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抓住重点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类课文的教学

2012-04-02 13:44:33黄秋萍
成才 2012年9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语言

■黄秋萍

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抓住重点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类课文的教学

■黄秋萍

故事是语言,是情感,是绘声绘色的表演,在语言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因为生动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尤其是为他们的想象和表现提供空间和机会,所以英语文本中的故事教学最能抓住学生的关注焦点,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小学三年级的初学者,还是六年级的毕业班,小学英语故事类课文都是学生最为喜爱、最乐于参与的学习内容。

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故事内容也不断丰富,难点逐渐增加,涉及到西方的文化风俗也越来越多,部分学生就会产生紧张焦虑和畏难的学习情绪,不敢大胆参与甚至放弃故事学习。因此,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有效地进行故事类课文的教学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创设情境,是带领学生走进故事,体验故事的金钥匙

小学英语中的故事涉及面很广。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呈现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情境要表达的意图,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领会新的单词或句型的含义,学习新的语言知识,以及如何在正确的语境中运用,为后面的学习清除语言障碍。

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可以根据故事的特点和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用简笔画、图片、实物、访谈活动或现代信息技术、描述、表演等手段灵活多样地创设故事情景,避免千篇一律的呈现方式。

如,《剑桥小学英语第三册The hero》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农场主Joe和妻子Sarah擒住银行盗贼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点都离孩子们比较遥远,怎样再现当时的场景呢?

经过一番思考和准备,开课时,笔者用简笔画几笔勾勒出美国西部的粗犷——山脉、小镇、银行、马车……大家目不转睛看着老师手下的粉笔神奇地变幻出美国西部平静的小镇,不由自主地说出老师画的内容,很自然地突破一个个难点单词。配合着课文内容的展开,教师骤然播放几声枪响和马嘶声,然后将两个强盗策马的剪贴画放在银行的一旁,大家顿时深深融入其中,焦急大喊:“强盗!”教师轻轻点拨:“They are bank robbers!”大家马上大声喊起来:“Police!Bank robbers!”接下来故事的学习水到渠成,大家带着深深的情感体验去学习故事,效果就非同一般。

从这里不难看到,故事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在故事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是带领孩子们走进故事,体验故事的金钥匙。因为生动、有趣的情境活动有助于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主动地融入故事之中,促进对故事的背景和情节的理解,水到渠成地突破重难点,开发故事中的情感资源。

二、制造悬念,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运用语言的良好契机

在英语故事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力是一种奇特的思维能力,是极其可贵的品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的特点,去创设含有悬念和疑惑式的学习空白,吸引学生去想象、猜测、争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1.设疑——猜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选择最佳突破口,进行设疑,开启学生的思维。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和自愿体验的基础上,进行顺于或逆于事实发展的扩充、延伸,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激起他们思考、探究、想象的欲望。

设疑的方法有很多,如情境中设疑,即教师在故事教学中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情境问题,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步步深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又如悬念中设疑,即教师设置一些令人不解、悬而未决的疑问,引出悬念,使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心态,从而激发想象,启迪智慧。

2.质疑——讨论——解惑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需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在学生大致了解故事内容后,教师提出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问题,请学生分组自学,试读故事中的每一个句子,把握每一个细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在小组内进行探讨,有共性的问题在班上提出,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大家共同帮助解惑。其间教师辅于艺术性的点拨,尽量将主动权留给学生。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在进行积极思维,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

三、抓住重点,是减轻学生学习焦虑,增进自信的一剂良药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英语故事教学的篇幅越来越长,知识点越来越多,内涵越来越深,学生学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不仅是部分学困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学优生也信心不足。如何克服高年级英语故事学习的瓶颈呢?

1.抓住基础、重点,使之简单化

随着英语故事难度的加大,教师一定要把握单元重心,抓住故事的重难点,不要指望面面俱到,徒增负担,我们不妨用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中的“适当集中”,即语言集中进行教学。

例如,六年级的故事Nicola’s holiday,文章长,句型多,且不集中。老师只要牢牢把握故事中奶奶提出的Do you like it here?Why?这个关键的问题,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性进行开放式的问答,通过Nicola自己前后对北极生活不同看法的对比,自然引出新的知识点,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3.依托韵律、动作,使之表演化

在高年级的故事中会出现一些难度大并较长的句子,这些句子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非常重要。对这样的重点句,教师除了特别的语义分析外,还可以借助节奏和动作,使难点句子简单化。实践证明体态语言和音乐节奏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高效掌握这些句子,清除语言的障碍。如:在剑桥小学英语第四册《Ice cream for Oswald》中,句子And this is how Henry the Horrible killed the people he didn’t like的掌握是个难点,学生很难读清楚,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泛读,用语调的变化来帮助学生模仿和掌握。也可以通过句子的分解和有节奏的动作进行教学,例如:Henry,Henry,Henry the Horrible(恐怖的动作)——killed,killed,killed the people,killed the people he didn’t like(砍头的动作)——And this is how Henry the Horrible killed the peoplehe didn’t like.这样,句子变得有节奏且学生全身都运动起来了,使得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知识的难点。

因此,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好重难点,精心创设科学的教学策略,就能让学生通过有趣的学习和游戏活动,消除畏难情绪,清除故事中的语言障碍,为更高层次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故事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文学表现形式。在小学英语的故事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抓住重点,激发学生乐学、乐演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发挥语言学习的功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生活态度的养成。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语言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护患情境会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