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博学初级中学陈筠高萍
实践家校合作实现教育共赢
■武汉市博学初级中学陈筠高萍
全纳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证明,和谐的教育环境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在实践中探索三结合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进城务工子女较多,家长、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不少家长为了生计每天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学生的教育,这就更有必要实践实校合作,实现教育共赢。
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每班选出具备一定管理经验,并且自己孩子各方面发展较好的家长2名,组建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
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示范作用。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班级、年级将成功家长的经验加以总结,通过各层级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在广大家长中推荐、传播这些经验。这些成功家长们交流时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以及大众参与讨论的方式,令广大家长愿意去听、乐意去学,大大增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比如我校有这样一个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全家五口人,父母加三个子女,全靠父亲一人在外打工挣钱,家里的困难可想而知。但这又是一个坚强、乐观的家庭,三个子女懂事、孝顺,从没参加任何培优,但成绩都在年级数一数二,人人每年都能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大姐已经读大学,二姐是我校2011届中考第一名,弟弟是2013届初三年级第一名。是怎样的家庭教育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学生,于是家长委员会的代表们请了他们的母亲来校为家长们介绍教育经验和方法。这种方法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召开家长会,实行家长开放日
传统的家长会一般缺乏新意、流于形式,缺乏家校合作的整体计划,往往是学校认为有必要召开时临时的决定召开的。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校的家长会围绕“实”“精”“新”作了一些调查和创新。
“实”就是会议内容实实在在,不空洞。能解决家长一些实际问题,是大家有所需要的。
“精”就是内容精炼,主题单一。每一次家长会不求面面俱到,不幻想通过一次家长会就把所有的问题解决。每次会议目标精确,有的放矢,话题集中,畅谈深刻,着眼解决问题,力求有效。
“新”就是学校每学期都有一天作为“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到学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去听,坐在教室里留心观察自己孩子的一举一动。课后教师主动请家长到自己的办公室评课、议课,帮助自己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倾听家长对学生在家庭表现情况的反映、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和意见,随时与家长交流育人心得体会,耐心帮助家长分析解决学生教育中的棘手问题,指导家长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帮助家长做孩子生活上的朋友、心理上的医生、学习上的伙伴、社交上的向导,使学校与家庭“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改变家长打压、溺爱、放纵等不良教育习惯,切实增强家校联动的教育效果。
2.创办家长学校
创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对家长的培训我们采取了学、讲、谈的方法。
学方法。学校印发家庭教育资料,发放到每一位学生家长手中,使家长了解学校,获得教子经验。
讲方法。学校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员组织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家长进行专题讲座,进行面对面的授课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谈方法。一是学生家长谈自己教子的体会。每学期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交流一次家长谈教子经验,不同的家长发言,起到了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的目的。如初三6班祝某某,初一入学检测成绩不佳,曾一度失去了学习信心,她的妈妈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商量对策,在校多关注,在家多鼓励,最终让她进步成长,作为平行班的学生,成绩能排到年级第一。可见,家庭的作用不可估量。二是家长委员会成员谈自己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学校提高管理效能。
3.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
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访、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激发家长教育子女的主动性,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每一学期学校都会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要求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地走访学生家庭,有计划、有目的的与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进步。
在和家长共同协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并同时让家长意识到:教师实话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是工作责任感的表现。当家长感受到教师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自己、理解和尊重自己时,就会消除心理上的距离,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教师沟通情况并和教师相互配合,教师与家长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就为家校合作奠定了基础。
1.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古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讲的就是要尊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难以想象,一个对父母情感都忽略的学生,又如何会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怀有感恩之心呢?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学校结合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被老师们引导着回忆父母为自己成长付出的点点滴滴,使孩子了解和理解父母的苦心。比如教孩子制作感恩卡、小手工向父母表达节日的祝福;教孩子边做手语边演唱《感恩的心》;有的班主任让孩子为父母做按摩,让孩子为父母做一天的家务或让孩子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
不少家长觉得,通过开展“感恩系列活动”,孩子与自己更亲了,也变得懂事了,能体谅父母的辛苦。一位七年级的家长说:“通过感恩教育,孩子在吃饭时会给我们碗里夹菜,还会说‘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种感觉真的特别温暖。”不仅如此,感恩教育也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教师节时不少家长会主动给老师发一段感谢的短信,有的还会亲自捧着花束带着孩子来感谢恩师。感恩意识在孩子、家长、教师心间生根发芽,并进一步萌生出感恩成长、感恩生命、感恩挫折等更广更深的情感。
2.开展“书香进家庭”活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书籍,没有一些藏书的家庭,往好处说,不能对学校教育有任何帮助,而往坏处说,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使儿童变得头脑迟钝,会限制儿童的智力发展,而学校则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努力去补偿家庭智力兴趣的这种缺陷。”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家长教育素养的提高也十分重要。为此,学校开展“书香进校园”、“书香进家庭”的活动,要求参与的家庭至少有一本可以和孩子一起读的书。每天至少要抽出半小时以上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一种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有的家长在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惊喜地发现,原来不爱读书的孩子在家长的带动下爱看书了,甚至因为全家在一起读书、交流的时间多了,看电视、打麻将的时间少了,家人的感情更和谐温馨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3.举办“博学之花校园科技艺术节”等活动
为了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学校举办“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联动家庭、社区,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条件和展示的平台,也为家长、教师、孩子之间提供沟通的渠道。
要想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并举并重,就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到增强家庭教育科研上,要把强化家庭教育的指导性放在首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的直接受益者是孩子,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并举并重才能才能给孩子们带来身心和学习的健康发展,也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