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2012-04-02 16:55:51曹燕宁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曹燕宁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急迫的要求。思考新媒体造成的新“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制定相应策略,对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育人为本”工作方针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积极应对新媒体,建构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作为新媒体之一的微博正在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释放情绪、自我表达的重要舞台,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微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的可能性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微博创设了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便利的路径。微博可以轻松转发,以话题的变异性、弥散性、不可知性为主要特征,[1]其转发功能可使消息在人际网络中呈现“病毒式扩张”[2]的特点,使信息传播通路从单向度、单维度向多角度、多维度转变,传播内容从静态、单一的形式向动态、多样的形式转变,信息发布、传递更自由,接受、运用更方便,有利于破除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时空、速度限制与信息耗散、反馈失真的弊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微博,精心构建教育模型,认真筛选教育内容,巧妙转化教育形式,将文字与声音、图像、数据结合,形成集成性、同步性、交互性和形象性一体的教育新路径,将正面灌输、纸质阅读与侧面教导、光电接受融为一体,使思想政治教育生动活泼,富于艺术性,灵活互动,增强亲和力。如2009年中南大学商学院组织10名就业信息员将就业招聘信息整理分类,通过微博平台传送岗位信息1734条,其中63.24%被毕业生有效使用。[3]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首先,内容来源的广泛性。任何人都可发布信息、提供内容链接、报道新闻,各种信息资源在微博上不断出现,形成纵横交错的复合信息网络,其中任一信息都牵连多维的、立体的、巨大的信息库,而且能“随时对信息进行修改、增补,并及时转发出去”。[4]其次,内容风格的多样性。内容扩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也为内容的推陈出新准备条件,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再束缚于机械的说教,可根据大学生生活状况随时提出建议,以生活格言的方式通过手机传递,如河北长安区团委用“格言微博”令大学生感悟生命,受到教育。来源的广泛性与风格的多样性方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撷取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资料,将其制成教育文本,补课程教学之不足。

(三)增强学生主体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权威性、服从性、灌输性为主要特征的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体与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其主体性有待发掘。随着微博的运用,传播层级重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壁垒与集中的传播主体结构慢慢消解,大学生既是信息的受众,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获取信息的形式也从单向、两点传播向多边、散状转变,发短信、写博客、群聊成为他们信息获取和传递的重要方式,“传播效力、传播权限发生改变。”[5]同时,非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受教姿态渐渐改变,大学生主动积极寻求自己所认同、所需要的信息,更个性化、匿名化、分散化地沟通交流,进而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完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主体性。

(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微博更加方便、快捷地发布个性化信息,有效利用课外时空,灵活、快捷传递相关信息,并在学生“分享”、“转发”中进一步扩大影响。虚拟的环境和角色有助于缩小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职业等社会特征被掩盖,便于大学生倾诉内心的孤独、苦闷、迷惘等,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更便捷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生活状况。微博交往中,教师和辅导员们放下身段,和学生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打破了课内课外的限制,接通了心灵电波。如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辅导员李艳在腾讯微博上发了一篇名叫“武工职新生‘十不准’”博文,包括:上门推销,“亲们”千万谢绝购买;学校一号门人多车多,过马路不要横穿;路边摊有小偷跟你“躲猫猫”,买东西不要忘乎所以;饭卡丢失尽快挂失,“好心人”会帮你消费等。该微博发布后,两天时间达到170多次的点击率,还有20多位校友分享转载[6],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微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的必然性

(一)微博传播的互动性要求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当下微博正在建构“互喻文化”和“前喻文化”①人类社会存在后喻文化、互喻文化和前喻文化。后喻文化典型的特征是“未来重复过去”;互喻文化的典型特征是“现在是未来的指导”,互喻文化中会出现代沟,年轻一代更注重从年龄相仿的人那里获得交流和经验;前喻文化则表示那种年长者不得不向孩子们学习他们未曾有过的经验的文化类型,在前喻文化中,儿童面临一个“完全未知的、因而也无法掌握的未来。”参见郑金洲《教育文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8 4-8 6页。相混合的复杂环境,年长一代不清楚、不理解年轻一代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现象愈发明显,年轻一代在知识获得的渠道和速度全面赶超年长一代,导致后者知识权威地位的衰落。如不尽快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尽快改变代表“年长一代”教育者的职责与角色,思想政治教育将出现危机。只有尊重学生主体性,将教育视为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由“教”变“导”,由对立走向融合,才能适应微博带来的挑战,台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部“学工在线”就做得很好,他们用生活格言的方式向学生传输触动心灵的话语,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微博传播的多元性要求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微博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回避微博载体。据调查,受众最愿意转发的微博内容通常是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复合媒体”、“复合教育”观念,既要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势,也要发掘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潜力;既不能用微博简单取代传统的教育方式,也不能排斥微博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介入,同时也要警惕大学生出现过度依赖微博而轻视甚至排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现象。

(三)微博传播的失序性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

微博的产生不仅开创交往的新形式,发展知识的新结构,也使知识控制更加乏力,内容把关愈发困难。据对微博消息样本性质构成的调查,“质疑”类和“情绪宣泄”类消息累计约占消息样本总量的半数,显示突发事件中微博舆论“火药味”十足的性质,说明以目标主体为核心的认同性舆论空间较小。[1]微博也为个人自由发表想法提供平台,有些想法不当就会引发不良社会影响,如厦大一名女博士去山区贫困县调研后就在微博上抱怨当地生活水平太差,转载转发者众多,引起广泛争议,这说明微博环境下,多元的信息与信息解读同时存在,传播的时间和空间没有限制,“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和“资讯无屏障”可能带来信息发布失控。不少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意识形态防御意识较差,道德自制观念淡薄,就容易受到负面信息影响,形成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氛围。因此有必要加强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力度。

