,每一个真诚的爱国者,都应热爱这个国度里的伟大人民。没有人民的祖国是不存在的,离开人民的爱国是空洞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最根本的就是热爱创造祖国历史,描绘祖国未来的各族人民。

三是爱民族优秀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得广泛认同的标记。一个民族越是经久不衰,其文化也就越是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是孕育民族情感的最好种子。社会心理学在考察社会感情的形成和发展中,提出了文化遗传理论,它是指“文化遗传通过人和物的记载,保存和发扬一个民族的文化”,通过行为规则、活动方式、待人接物等民风民俗,给每个民族的个体的情感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这是无数先人心智和精神的凝结,是我们承载下来接续下去的一笔无与伦比的财富;这是我们自我认同的精神标记,也是我们面向世界的精神旗帜。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文化也在历史中成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之根,是我们民族之魂。每一个爱国者都必须扎好这个“根”,守好这个“魂”。

四是爱国家。爱祖国与爱国家是不能完全分离的。只有在阶级矛盾尖锐冲突到不可调和的历史时期,当不打倒反动的国家政权形式就不足以维护祖国和人民大众的利益的时候,爱祖国与爱具体的国家形式才发生根本的对立,爱祖国与爱国家才被严格区别开来。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正是爱祖国的伟大实践,这场革命,以打碎反动统治的国家机器为直接目标。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政权回到人民手中,祖国和“国家”真正合而为一了,爱祖国与爱国家也真正得以合而为一。

三 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感培育途径

一是通过集体关爱,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人的爱国主义情感虽然根源于乡土之情,但是进一步的巩固却取决于个人感受到的来自集体与社会的温暖。如果一个人对单位不满,对社会评价较低甚至仇视社会,也就谈不上爱国了。所以在大学阶段,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们一定要努力创造集体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公正道义,感受到人性的美好,从而产生对集体的热爱,对集体的爱是爱国主义的直接基础。

二是通过感恩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人们热爱祖国的感情来源于对伟大祖国与自身价值关系的感受。这种感受愈强烈,对祖国的感情就愈深厚。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就要让学生们更真切、更全面、更深刻地感受伟大祖国的价值。这个价值在空间上蕴涵在我国的自然、社会和精神之中;在时间上包含在历史和现实之中,存在于由无限广泛和丰富的感性材料组成的信息系统中。为了使大学生们能够全面、系统地感受到祖国对自己的价值,从而形成同客观的价值关系相一致的对祖国的爱,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沟通信息,搞好宣传教育,把一切生动的、能够反映祖国价值的好材料广泛地传播开来,让大学生们都知道。二是加强理论工作,帮助大学生们提高科学的感受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最经常、最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祖同的温暖,从现象中捕捉到本质。因此,就祖国价值与我们自身的关系来说,对祖国之爱的开发,一方面是信息及材料的开发,一方面又是价值认识即理论的开发。

三是通过榜样感染,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出于人们共同生存在祖国所提供的价值系统中,所以,祖国爱是一种共同的或共通的感情,它极容易在祖国同胞中传递、扩散和引起共鸣。利用这—特点,我们还可以通过宣传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的爱国思想和爱国业绩来进行祖国爱的开发。在历史上,我们伟大的祖国涌现了许许多多爱国主义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更有许多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集体和个人。在海外华侨中,也有许多忠贞、高尚的爱国者。他们对祖国价值的感受最强烈,对祖国的爱最真挚。他们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实践的代表。在过去的宣传中,他们的爱国思想和爱国业绩已经强烈地感染了人们,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扩散和强化起了很大作用。今后这种宣传有必要在大学生中间朝着更生动、更深入的方向推进。

[1]段鑫星,赵 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5]黄小军,应竞丽,王华标.爱国主义教育概要[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6]王 娟.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J].新东方,2007(2).

[7]苏宝芳.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8]王德广,秦朝均.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与途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9]曾 伟.当前大学生的特点与思想政治状况及其教育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

[10]邱 霞,王恩久.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J].科技咨询导报,2007(22).

猜你喜欢
意志爱国爱国主义
动物的“自由意志”
大自然探索(2023年7期)2023-11-14 13:07:52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8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 05:58:40
爱国学·晒佳作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20:06:46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青年歌声(2017年9期)2017-03-15 03:33:18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2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 1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