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地理教学的备课

2012-04-02 07:05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62段文宁
地理教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教法习题教材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62) 段文宁

谈中学地理教学的备课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62) 段文宁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地理教学同样适用,只是这里的台上是指40分钟的课堂而台下则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备课过程。若按此来算,短短一节课需要教师400年的时间来准备,如果每周教师多上几次新课,那么备课的时间相当的惊人,当然,这也相当的不现实,一方面教师不会有如此长的寿命,另一方面,这间接的表明了备课的重要性。

备课,顾名思义是准备上课或为课堂教学内容做准备,备课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简言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有人认为备课就是教材看看、练习册做做、课件做做、思路理理,其实备课远非如此简单。备课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需要注意之处如下。

一、备地理课标

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范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同,然而,各国对课标的重视程度却有较大的相似性。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地理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同时规定了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通过课标的解读,教师可以更全面了解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是备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首要内容,以牢固课堂教学之根基。

二、备地理教材

地理教材是具体落实地理课程标准的载体、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的参考物之一、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素材,同时,还是师生共同的“财产”之一。不同时代的教材更是当代社会的教育思想、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最直接最具体的反映。

备教材,最基本的目标是将教材读透。总体来讲,可以分三个不同的环节来进行。首先是通读教材,目的是了解本学期、本系列、本课时地理知识的总体框架,把握教材结构,进而对不同的知识体系做出合理的课时安排,这在每学期或每个系列知识开始之前的备课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从宏观上对教材体系的把握是备课前必须做好的工作之一。其次是细读教材,不同时代都会有和当时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地理教材,从建国到现在,我国地理教材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也因此很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对于教材知识或多或少总会有困惑的地方,带着对教材知识的困惑进入课堂,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不高。细读教材,主要是对教材进行认真、细致、字斟句酌的研究,以达到深刻理解教材、自如运用教材进行教学的目标,进而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观点;再次是精读教材,主要是对教材进行透彻理解,娴熟精通,达到自如驾驭教材的目的,将教材知识与教学手法、手段、学生特点等结合起来,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从而使书本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教材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标注,将其中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困难的知识转换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语言并记录在相应的位置。有时候,教材知识的编排顺序可能不是最适合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这个过程也是教师重构知识、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

三、备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受众,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更高效的掌握知识与技能为出发点。脱离学生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不同的学生由于其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知识接受程度、已有知识的储备情况等各因素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对于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备课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

备学生,主要可考虑的因素有: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已经具有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基础和薄弱的地方,如在学习“三圈环流”知识时,就要对学生的空间感知和空间想象能力进行思考,以便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方法;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经验与知识,思考学生掌握牢固和薄弱的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以便因材施教;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于有兴趣的事物,学生总会想办法去认识、接近、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体验,同样,如果学生对地理教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了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们学习地理的动机与兴趣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基于此,备课的时候教师需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出现兴趣的知识点,从而把它引向地理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备设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备课思路再新颖、对教学知识再了如指掌、教法选择再恰当,没有相应的实现课堂教学的设备,这些也只能沦为空想而无法实施。备课时,教师需要考虑教学设备的齐全性。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一轮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是地理学科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地理学科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也因此,并非像其他学科需要专门的器材,地理课堂教学的用具很多时候源于生活,如触不可及的月球可用乒乓球来模拟,复杂抽象的经纬网知识可通过橘子的横纵切来讲解,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可将大千世界的地理分布展现眼前,而这些源于生活的设备或用具都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对象。此外,适合地理课堂教学的设备还包括地形图、气候图、行政图等挂图类;岩石、矿物、生物等标本类和地理景观、地理地貌等照片类。及时备设备,真正做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备”无患。

五、备信息

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很多存在人们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很多时候都可以通过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释,将身边的鲜活事例注入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可将枯燥无味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对于这些鲜活事例也并非完全的“拿来主义”,直接硬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做适当的修改和分析整理。生活是灵活多变的,虽然很多地理课堂教学内容都可以和生活真实事例联系在一起,然而,生活并不会因为我们所授地理教学的相应内容而及时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地震是人类生活里较常见同时对人类的影响又较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而地理课堂中学生也会学习到相关的知识,然而很多时候地震的发生和学生学习地震这一节的时间并不吻合,教师也不太适合特意等待地震的发生来学习这一知识,这也需要教师平时养成收集和整理生活中相关地理知识的习惯,以方便在备课时候直接利用。

印象较为深刻的事件为:2010年11月我国开始第六次人口普查,次年的三四月份普查结果出来,于是结合这次具体的普查结果(总人口、增长率、男女性别比例、城乡人口比例等)和前五次的相应的普查数据做了有关“人口”一节的课件,虽然当时没有机会用到课堂上,但是,今年备课的时候及时的将这些内容放到教学内容中,再结合上海地区人口变化的实际情况,对于生在上海的学生再熟悉不过,而课堂教学取得了预料之外的效果。

六、备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有这样的说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适合学生接受的方法,教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然而这也并非意味着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上随手拈来的。教法的选择,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关于备课时教法的选择,需要处理好教法和学法的因素,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地理教学的重心正逐渐的从教师如何“教”地理转向学生如何“学”地理,备课时教师更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来思考,从而为学生如何学好地理选择更合适的方法;教法也不是拿来主义,随着网络信息的到来,互联网上可共享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喜欢和重视,现成的教学方法比比皆是,然而,同样的教学内容并非整齐划一式的选择同样的教法,受到不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教学设备、学生知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法。

七、备习题和作业

高效的课堂教学并非只是精彩高效的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简单,其中习题的讲解和作业的布置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新知识的学习与相应习题的配合练习可以及时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下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使得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薄弱的知识点进而加以及时的弥补。上海地区所使用的中图版教材都有相应配套的练习册。然而,教材知识是成专题编制,很多时候一个专题需要两到三个课时的课堂教学,而练习册习题的编排却没有按照相应的课时分开,和教材的编排一样也是呈现专题的形式。这就需要教师从中挑选出与当节教学内容相应的习题,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完成,这样才不至于在课堂上布置作业时手忙脚乱。对于随堂的一些习题,其数量、题目形式、来源和难易程度等因素也是需要教师提前准备的。

八、备语言

选择相应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地理学科的内容虽然不像语文学科那般富有情感和感染力,然而具有人文科学性质的地理学科却也需要与语言打交道。婉转有力的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承接有序的转折语则可将整节地理课完美的连接起来,这些语言都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准备的。

九、备意外

课堂教学是一场没有经过彩排的戏剧,每次都是直播,这也表明了教师备课的重要性。课堂发生的诸如教学设备忽然坏掉、校领导忽然走进教师听课、学生的学习状况没有理想的好等因素都是可能经常发生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因素,教师需要冷静理智的应对从而不至于影响自己上课的情绪。对于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对于这些事情可能应对自如,然而,这对于初入职场、忙于钻研教学内容的新教师而言会有较大的困难,如果在备课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情况和相应的措施,就可避免不必要的教学失误。

猜你喜欢
教法习题教材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教材精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教材精读
抓住习题深探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