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芸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王建芸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章节。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指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是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机关系是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也是设计的基本概念之一,通过学习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就是说,如何让学生对人机关系概念能够深刻理解并且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是本节的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展开教学活动;如何适时的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如何渗透探究式教学,实行多样式教学;如何让学生树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实践进行思考的意识,并形成一些基本理念,拓宽思路,完成本课的总体目标和本节的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究。下面就对这一节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思考、教学过程的设置和实施,谈谈几点浅见。
观点一:灵活处理教材,努力突破创新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相对较少,教师讲解引导要力求细致,特别是课外材料的给出,这样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分析案例和进行讨论时,要注意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体会通用技术的学习特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有所增加,教师把更多的学习独立权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研究“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时,可采取让学生对网上搜集的资料公布讲解、交流讨论,再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教师不要生搬硬套教材提供的内容,而是要突破教材,力求创新。选用那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教学。如在讲述高效目标时,可把“制定学习计划”纳入人机关系中“机”的范畴,启发学生思维;在最后的总结中,提出问题“将来同学们的书桌应设计成什么样子”,让学生对未来的人机关系处理作出设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在作业布置处理上,可不直接采用教材原题,而是布置学生调查研究自己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中的人机关系、存在的问题,应如何改进等。这个作业更有研究价值,操作性强,学生也十分感兴趣。
观点二:精选典型案例,讲解突出重点
这一章节教学案例很多,备课时我也查找准备了大量的案例,但要在两节课中完成确实有些困难。在反复思考和琢磨后,我没有呈现课本上的案例资源,而是紧扣教学目标,严格选择,围绕“学生课桌、学生床、篮球鞋、学习计划”四个案例展开教学。案例的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少而精,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要能说明问题、蕴含深意。那些技术内涵不高的案例使用过多,会占用有限的教学时间,造成浪费。在案例的讲解上,要找准角度,选择学生熟悉的、有亲身感受的案例,并抓住重点,深入讲解、充分展开、透彻分析,使学生从中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在案例的总结上,要落到关键点,不可泛泛而淡。
如我在介绍人机关系设计要实现的目标“高效、舒适、健康、安全”时,选择视频“学生床的设计”这一具体、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学生观看时很兴奋、很投入、很积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理解,而后我又针对视频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讲解、启发,然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人机关系的概念,基本理解实现人机关系设计目标的内容与含义,达到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观点三: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灵活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怎样让学生动起来,需要教师设计、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根据教学需要,我适时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床的设计、轻轨研究动画);根据每一个视频的内容,设置学生相互交流、辩论的环节,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人机关系;安排学生做“选购篮球鞋”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味人机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寻找学校或周围存在的不合理的人机关系,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判断;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根据自身的习惯和需求,在设计书桌时应考虑哪些人机关系”,启发学生探究。
通过这些活动的设计与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交流、表达、沟通的能力,还让学生得到思维的碰撞,从而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人机关系,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观点四:坚持学生主体,渗透探究教学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学科,需要教师将大量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与参与权,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发展空间。
教学中我针对不同的教学需要,实行多样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什么是人机关系”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列举事例(以周围事物、环境为例)是很好的教学手段;而在“人机关系设计要实现的目标”的教授过程中,穿插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做“选购一双适合自己的篮球鞋”的游戏,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在研究“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时,我没有直接将内容与结论呈现给学生,而是提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学生依靠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到结论既不是遥不可及的,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这样的处理,使学生在学习时很有成就感和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
观点五:注重以人为本,教学有序推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各个知识衔接的流畅,注意前后内容的呼应、逻辑的紧密。在如何让学生建立“以人为本”核心设计理念的教学环节上更是下足功夫,通过不同案例、多样活动形式,层层推进,并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扩宽、拓展。如让学生列举身边的人机关系→观看床的设计和轻轨研究动画视频→开展选购篮球鞋的游戏→寻找身边不合理的人机关系→设计书桌时应考虑哪些人机关系等。使学生在整个学习中不断加深认识,加深理解并最终牢固树立和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这是本节的重中之重,也是本节的宗旨和核心,这个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要渗透给学生,并贯穿始终,使学生体悟整个设计领域的人文内涵,初步形成人文思想、人本思想,让学生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要树立这种理念和意识。
对学生来说,通用技术是以前没有基础的学科,对老师而言,这门学科才刚刚开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实、新的学习方式的构建,对通用技术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