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地理学家
褚先生年轻时就读史地系,有扎实的古文功底,在历史地理研究方面思路独到,尤其是对徐霞客的研究
成绩显赫,成为我国著名的徐霞客研究大家。
由于长期在上海工作,褚先生对上海历史地理的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平时非常注意收集资料,潜心分析研究。发表了“上海都市的发展”(《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59年9月)、“历史时期太湖流域主要水系的变迁”(《复旦学报·历史地理专辑》1980年)、“上海建县以来的人口变迁”(《学术月刊》1985年9期)、“黄浦江的形成和变迁”(《太湖水利史论文集》1986年)、“崇明岛的变迁”(《地理研究》1987年3期)等十多篇论文。
经过多年努力,褚先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汇辑成《上海历史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该书曾作为高校地理系教科书。先生还撰写过一些地理学史方面的文章,如“中国地图史略”(《地学季刊》1934年1卷2期)、“天下郡国利病书”(《文史知识》1982年3月)、“沈括在自然地理学上的贡献”(《自然杂志》1994年9月)等等。先生还积极筹备组建了历史地理教研小组,1984~1989年先生共招收了两届3名历史地理研究生。
褚先生尤因在徐霞客研究方面的资深造诣,成为全国著名的徐霞客研究学者之一。从1976年起,先生和复旦大学吴应寿共同进行了《徐霞客游记》的重新整理工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该书于1982年、1987年、1993年、1995年已印至第五版。先生还编著了《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出版)和《徐霞客游记选注本》(与洪建新合写,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上述三部著作已由法国人Jacques Dars整理、译成法文《徐霞客游记》选辑本,于1993年由法国Gallimard出版社出版。先生还发表了二十多篇有关徐霞客研究的论文,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在研究的视角、研究的深度、研究的方法上都可谓蹊径另辟,受到了业内同仁们的赞誉。
本文最后用褚先生晚年的诗句作为结尾:“七十年①原诗为“六十年”,当时褚老八十岁。褚先生享年92岁,现延伸为“七十年”以呼应本文标题。笔者注。来转瞬逝,教坛耕耘作园丁;喜看桃李花开日,晚霞灿丽实堪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