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思考

2012-04-02 05:08:12左素云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1期
关键词:系统化批判性课程标准

左素云

(湘潭市二中,湖南湘潭411100)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思考

左素云

(湘潭市二中,湖南湘潭411100)

通过对物理批判性思维的界定,从新课标的要求,对知识的掌握,对物理教学现状三方面分析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渗透的必要性。

批判性思维;高中物理;物理教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判性思维培养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教育界受到高度重视,有关批判性思维研讨会层出不穷,并逐渐实现了制度化与课程化,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在高中和大学课程中都开设了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并将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个人成长与教育的核心目标。

物理学中有一个与批判性思维颇为近似的概念,即思维的批判性。在物理教育中,对物理思维的批判性论述与探讨比批判性思维相对更为广泛。物理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有能力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评价这种思路必然导致的结果:愿意检验已经得到的粗略结果,以及对归纳、分析和直觉的推理过程进行检验,善于找出和改正自己的错误,重新思考和计算,找出问题所在;不迷信教师和书本,有分析地接受教师所讲的一切,凡事都要经过大脑,然后再做出判断[1]。

在我国物理教育界中,批判性思维的用语一直没有被真正的定位。笔者尝试从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智力技能这两方面来加以界定。其中物理批判性思维智力技能是指善于严格估计、评价和分析物理实验与知识,能够察觉存在的谬误,不断反思,能精确检查思维过程并提供精确反馈,以及不断探索求新与优化的能力[2]。物理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精神是指对物理事实和物理思维过程进行有意识评判的心理准备、意愿和个性倾向。如寻求真理、思想开放、乐于计划、自信心、坚持性、自我纠正的愿望等等。

一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写到:“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3],这正如本文中前面指出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精神;“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3],“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3]。这些目标与前面所指出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智力技能也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这次“新课程标准”的一个目标。因此,有必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 有助于物理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系统化

无法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和无法将其系统化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的产物。物理规律是通过观察实验、物理思维和数学推理的产物,反映了物理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显然,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物理思维的抽象概括而形成的。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头脑之中并不是一张白纸,已经从生活中积累了不少与物理有关的经验知识。这些经验并非全部都是正确的,不少经验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认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等等,这些经验都会对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形成障碍,这些障碍是非常顽固的。要形成正确的概念,就必须帮助学生扫除这些障碍。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公式,粗略看起来这些公式又似乎都是“独立”的,没有一点联系。于是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公式多是物理学的一个特点,他们分不清这些公式的异同,这也成了物理难学的一个原因。将物理知识系统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学生头脑中的物理知识系统化之后,许许多多的公式也就只剩下几个核心的公式,其余皆可有核心公式推导演绎而得。例如,高中力学部分的知识可由能量守恒和动量定律演绎而得。

消除概念障碍和将知识系统化,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物理知识的来源,思考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对形成过程的思考,来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有利于知识系统化。这个过程中就是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智力技能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 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所决定

我国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主要偏重于知识内容和结论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需要对信息再进行辨别、筛选和组织。因此难以经历困惑、失败、评估、调整与反复的曲折思维过程。其次,教师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知识权威形象,尽量避免让学生讨论、评价和判断所教知识,不鼓励学生提出合乎自己预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认为书本或教师给出的答案不必怀疑且必定正确的错误认识,从而形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严重的压抑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目前国外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专门开一门批判性思维课程,二是与单科教育结合起来。如果再单独开一科批判性思维,无疑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负担,这与我国教育界目前进行的减负是相矛盾的;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的教学压力。因此,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该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渗透培养。

[1]查有良,谢仁跟,沈仁和,李久和.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物理·物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田世昆,胡卫平.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物理·物理思维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G632.0

A

1674-5884(2012)01-0126-02

2011-10-19

左素云(1974-),女,湖南湘潭人,中学一级,主要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责任编校 许中坚)

猜你喜欢
系统化批判性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杭州(2020年23期)2021-01-11 00:54:44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8