(四)微博传播的复杂性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微博环境下,教育者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信息权威的失去。微博环境中,信息已成公众共享的权力,而微博平台正成为知识的狂欢场所。大学生通过微博参与知识的接受、创造与观念的更新。在这种共同参与的知识格局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知识储量有限与信息来源无限之间的矛盾,原先的封闭性知识结构正在瓦解,不得不从知识独享的神坛走向知识共享民间,传统的膜拜式信仰代之以平等的交流、知识的互补与充满尊重感的信赖。合理利用微博平台提升思想教育水平成为必然要求。

三、微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的方法

(一)打造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营造校园微博文化

高校微博文化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有助于在高校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高校微博文化既是育人的需要,也是稳定的保障;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也是高校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目标。应积极拓展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精神及科学发展观统领微博阵地,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校园官方微博,努力开拓校园文化建设新载体。依托微博将理论学习、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成果、各院系组织开展的团学活动等相关信息和图片摘编,定期向师生传送;编发微博主题讨论、倡导主题活动,如重庆高校举办“QQ微博传箴言”活动,鼓励师生创作“爱国”、“爱校”、“励志”、“感恩”、“惜缘”等五个方面箴言;天津科技大学学工部以“新变化,新时代”为主题,在学生中开展红色箴言大赛活动,这些活动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营造了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

(二)加强微博技术培训,培养微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将微博技术培训作为师资队伍建设重要内容,将微博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的融合作为选拔培养人才的标准之一,打造理念先进、思维活跃、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利用校内外培训、工作沙龙、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辅导员、老师的相关培训,实施“辅导员能力提升工程”,鼓励和要求辅导员、老师认真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断拓展新手段和新渠道,全面开展喜闻乐见、形式灵活的网上主题活动。选拔培养以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干部、毕业生党员为骨干的微博信息员队伍。举办辅导员微博写作大赛,提高微博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如清华大学就正式成立微博协会,每学期专门为清华微博协会成员做一次到两次微博写作和媒介素养的业务培训。

(三)注重微博管控引导,把握微博舆论主动

“社会大校园,校园小社会”,治理校园文化,离不开对校园媒体尤其是微博的管控与引导。高校各部门如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和各院系要加强协调、综合治理、形成合力,疏导、管理、规避微博的消极因素,倡导、引领、发挥微博的积极因素。出台相关微博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与运行管理办法,对微博平台的运行管理、安全保障、信息发布审核程序等作出严格规定,确保微博平台正常、安全、有效运行。加强源头管理,管控微博舆论的来处和出口,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以任何传播渠道,确保杜绝微博的负面影响。要将源头管理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事后惩戒要与事前预防相结合、短期网络意识教育与长期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争取提前监控、加强引导、注重疏通、讲究耐心,扬微博之利与益,避微博之害与弊。要主动出击处理有害信息,提前制止扫除错误言论;及时协调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与不当言辞,大力支持健康的微博文化活动,牢牢把握微博舆论主动权。

(四)打造微博红色节点,培育微博意见领袖

微博环境下,传播不但呈现个人对个人的两级流动,更呈现多人对多人的多极流动,流动过程中节点的重要性凸显。[7]应鼓励校级机关、部门以及干部、老师、辅导员开设微博,打造微博红色节点,让其成为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微博主流意识教育,引领微博文化建设,如华中农业大学红色微博是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土地管理学院携手新浪打造的首个高校红色微博。绍兴文理学院校党委书记王建华也带头开通实名微博,并号召学生工作一线教师建立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博客、微博,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应鼓励利用校友资源,鼓励知名专家学者和一些社会影响大、公众形象好的知名校友开微博,把他们培育成微博名人。大学生也应以微博公民要求自己,通过微博和其他路径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主动担当公民责任。[8]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应以社团为依托,选拔与培养思想先进、学习优秀、道德高尚、态度端正的骨干分子作为意见领袖,帮助他们树立政治大局意识、建立亲民言论观念、运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科学的理念,充分发挥其微博舆论引领作用。

[1]夏雨禾.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5):60-69.

[2]赵民,张军锋.社会运动中的Twitter现象——兼论Twitter的性质与发展方向[J].新闻大学,2009(4):34-44.

[3]中南大学招生在线.我校依托新媒体推进共青团工作的经验获团中央认可[EB/OL].中南大学招生网,(2010-04-22)[2012-09-10].http://zhaosheng.csu.edu.cn/Block/Jjxy/View News.aspx?InfoID=2561.

[4]曹春丽.论微博[J].湖南社会科学,2007(5):208-210.

[5]冯锐,金婧.论微博时代的泛在传播特征[J].新闻界,2007(4):27-28.

[6]梅莹.辅导员微博“潮”语引导新生[N].楚天金报,2011-09-24(B3).

[7]吕吟.公共危机与微博传播:Twitter和新浪微博在地震中的传播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8]康秀云.大学生微博公民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N].光明日报,2012-07-22(4).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