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 陈静 张兴
中学美术有效教学方法浅探
■武汉市光谷第二初级中学 陈静 张兴
作为一名在中学教学十多年的一线美术教师,我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要想提高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从课堂的各个环节入手,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创设有效的学习过程,实施有效的方式和行为,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美术从技能性向人文性转变,意味着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避免过于强化知识与技能层面而忽视人文要素的倾向,需要辩证地看待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淡化的问题。
在美术课中有许多强调技法的课程,例如服装设计、泥塑、国画等,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具体详细的制定各项标准,如八年级上册《墨与彩的韵味》是中学的第一节国画课,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知识与技法层面的操作性,使学生能了解知识并掌握技法:“通过教师讲解及示范,让学生认识笔、墨、纸、砚并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中锋、侧锋)和用墨方法(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尝试游戏式的国画练习,在欣赏大师及学生优秀范作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在这个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有许多量化的标准,如认识文房四宝,学习国画的运笔方法,不同墨色的运笔等,这些都是美术课堂中可操作的途径并且是可有效评价的标准,而不是笼统地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了解水墨画的特性,掌握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方法”。用这样的阐述并不能说明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淡化,反而使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含糊其辞,学生的学习则不得要领。当然单纯技法的教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教师还可添加欣赏大师及同学的国画作品,以此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得到更加全面、和谐的发展。
传统美术教学注重双基训练,学生习惯于教师在黑板上教一步,学生在下面画一步,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那样的教学只注重了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而没有把美术学习提高到艺术修养的层面,致使学生误认为美术课就是绘画课,忽视了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美术教学要加强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上七年级上册《学习服装搭配》这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简单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欣赏多媒体播放的精美的服装图片,使学生仿佛进入到时装秀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于是我不失时机的让事先安排好的几位学生穿着学生装、运动装和休闲服做模特表演,一招一式,一颦一笑还真有那么点味道。台上表演很投入,台下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掌声。表演结束后,让学生结合图片展和学生们的表演讨论一下,各类不同得的服装具有那些特点,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有的学生的见解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学生学习激情高涨,教学效果倍增。学生在美的愉悦中获得知识,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美术教师应尽可能运用丰富的、直观的、多角度的感知材料,将美术教室扩大到有信息海洋之称的互联网上,为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提供有利条件。
以美术欣赏课为例:以往的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挂图、搜罗有关幻灯片、录像带等,在讲课时要进行大量的口头解说,转换多种的教学辅助设备,教师上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采取网络多媒体美术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备课时可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搜索,选择合适的欣赏文字、图片、声、音、像等资料,也可查找素材库,然后通过Powerpoint、Authorwai等软件,制作成声、像、文齐全的教学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点击,伴随着图像、文字、声音的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思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美术是视觉形象艺术,美术教学必须提供直接的视觉观察,使学生产生直接的审美体验。如上七年级上册《对印的乐趣》这课时,我播放了用一条鱼进行对印的过程视频,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对印的方法和技巧。又如,我们要帮助学生体会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等,教学仅靠现有教材中的内容远远不够。于是,我们在课堂上通过网络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中外的历史博物馆,使他们知道美术在人类发展史以及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价值。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浏览这些历史资料让学生明白了美术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更多的美术(绘画、雕刻、建筑、工艺美术)作品也都反映出美术与人类文明的息息相关。
学生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如果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授课,有的学生可能接受不了、有的学生可能觉得太简单,分层教学可以解决这个矛盾。让那些对学习美术兴趣淡薄、基础较差的学生开始慢慢觉醒,想学、要学、学会了的情绪逐渐占上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现“人才”因势利导,对那些确有美术专长的学生,一方面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加强他们的技能培养,利用七彩课堂的绘画课、书法课、艺术特长班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技能水平,为培养优秀的具有可塑性的艺术人才奠定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生的美术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正因为他们具有大胆率直的心灵,没有拘束,他们能把自己的感受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创造富有个性特点的美术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每次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全体学生用独特地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感受,告诉他们美术没有对与错,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也俯下身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作业表现效果,耐心地进行个别交流,给予恰当的个别辅导。这样的个别辅导,既是对学生宣泄个别独特情感的沟通渠道,也是美术课特有的提供给学生发现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如学习《手绘线条图像》这一课时,我的作业就分成四层(一是画三种不同的小汽车、二是画五种不同的兵器、三是画三种不同的服装、四是画五种不同的发型),一部分学生要求他们画五种不同的发型,我巡堂时发现有个女生半天动不了手,经过了解才知道,她对发型设计很有心得,很想完成这个方面的作业,但对脸型把握不好,我于是在她的作业本上画出一个脸型,鼓励她基本上三、四笔就可以完成一个脸型,要她依次画出几个,再添上不同发型,作业就很快完成了。这样的辅导也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这样的分层辅导我让每位学生都学得轻松自如,自然提高了课堂效率。
美术本来就要以美感人,但在实际学习中,美术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作业的形式。其实,只要你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让我们的学生欢呼雀跃,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和求知欲。通过教学实践,我归纳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在学习《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课时,按照以前的作业形式就是要学生写出对练习问题的认识,题一是三种不同年代女性服装的区别?题二不同时期北京街道的发展与变迁?学生做作业的心态很无趣,甚至觉得像在做语文作业,这不是我想要的效果,于是我把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归纳成几个判断、选择和填空题,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比赛,每组学生为了本组荣誉,各个积极抢答,活跃异常,本节课的作业形式寓教于乐获得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服装搭配》这课时,学生觉得很有兴趣,但一提到作业要画几套服装的设计效果图,学生马上表现出很为难的样子,我就想出了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形式,我事先复印出人体模特的样图,作业时发给学生,要学生用废旧挂历、毛线、布头完成剪贴服装,学生拿着这些材料早就跃跃欲试,很想快点完成自己出色的设计作品,根本没把这种作业当成负担,有的学生很快完成了作业,还没下课又多设计了一套,这样更增加了我在教学中布置作业时采取多样化作业形式的信心。如果每一次的作业都能让我们的学生享受成功,带来愉悦,那么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自然高涨,而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美术教学要求教师把由线条、形状、色彩等构成的画面与学生的情趣、心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表现。使学生的心理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使之升华和提高。美术教学绝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艺术素养。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