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彦彬,洪 霞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河北承德 067000)
番泻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孟彦彬,洪 霞
(承德医学院中药研究所,河北承德 067000)
番泻叶;化学成份;药理作用
番泻叶为豆科植物叶番泻或尖叶番泻叶的干燥小叶,性味甘、苦、寒,归大肠经,是一种常用的泻下药,具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之功能,主治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导泻剂。
1.1 蒽醌类 尖叶番泻叶含番泻苷A、B、C及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酸-1-葡萄糖苷、大黄酸-8-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尖叶番泻的根中含十八个蒽衍生物(包括游离蒽醌、蒽醌苷、二蒽酮苷)[1]。狭叶番泻叶含番泻苷A、B、C、D、芦荟大黄素双蒽醌苷、大黄酸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狭叶番泻果实中含番泻苷A、B及大黄酸、大黄酚的苷。
1.2 黄酮类 尖叶番泻叶含异鼠李素、山奈素,狭叶番泻叶中含山奈素、番泻叶山奈苷。
2.1 抗菌作用 10%番泻叶溶出液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甲型链球菌和白色含珠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番泻叶中某些羟基蒽醌类成分具一定的抑菌作用。卵叶番泻叶的醇提物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及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水提物仅对伤寒杆菌有效。
2.2 止血作用 番泻叶粉口服后可增加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能缩短凝血时间、复钙时间、凝血活酶时间,而有助于止血。番泻叶中的晶纤维和草酸钙簇晶则有局部止血作用。以30%番泻叶水浸出液在纤维胃镜直视下直接喷洒于出血病灶,显示有即刻止血作用。对急性出血病人口服番泻叶粉1g后即作胃镜观察,发现番泻叶粉均匀布满出血病灶表面,起到止血作用。番泻叶对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止血作用,具有促进内凝血与抗纤溶作用, 同时又具有局部作用。
2.3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番泻苷C在小鼠体内的代谢活化与蒽酮有协助作用。番泻叶是一种缓泻剂,此药不但可剌激结肠粘膜释放PG(这也是致泻的一个机理),而且可使大鼠胃体、胃窦部的PG水平明显增加[2]。10%的番泻叶煎剂可明显减轻大鼠口服0.6NHCl和皮下注射20mg/kg的消炎痛所产生的胃粘膜损伤[3]。在0.6NHCl所致的胃粘膜损伤模型中,预先给予小剂量(5mg/ml)消炎痛的动物,番泻叶对胃粘膜不产生保护作用。因为5mg/ml的小剂量消炎痛在1小时便可使大鼠胃内PG合面明显抑制,且不损伤粘膜。番泻叶能阻止大剂量消炎痛对胃粘膜的损伤,可能是由于它能拮抗后者对胃粘膜环加氧酶(PG合成酶)的抑制作用,而预先的消炎痛处理的大鼠,番泻叶对0.6NHCl所致胃粘膜损伤不具保护作用,可能由于环加氧酶已先被抑制。
2.4 肌肉松驰与解痉作用 番泻叶有箭毒样作用,能在运动神经末梢和骨胳肌处阻断乙酰胆碱, 从而使肌肉松驰[4]。番泻叶中某些羟基蒽醌类成分具有一定解痉作用[5]。
番泻叶苷的小鼠LD50为1.414g/kg,折合番泻叶生药为36.3g/kg,此剂量大于临床口服治疗量的300倍以上。用27%的印度番泻叶、10%甘肃掌叶生大黄浸出液制备大鼠脾虚泻泄病理模型,外观症状除泄泻、体倦外,尚有畏寒、肢冷等现象[6]。
番泻叶主要含有蒽醌类和黄酮类成分,蒽醌类成分是其主要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而番泻叶的致泻作用是通过番泻叶在体内转变成有效活性成分,且番泻叶苷A、B、C转化的途径各不相同。番泻叶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药理实验证明, 本品具有抗菌、泻下、止血、肌肉松驰、解痉及抗胃粘膜损伤等作用。
[1]曹蔚,李教社,李小强,等.番泻叶的化学成分及体内代谢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42.
[2]林秀珍,郭世铎.大承气汤、芍甘汤、大黄素和番泻甙对肠梗阻大鼠肠粘膜组胺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7):427.
[3]顾波,金琦.番泻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首都药,2003,10(22):45.
[4]程红科.番泻叶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4):229.
[5]兰梅,王新,刘娜,等.番泻叶提取物对豚鼠结肠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4):289.
[6]刘顺良,周月彩,李建新,等.番泻叶的化学成分毒性及用药安全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 (11):693.
(短篇报道栏目编辑:张玉亭)
R285
B
1004-6879(2012)03-0323-02
201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